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天

更新时间:2024-05-24 11:50

李圣天(“圣天”的于阗语为miṣḍāṃ ḡyastä[意为“神圣之天神”],?-966/967年),本名尉迟·散跋婆[一作娑缚婆、娑缚伐、僧乌波](于阗语:Viśa’ Saṃbhava),五代宋朝初年的于阗国王(912年-966/967年在位)。因其祖先曾娶唐朝宗室女为妻,故以皇姓李为汉姓;又因曾受回鹘汗国统治,采用回鹘可汗的称号“圣天”为汉名。所以对归义军与中原王朝自称“李圣天”。

人物生平

姓名来源

李圣天,本名尉迟·散跋婆[一作娑缚伐、僧乌波](于阗语:Viśa’ Saṃbhava)。尉迟氏是汉唐以来执政于阗的王族。唐朝灭亡后,中原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状态。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尉迟·散跋婆继父位为于阗王,因仰慕汉文化,自以为继承唐朝正统,故效仿中原王朝建年号同庆,并自称“大朝(唐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因其祖先曾娶唐朝宗室女为妻,故以皇姓李为汉姓;又因曾受回鹘汗国统治,采用回鹘可汗的称号“圣天”为汉名。所以对归义军与中原王朝自称“李圣天”(“圣天”在于阗语的称号中即miṣḍāṃ ḡyastä,意为“神圣之天神”)。自李圣天以李氏为姓后,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

稳固政权

李圣天深受汉文化影响。他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被后来李氏王朝的统治者所效法。其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

于阗偏处塔里木盆地南沿,虽然已经独立于吐蕃,并且早已脱离唐朝的羁縻统治,但其国王仍自称为“唐之宗属”,积极与中原王朝加紧联系,而处在河西的沙州(敦煌)归义军政权,则成为于阗人心目中中原王朝的代表。10世纪初,归义军政权自张氏落入曹议金手中。曹氏统治敦煌期间,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击败甘州回鹘,同时在境内号称拓西大王。为经营西方,他派遣僧政范海印出使于阗,但其于归途去世,于是又以押衙氾润宁、阴员住等充使往于阗。为商议联姻之事,并通过归义军与中原王朝建立正式的联系,李圣天于同庆二十二年(933年)派出宰相出使敦煌。于阗宰相在敦煌期间,积极活动,甚至雇工于莫高窟修窟绘像,以做功德。在前期交涉成功以后,同庆二十三年(934年)五月,于阗国使团抵沙州,为李圣天正式聘迎曹议金之女为妻。此后,于阗与敦煌之间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交往愈加密切。

在于阗与敦煌归义军的交流过程中,汉文化、汉地佛教向西回流,因此,于阗王族、上层贵族对敦煌、汉地颇为了解。

朝贡中原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于阗与中原的后晋王朝也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同庆二十七年(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于阗国王李圣天派遣一个很正规的使团,由检校太尉马继荣为正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副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监使,向后晋朝贡。同年九月,使团到达后晋都城汴京(今开封),向国主石敬瑭进贡,贡物有红盐、玉石、白氍、郁金香、牦牛尾等名贵土特产品,表示归顺之意。

晋朝对于阗国主动归属十分赞赏,于十一月封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军,封张再通为卫尉卿,吴顺规为将作少监。为了向于阗国表示友好,晋朝派出了回访于阗的使团,供奉官张匡邺为鸿胪卿,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为判官,出使于阗并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此时,距离于阗陷于吐蕃统治、中原王朝与于阗中断官方联系已经将近一百五十年。

晋朝使团抵达后,李圣天前往迎接,热情款待。高居诲在考察了于阗的社会情况后,也见到于阗境内还有一些吐蕃族篷帐,吐蕃人常与于阗人互相劫掠攻击。李圣天则在晋朝使者面前对后晋取代后唐之事颇有责诮之言,并要求与晋朝订立誓约。同庆三十一年(942年)晋使张匡邺和高居诲返回时,李圣天派遣都督刘再升随行,向后晋进贡玉印和美玉千斤,还有降魔玉杵等吉祥物。

当李圣天听闻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立即派使携带进贡了玉圭、玉匣、玉枕等物进贡。使团于天兴十一年(961年)抵达开封,向宋太祖表示祝贺和归属之意,并报告了于阗国的情况,表示了归附之意。天寿三年(965年)五月,于阗名僧善名、善法来到宋朝,宋朝赐以紫衣。于阗国宰相因善名等赴宋,于是给宋朝枢密使李崇矩致书,要求与宋朝通好。宋太祖令李崇矩以书及器帛回报。这年冬,内地赴西方取经的僧人道圆与于阗贡使同到达汴京。道圆归还,途经于阗,在于阗留居期间,传播佛教,举行各种法会,受到李圣天的赞扬和支持。道圆东归时,李圣天让其子皆随同道圆东来,到沙州看望母家亲人,并在莫高窟参加各种佛事活动。天寿四年(966年),李圣天又“遣其子(李)德从来贡方物”。

