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1 21:27
该行政村隶云南保山隆阳区丙麻乡人民政府,全称为丙麻乡小寨行政村。位于丙麻乡东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东与昌宁县大田坝交界,南与老南窝交界,西与太和交界,北与阿贡田接壤,辖独家村、小寨、羊火塘三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019年,全村379户,1415人。全村国土面积9.10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气温16.50℃,年降水量1080.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蚕桑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97.00亩,人均耕地1.2亩,林地8129.00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0元。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3.00元。2015年经济总收入1545万元,人均纯收入7898元。2019年经济总收入2520.13万元,人均纯收入13088.8元。
全村国土面积9.10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气温16.50℃,年降水量1080.0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包谷、蚕桑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97.00亩,人均耕地1.2亩。另外在澜沧江边昌宁的竹鲁洼一带有田400多亩,在阿乱河有田20多亩,有地100多亩,山林300多亩(此处耕地山林等于2005年小湾水电站建设覆盖淹没)。现有耕地总面积1113.00亩(其中:田376.00亩,地737.00亩),人均耕地1.20亩,主要种植包谷、蚕桑、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4499.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88.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3亩,主要种植包谷、蚕桑、水稻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2045.00亩,其他面积694.00亩。
境内山峰主要有大箐山,海拔2100米,是全村最高海拔,最低海拔竹鲁洼1200米。土壤多为燥红土,有少量白胶泥土,pH5.5-6.5,属中性或偏酸性。
小寨缺水,境内主要有沙母猪河,属于地表渗透水,流量小,仅供部分人家饮用。郑家水井,大部分居民到此取饮,杀年猪时更不顾远近到此取水做腊肠,据说有此水能使腊肠红润可口之功效。赵家地水库,扩建与1992年,收益3个社,可灌溉良田500亩。已废弃的沙母猪河水库,建于1958年,库容量为15万立方米,可灌溉良田700余亩,由于排水不畅植被破坏,洪水泛滥等原因,最终被淤泥填平而废弃,只能积攒少量雨水,仅供牲畜及周围种菜用。如今水田灌溉主要依靠,藕塘边独家村水田秋收后封库蓄水,也只能维持来年水稻栽种的任务。传说中的洗澡塘沟,其实也有,300年前,这里有一股天然热水,可供人们洗澡驱病和灌溉,时因蒋家王朝(老南蒋贵,后文有详述)得势,在洗澡期间经常打架偷鸡摸狗等,有人便用一口铜锅将出口堵死,让水流向异地。
小寨的森林覆盖曾达80%以上。由于人口速增,伐木剧烈再加毁林开荒,管理滞后,大部分山地变荒山。上世纪65年到73年间。瞿昭在沙母猪河附近种植三七,产量高质量好,八年间收入10多万元。1963年小寨建茶场,种植150多亩山茶,所产茶叶部分分与农户,大部分上交供销社,承包到户后以颗分到各户。50-70年代,在阿乱河建红糖厂,种甘蔗百亩,用水牛拉动木榨机榨甘蔗。此红糖颜色上乘,口感好。1965年因在阿乱河试种草果而被废弃。1944年,启动封山育林工作,又重复青山绿水,林地增多,各种动物也相继增加,麂子、野兔遇得见,随时能听到野鸡、锦鸡、画眉、斑鸠声。尖山、里个窝坑主要分布着松树及少量灌木林,贵重树木有紫椿树、桦桃树、春樟树;在各个山洼还有云南松、思茅松、橄榄树、朵香、火烧兰、思耳兰、莲瓣、下惠、兔耳兰、虎头兰等树木花种。夏秋时节,山上到处可拾到菌子、鸡枞。菌种常有青头菌、红菌、羊肝菌、牛肚菌、旱谷菌、铜谷菌、小灰菌、奶油菌、马匹泡(姜疙瘩)、荞巴巴菌、树窝、一窝鸡、木耳、见手青…鸡枞有白鸡枞、黄鸡枞、青鸡枞、红鸡枞。新鲜菌子鸡枞质嫩味鲜,加工出来的干菌子干鸡枞油鸡枞更是一绝。
