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石笔木

更新时间:2024-07-15 16:48

小果石笔木(学名:Pyrenaria microcarpa H. Keng)是山茶科、核果茶属常绿小乔木,高可达6米,幼枝密被黄色短柔毛。叶革质,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顶端具钝尖头,基部阔楔形,连缘具小锯齿,叶面无毛,中脉在表面凹陷,背面突起,侧脉连同网脉在两面略突;叶柄被短柔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淡黄色,花梗短,小苞片阔卵形,外面密被黄色绒毛;萼片阔卵圆形,先端宽圆形,外面被灰黄色绒毛;花瓣倒卵形,花丝基部与花瓣贴生;子房球形,密被黄色绒毛,花柱基部被绒毛,果三棱状卵球形,果皮薄,种子长圆状卵形,多少压扁,栗色,有光泽。6-7月开花,10-11月结果。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5-17米;幼枝密被黄色短柔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5-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顶端具钝尖头,基部阔楔形,连缘具小锯齿,叶面无毛,背面疏生平伏柔毛,干后两面黄绿色,中脉在表面凹陷,背面突起,侧脉9-12对,连同网脉在两面略突;叶柄长约1厘米,被短柔毛。

花单生于上部叶腋,淡黄色,径2.5-3厘米;花梗短,长约2毫米;小苞片2,阔卵形,长3-4毫米,宽3-5毫米,外面密被黄色绒毛;萼片5(-7),阔卵圆形,长5-7毫米,宽6-9毫米,先端宽圆形,外面被灰黄色绒毛;花瓣5(-6),倒卵形,长1-1.5厘米,外面中部被黄色绢毛,基部合生成2-3毫米长的短管;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基部与花瓣贴生;子房球形,径约3毫米,密被黄色绒毛,花柱长约7毫米,基部被绒毛,先端3裂,臂长约2毫米。果三棱状卵球形,长1.5-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凸尖,成熟后外面无毛或近无毛,3瓣裂,每室有2颗种子,果皮薄,厚1-1.5毫米,中轴三角形;种子长圆状卵形,多少压扁,栗色,有光泽。两端略尖,种子长6-8毫米;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谷、溪边和杂木林中。也生长在在海拔1650-1800米的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福建、湖南、江西的东部及南部、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牯牛降)、云南(马关)、浙江等南方各地。

繁殖方法

插穗选择:选小果石笔木成年植株树冠中上部,生长健壮、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或二年生枝条。

扦插基质:新购买的泥炭土。扦插基质的选择,应以有利于插穗生根为标准,泥炭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持水能力特别强,根系通透性好,利于根系的长瘤生根。

扦插激素:NAA(萘乙酸)。

插前准备:用铲子和耙子将插床疏松和整平,厚度约为20厘米,消毒、浇透水备用。

插穗处理:插穗长度为10-15厘米,保留两个半片叶,插穗上切口平整,下切口斜。将插穗浸泡在激素种类为NAA,处理浓度为500毫克/升,处理时间为12小时。

扦插:扦插基质为泥炭土时,按照15厘米×15厘米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插穗扦插的深度约为其本身1/3,插后轻轻压实,使插穗基部与基质紧密接触,最后把插床浇透水,加盖1层遮荫网,透光率为20%左右。时刻注意保持床面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一般每天喷雾2-3次。扦插8个月后,扦插生根指数最高可达到99.80%,相比该同属植物石笔木的扦插,有更高的成活率。

主要价值

小果石笔木,树形美观,叶泽光亮,洁白亮丽的花朵和茂密的果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其种子含油量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新型生物能源植物。是一种新型优质的木本花卉植物,可用于庭院观赏、住宅区、公园和街道的绿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