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岩羚

更新时间:2023-07-13 16:43

小岩羚(学名:Raphicerus campestris):是偶蹄目、牛科、岩羚属的动物。头体长70-95厘米,肩高45-60厘米,尾长5-10厘米,体重7-16千克。具有金棕色或淡褐色的毛皮,偶尔带有银色,腹部颜色则近于白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的环,耳朵很大。雄性有直且光滑的角 ,长约7-19厘米。尾巴很短,只有4-6厘米长。

形态特征

小岩羚是一种体型娇小的动物,头体长70-95厘米,肩高45-60厘米,尾长5-10厘米,体重7-16千克。腿很长,站姿直立。被毛呈浅金棕色,但个体间有一定差异,有的颜色偏红,有的颜色偏灰。下体白色。皮毛很少有明显的斑点。大眼睛周围有一圈白色的细毛,还有一个细长的黑色三角形,从鼻子开始向上逐渐变细。耳朵非常大。只有雄性才有角,非常直立,直而尖,长约7-19厘米。

近种区别

普通小羚羊(Sylvicapra grimmia)在大小和颜色上与小岩羚相似,但在外观上通常更灰白(灰色)。普通小羚羊的脸上通常有一道黑色的放射状火焰纹,从头顶一直延伸到鼻子;它还有更小更窄的耳朵。

侏羚(Ourebia ourebi)在颜色和形状上与小岩羚相似,但更大更瘦。耳朵底部有一块明显的黑色斑块,脸前部没有黑色。

栖息环境

分布在非洲南部大部分地区树木覆盖不是很茂密的开阔草原上。另一个种群生活在东非多石的相思树草原上。小岩羚适应多种栖息地,从半沙漠到高山沼泽地带,至海拔3500米的肯尼亚山。它们广泛分布在干燥的热带稀树草原、草原和灌木丛中。在南部非洲,它们生活在高草区,林区和荆棘灌木丛。尽管该物种基本上不依赖水,但还是经常出没在水源附近。栖息地最主要的是全年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食物(绿色植物、地被植物、浆果、花朵或豆荚)。

生活习性

小岩羚在白天最为活跃,不过当中午气温达到峰值时,它们可能会在阴凉处寻求庇护。这个物种通常独居,但有一对稳定的配偶,这两性动物通常是分开的,只有在繁殖时才会聚到一起。繁殖时它们共享一块面积约为4-100公顷的土地。这片领地是由两性用粪堆标记的。当受到威胁时,小岩羚会躺在地上静止不动以躲避危险。如果威胁继续逼近,它们将迅速跑离一小段距离,然后再次试图躲藏起来。土豚洞可以用作避难所。

植食性,主要吃灌木和树木的叶子,也有水果和草。

天敌包括所有的食肉动物:野猫(无论大小)和蟒蛇。幼羚可能被较小的食肉动物猎杀,如豺狼、猛禽、巨蜥和狒狒。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埃斯瓦蒂尼、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灭绝:莱索托。

小岩羚的分布是间断的,东非(肯尼亚南部、坦桑尼亚北部和中部)有一个种群,南部非洲有一个较大的种群,这两个种群被赞比亚中部隔离成孤立的族群,马拉维(没有记录)和莫桑比克北部的高大的林地。在南部非洲,其分布范围从安哥拉南部和赞比亚西部延伸至纳米比亚大部分地区(干旱沿海地区除外),遍及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莫桑比克南部和南非大部分地区(仅夸祖鲁-纳塔尔南部和东南部以及邻近的东开普省不存在)。虽然它们在南部非洲的分布基本上没有变化,但在东非,它们不再出现于乌干达,那里的栖息地已经成为农耕区。

繁殖方式

小岩羚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母岩羚的妊娠期是170天,每胎产一仔,断奶期3个月。幼羚出生后几分钟就可以站立和行走。但是,刚出生的幼羚通常会被其母羚隐藏数周,然后才开始跟随她四处活动。雌性性成熟在6-7个月,雄性大约在9个月开始成熟。寿命10-12年。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小岩羚估计总数超过60万,但这是一个低估。 航空勘测低估了种群数量,但在物种普遍的地区,地面勘测得出的密度估计为每平方千米0.3-1.0 只(East 1999)。 通常,没有可靠的小岩羚种群密度估计值,因为普查方法对于这种隐性物种而言太不可靠。

该物种没有重大威胁。 但是,小岩羚在当地容易受到家犬和牧民的捕食,他们尤其经常捕获和杀死幼羚(当发现这些幼羚独自藏卧在隐蔽处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