历史上,以吹播锣(一种以牛角制成的“号”)通知众人议事指导工作。1968年,家家挂上有线广播,即可听新闻又可进行生产调度。现如今传播村情会议还是主要依靠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大喇叭(有线广播),信号差声音小,还属不便。80年代末,丙麻电影院解散,李云虎在自家院场放露天电影。90年代由于烤烟创收开始有黑白、彩色电视机,后又与太和村合建电视转播台,各家都收到闭路电视,效果良好。99年自建地面接收发射卫星,2010年全村普及电视和村村通工程,村民开始了熟知国情了解世界的新生活。1985年,群众集资40多万元,架通10万伏高压输电线路,让所有农户用上照明电,结束了用松明子、煤油照明的历史。有碾米机、粉碎机、打面机等。靠人挑马驮到公里之外的河坡碾米、磨面的历史一去不复返。2012年全村完成电路改造,人们用上了稳定实惠的电,又一次家电入户袭来,大部分家庭有高清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冰箱等家用电器。户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00余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89户。小寨属于丙麻东山片,山高皇帝远,早年间使用手摇式电话机,通讯十分不易。新时代可是家家有座机,不有座机有手机,不有手机有老年机。原来全村有200户饮用井水,井主要是郑家水井,赵家水井,学堂门前水井,麻栎山,河里头,独家村,瓦窑等。有20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0.09%),2011年底小寨村人畜饮水工程完工,水源来自阿贡田往里的叫花子岩房,解决了全村人牲饮水问题,也同时完成了少面积土地水浇地工程。
1988年,因太和公路扩修至大田坝,公路横贯小寨,小寨便抓住机会,人均义务工50个,使全村社社通路。1994年,丙麻至大田坝公路开通,有丙麻大田坝客车穿过小寨,97年,退伍回乡多年的李天祥集资自购中巴车加入客运行列,小寨交通改善,后来李浩也买了中巴车,至今两人换车数辆,“垄断”东山客运。2006年得到省政府扶持,修缮小寨到丙麻至保山道路。2011年市公路段新农村道路建设,硬化至大田坝道路,村间小铺水泥路。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截止2012年,全村客车2辆,手扶拖拉机3辆,后传动10余辆,摩托车不计其数,微型车三四五辆,大型货车3辆,挖机一台。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6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48户;建有小水窖19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76.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7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0 亩。
该村到2012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9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小寨农作物有稻谷、包谷、辣椒、黄豆、大小麦、蚕豆、豌豆、苦荞、薯类、花生等,60年代,瞿国义率先拉线里沟试验辣椒,因排行整齐,通风透气,产量成倍增加。小田坝吃辣椒是出了名的辣。经济作物曾以烤烟为支柱,96、97年前后乃保山市级模范种植基地,96年一年单烤烟就有132万的收入,因2003开始引入桑树而开始种桑养蚕,再加以外出务工人员增加,逐渐被取代。农家房前屋后必有桃李果木,山地种茶,2002年开始在山地里推广核桃树。
90年代开始有空心砖家坊式作业,如今有4家。还在瓦窑烧制用瓦,后因质量下降及新型彩瓦的到来,破厂倒闭。砂石厂各两家。打铁匠铺两家,制作刀具,锄头、镰刀等居家劳作用具,另有钢门窗加工一家。90年代初小卖铺的到来,提供了基本日常居家所需之物,有小卖铺8家,摩托修理铺一户,农药工具销售点一户,畜牧防疫一户。
丙麻乡从2005年就开始在小寨村试点种桑养蚕,2007年开始大力推广,蚕农种养经验丰富,加上丙麻东片土壤深厚疏松、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桑树叶大而肥,产出的蚕茧质量较高。2023年,丙麻乡预计养蚕2800张,预计带动蚕农增收520万余元。
多年来,小寨村紧紧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把蚕桑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构建以蚕桑产业、畜牧产业为主要增收渠道的富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全村共发展蚕桑1200亩,在移民扶持项目支持下,投资205.31万元完成桑园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沪滇合作项目资金60万元,建成小蚕共育中心2个。积极探索“1+N”多元模式,建立1个大户带动“N”个散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业规模效应,2023年预计产值42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同时,大力发展黄牛养殖,成立玉明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党组织+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场+社员”的运作模式,带动280户家庭养殖黄牛,实现分红45万元。
