更新时间:2022-06-17 09:33
射蟒台是湖南省地名,长沙蟒蛇洞在岳麓山一个幽谷中。蟒蛇洞在西晋以前叫“抱黄洞”。相传宋祥符年间有个叫张抱黄的道士,在岩下修炼,丹成升仙而去,“抱黄洞”由此而来。据传张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盘踞,故有蟒蛇洞之名。据说蟒蛇经过千年修炼,每年7月15日都要出洞为害。它从洞中吐舌为桥,越过湘江架到河东白鹤观,一双蛇眼圆瞪象灯笼,人们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现彩虹般的仙桥,以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便纷纷踏上“仙桥”,但有去无回,葬身蛇腹。当时荆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锐的观察,见“天门”外悬的天灯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顿时天灯熄灭。
“射蟒台”指发箭的射台名称。
小西门内古潭街西侧又有小巷名“白鹤观”。据《岳麓志》载:晋时德润门外即今古潭街有白鹤观,观有高楼,与岳麓山抱黄洞即俗称之座妹蛇洞相对,是古代传说中陶侃射杀噬人恶蟒的射蟒台。陶侃系晋代名将,因军功官至太尉,拜大将军,封长沙郡公。相传岳麓山有恶蟒,每逢七月十五日夜吐舌为桥,横跨湘江,诱骗百姓登桥、上天成仙,大胆 上桥的人都落入恶蟒腹中。陶侃识破恶蟒阴谋,决心为民除害,遂于七月十五日夜登上高台,待“天桥”出现,操起弓箭,朝桥灯射去,顿时天灯熄灭,“天桥”也缩了回去。陶侃断定射中了恶蟒眼晴,传令全城药店,如有烂眼道士来买眼药,一概卖予毒药。后巨蟒敷了毒药,全身发烂,终于死在岳麓山。传说虽不可信,但射蟒台却成了后代文人墨客登临之处。明诗人陆相《射蟒台》诗云:烧丹人去但空崖,古洞年深锁绿营。我有强弓无用处,春风闲上射蛟台。又传,陶侃曾在岳麓山“种杉结奄”,居住读书,名曰“杉庵”,其遗址在岳麓书院内。庵久废,清道光十八年(1838)两江总督陶湖在原址复建“陶恒公杉庵”一间,并摹刻家藏宋拓本“李北海碑”嵌于壁间。抗曰战争中屋毁碑存。1984年,按原貌构亭,以存故迹,“北海碑”则移嵌后花园内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