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沔镇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2

小沔镇,隶属于重庆市合川区,地处合川区东部,东邻三汇镇,南接狮滩镇,西与官渡镇涞滩镇接壤,北与双槐镇相连,距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地49.5千米,区域总面积63.03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明朝时期,始建小里场。

清光绪二十年(1897年),小里场改名小溪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合州沔汇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立小沔镇,属合川县第三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小沔镇为小沔乡。

1953年3月,由小沔乡析设小沔镇。

1958年9月,小沔乡、小沔镇、大沔乡合并成立小沔公社。

1962年8月,由小沔公社析设大沔公社。

1965年5月,小沔公社析设小沔镇。

1983年12月,改小沔公社为小沔乡。

1984年4月,小沔乡并入小沔镇。

1993年12月,八角乡并入小沔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小沔镇下辖小河1个社区,李湾、横梁、鼎罐、硝硐、金土、大井、道角、盛泉、斑竹、娑罗10个行政村;下设10个居民小组、5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小沔镇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小沔社区、鼎罐村、硝硐村、盛泉村、娑罗村、横梁村、李湾村、斑竹村、大井村、金土村、道角村,镇人民政府驻行政街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小沔镇地处合川区东部,东邻三汇镇,南接狮滩镇,西与官渡镇涞滩镇接壤,北与双槐镇相连,距合川区人民政府驻地49.5千米,区域总面积63.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小沔镇地处华蓥山麓以西的深丘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海拔200—345米,平均海拔为272.5米;最高点位于盛泉村卿家院子,海拔411米;最低点位于道角村大沔场,海拔186米。

气候

小沔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低气温-3.5℃(1961年1月7日),极端最高气温42.6℃(2006年9月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5.2℃;生长期年平均356天,无霜期年平均307天,最长达327天,最短为24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92.5小时,年总辐射118.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2天(一般为2月1日至次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113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55天,最多达178天(1982年),最少为133天(1987年);最大雨量1752毫米(2007年),最少雨量749毫米(198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8月最多。

水文

小沔镇境内河道属渠江水系;渠江从鼎罐村西北入境,呈自北向南转西流向,在道角村大沔场西北出境,境内河道长9.54千米。

自然灾害

小沔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灾、雪灾、雷击等;旱灾平均三年一遇;洪灾年年发生,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9月20日,洪峰水位219.1米,造成境内沿江的小河社区和李湾、金土、道角3个村被洪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736万余元。

自然资源

小沔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黏土矿、石灰石、页岩等,分布在以娑罗村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带,其中煤炭地质储量155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23万立方米;自然资源主要有森林、矿泉水、河沙等。2011年,小沔镇有耕地面积2.8万亩,人均0.8亩。

人口

2011年末,小沔镇总人口356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00人,城镇化率25.2%;另有流动人口300人。总人口中,男性18778人,占52.6%;女性16901人,占47.4%;18岁以下5665人,占15.9%;18—60岁22490人,占63.0%;60岁以上7524人,占21.1%;以汉族为主,达35483人,占99.45%;有4个少数民族,共196人,占0.55%。2011年,小沔镇人口出生率9.92‰,人口死亡率5.75‰,人口自然增长率4.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35人。

2017年末,小沔镇常住人口为29562人。

截至2018年末,小沔镇户籍人口为33107人。

经济

综述

2008年,小沔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亿元,比2010年增长20.3%;工业总产值为4730万元,比2007年增长36.25%;固定资产投资3900万元,比2007年增长5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6亿元,比2007年增长35.9%;本级财政收入23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3元,比2007年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4884元,比2007年增长18.3%。

2011年,小沔镇财政总收入1411.4万元,比2010年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1.2万元,比2010年增长30%。2011年,小沔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728元。

2018年,小沔镇有工业企业1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农业

2011年,小沔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小沔镇粮食作物以杂交水稻、小麦、花生、红苕、豌豆、胡豆、洋芋、玉米、大豆等为主;粮食种植面积6.9万亩,小沔镇生产粮食1.5万吨,人均423.2千克。小沔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无公害蔬菜(瓠瓜、丝瓜、芋头、辣椒)、粉葛、蚕桑等。2011年,小沔镇“二金条”海椒1000亩,无公害蔬菜总面积8500亩,分布在李湾村的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1200亩,大村的粉葛种植基地300亩,盛泉村的花生种植基地3000亩,李湾村秋菜种植示范片200亩。小沔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小沔镇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羊饲养量0.12万只,年末存栏0.01万只;家禽年饲养量7.5万羽。2011年,小沔镇生产肉类720吨;畜牧业总产值8930万元。2011年,小沔镇水果种植面积8760万亩,产量4380吨,主要品种有红橘、广柑、桃。

工业

小沔镇工业以煤炭、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小沔镇工业总产值为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3%。2011年,小沔镇有工业企业6家,职工200人。

商贸

2011年末,小沔镇有商业网点43个,职工517人。2011年,小沔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7.5%;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亿元。

金融

2011年末,小沔镇有3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各类存款余额为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310万元,比2010年减少26.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小沔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400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4所,在校生700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50人,专任教师33人;高中1所,在校生1500人,专任教师5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小沔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87.5元,比2010年增17.3%;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6.6%,比2010年增长15%。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小沔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9人,经营管理人才29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小沔镇有文化站1个,藏书5万余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处,农家书屋1个,藏书30余万册;有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20人。2011年末,小沔镇有学校体育场1个,篮球场14个,乒乓球台35张,400米标准跑道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2011年末,小沔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1万户,入户率78.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小沔镇有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1个,其中有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0个;有床位110张,固定资产总值1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3名,其中执业医师12人,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小沔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39万人次。小沔镇重点医院有小中心卫生院。2011年,小沔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30.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0.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万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小沔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6057户,人数10592人,支出144.77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月人均137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877户,人数12867人,支出103.23万元,比2010年增长12%,月人均81元,比2010年增长1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0人,支出15万元,比2010年增长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20人,支出174.3万元,比2010年增长5%;农村医疗救助18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320人次,共支出19.9万元,比2010年增长3%;农村临时救济50人次,支出25万元,比2010年增长6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9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7%;敬老院1家,床位3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2人;有社区服务设施5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万人,参保率32%。

交通

小沔镇境内有大件路、盐三路、小正路3条公路干线交会,村村已通公路。

历史文化

小沔镇原名小里,当地文人借用古诗“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之说,将“里”字改为“沔”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