当时于阗国力富强,佛教隆盛,疆土“西南抵葱岭与婆罗门接,相去三千里。南接吐蕃,西至疏勒二千余里”,领地可谓辽阔,不失为西域一个大国。其当政时代,“制度正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较发达,丝织业尤为兴盛,宗教宽容。由于国力充实,在四方云扰的情况下,能保持政局的稳固和社会安宁。当时的于阗俨然以一绿洲大国,屹立于昆仑北麓。

寿终正寝

天寿四年(宋乾德四年,966年)或天寿五年(967年),李圣天寿终正寝,长子尉迟·舒拉(即李德从)继立为王。他去世百日后,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在敦煌为他举行追念活动。

为政举措

政治

李圣天一心向往中原,对中原王朝的制度多有继承。其在位期间有三个年号同庆(912年-949年)、天兴(950-963年)、天寿(963-966年)。都城建筑民风,更是一派东胜风范、中州景象。李圣天本人穿戴的衣冠“如中国”,都城的宫殿皆向东开,较为重要的建筑有金册殿、七凤楼。在地方上,李圣天时代的于阗仍袭唐制,共分为十,都城称安军州。都城东南有银州、卢州、湄州,其南一千三百里处为玉州,东则为绀州,这可能就是唐代设毗沙都督府时,于阗所置之五州。

军事

9世纪后半叶至10世纪初,河西西域的不同部族与王国之间持续争战,各个政权更替,势力不断被重组。李圣天即位时,于阗的北面和西面有西迁回鹘的势力,东部先后有璨微、仲云及其他吐蕃余部,“于阗常与吐蕃相攻劫”。面对如此危局,李圣天在位数十年间,曾多次率领军队东征西战,保卫国家,被称作Mun dmag trang(大意为“率领军队破灭黑暗的英勇将领”)。

宗教

汉代以来,于阗“俗喜拜神鬼”,又信奉佛教。李圣天的居处,常有紫衣武僧五十人列侍。李圣天本人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对于其它宗教,他也采取了宽容态度,使于阗境内同时存在着摩尼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有利于国内政局稳定。

外交

唐末五代,中原纷争,西域各地多与内地中断联系。同庆二十七年(938年),李圣天派马继荣等为使,向后晋君主石敬瑭进贡,表示归顺之意。同庆三十一年(942年),派刘再升跟随前来册封的后晋使团返回中原,再次向后晋进贡。同庆三十六年(947年),遣使王知铎向后汉政权朝贡,次年六月分别被后汉朝廷授给检校司空、检校左右仆射、检校兵部尚书等职。宋朝建立后,李圣天派出的使者又在天兴十二年(961年)、天寿三年(965年)、天寿四年(966年)向宋朝“来贡方物”“愿结欢好”。

与此同时,为加强同中原王朝的联系,并巩固自身统治,李圣天极为重视与归义军政权的联系。在同庆十四年(925年)及之前的时间内,他七次派遣使者出使沙州。此后,于阗与敦煌之间的往来开始增多,两地使者、僧侣来往不断,互相倚靠。到同庆二十三年(934年),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更把女儿嫁给李圣天为王后,使双方结成姻亲关系。两地建立婚姻关系后,联系益加紧密,人员往来频繁。从于阗方面来说,除一般使臣外,前往敦煌的还有太子、公主及僧侣、商人、工匠等。

上述友好关系的建立,对稳定西北政局,促进东西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历史评价

后晋高祖石敬瑭在回赐李圣天的册封诏书中说:“于阗国王李圣天,境控西陲,心驰北阙,顷属前朝多事,久阻来庭,今当宝历开基,乃勤述职,请备属籍,宜降册封,将宏来远之恩,俾乐无为之化。”

归义军索子全等向于阗朝贡时,在所献状文中称赞李圣天为“翼祥传圣之君,仁德盛明之主”“菩萨天子”,说他“一仁有感,万国赖之,路不拾遗,万万余载”。

人际关系

配偶: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之女,在诸姊妹排行中至多排在第八(也有长女等不同说法)。她于同庆二十三年(934年)嫁给李圣天,生李从德,被称为“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晚年可能回到敦煌居住,迟至天兴九年(994年)仍在世,至少已有七十余岁。

儿子:长子李从德(本名尉迟·输罗,一译尉迟·苏罗、尉迟·舒拉),次子李从连,三子李琮原

后世纪念

在敦煌莫高窟第98窟东壁南侧,李圣天与曹氏均留下了巨幅供养人像。其中李圣天头戴冕旒、着青色衮服,大致仿效中原帝王的装束。但此处的李圣天像中仍有不少反映于阗的特有因素,如头上华盖两端绘有两身飞天,面前绘飞来的火龙。双手各戴宝石戒指,腰间佩玉雕拳形柄佩剑,反映出于阗是产玉之国的性质。脚下有坚牢女神承托其双足,反映了于阗国王作为毗沙门天王后裔的性质。该处绘像应绘制于同庆二十九年至同庆三十三年(940年-944年)间。

此外,在榆林窟第31窟,亦有李圣天与曹皇后像,是由当时滞留在敦煌的于阗太子李从德为父王所发心营建的功德窟,营建时间在天兴三年(952年)前后。

还有研究者认为,莫高窟第4窟的于阗国王“佛现皇帝”形象同样是李圣天(也有说法认为是李圣天之弟或李从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