传统手工业主要席编、摊笆、竹活、木工、制糖、草鞋等。席编:取蒲草、芭蕉、棕叶、野姜黄、芦苇、稻草等的纤维编织成席子,作床上用品,此席防潮、耐污、价廉物美、经济实惠。摊笆:用篾黄编制而成,面积大,长宽约6-7米,用时打开,不用可以卷成圆柱状,在竹鲁洼常见,旧时用来铺在土院场上晒包谷、稻谷等,如今大多数都是水泥院场,基本成为古董。竹活:取竹子,破篾黄,编制成箩、筐、簸箕、粪箕等。木工,取红木树制、解成方木或板,修成圆木,用破花、锯子、凿子等制成门窗、柱子、梁、家具、木棺等。制糖:用包谷、大米或薯类淀粉加水、麦芽熬煮而成。并加有核桃仁、花生、粟米仁、米花等,香甜可口,不燥火。草鞋:用嫩苦主纤维加竹麻编制而成,在耙(pa)子上操作完成,穿来凉爽、防滑,野外劳作的必备鞋,随着老辈子逐渐老去基本失传。失传的手艺还有熟枷皮、牛马耕田驼物用具。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1.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3.50万元,占总收入的55.39%;畜牧业收入78.00万元,占总收入的32.3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96头,肉牛22头,肉羊48头);渔业收入0.30万元;林业收入5.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4.00万元,占总收入的9.96%;工资性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00多人,集中在省内务工百余人,到省外务工近百人,因此村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猛增。
小寨早在清朝顺治(1644年)就有郑、杨、王、赵7户40余人居住。1644年,瞿应昌、李翠及侄子李福元充军进入大理、大阿董暂居,后迁到小寨定居。当时小寨村住户少,故名小寨。所谓独家村是当时李福元独家居住而得名;羊火塘是由于当年人烟稀少,野兽较多,李培七世祖先李某大力士在阿朵山放羊,到了晚上,烧火驱逐守护羊群,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一带叫做羊火塘。如今全村有李、瞿、王、邱、赢、郭、孟、黄、杨、余、赵,其中瞿李二姓最多。
瞿李二姓还有家谱。在十年文革破“四旧”时被毁了一部分。
李氏 2012年李家根据老家谱和祖坟墓碑撰写新家谱,支别大致为李首村(独家村)与小寨两大支派,并在老坟山建李氏祖祠。附:李氏宗祠——祠志:索清源流远深长 追先宗根深叶茂枝旺 史谓称李“唐”氏豫西陇南郡(河南开封)之源也,有史三百载,而唐之中末期,李氏大部分子孙南迁为官外地,至五代驶过时约九六零年有李升创建南唐于金陵(史书载)传有四世而归宋。周而复始至洪武(一三六八戊申)年,明太祖扩建金陵(今南京)。为此先祖即从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香竹巷宦游滇省居籍云南驿禾甸“里”至米甸茨坝村,传有三世至秀犹祖再迁至顺宁大阿董(凤庆)亦共三代,而于清顺治(一六四四甲申)年,高祖李翠随侄李福元背太祖李朝伟骨灰火罐再次迁往永昌府东邑小田坝落籍至今亦十七代焉。承前励志,世以中校善为本,廉淑德而贤尊儒勤学,俭而朴实,诚信义乃先,谦和善待乃苍天共鉴而不朽,万世昌盛兴旺发达,盛世之年 合族同心协力 捐资共建 青史永垂矣 星辰顺正地利人和
为先祖安宁,凡在祠堂后不准本姓和外姓子孙往后用地,李姓为万代团结,千古永传,辈分清楚,牢记家训,特将以下十字从十七代起一代一字永世流传:
李首村支系 字辈: 盛世常思古 鹏程万里昌
小寨支系 字辈: 和谐永思源 乐怿万年昌
小寨瞿姓定居小寨年限,顺治(1644-1661)年间。小寨瞿姓的来龙去脉,根据高祖瞿应昌墓志记载,始祖瞿满从南京应天府迁至大理洱海,又迁顺地(今属凤庆)住居大阿董,传至瞿应昌。高祖瞿应昌再迁永郡。相传始祖瞿满与小寨李姓始祖是姻亲关系,在清朝顺治(1644年)年间从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青石板迁入云南。到云南洱海居住再迁大阿董(应昌祖墓碑、七世祖瞿选墓碑记载)之后,由二世祖瞿应昌、背瞿满骨灰罐于清朝康熙年1662年迁入小寨居住至今,已延续至十七代、瞿氏始祖瞿满、二世祖瞿应昌、三世祖瞿仲仁、瞿仲德(无嗣)。四世祖九月生,瞿承恩两人分支,九月生立为大支,瞿承恩生四子,长子瞿瑜、次子瞿璞、三子瞿琳、四子瞿瑛。次子与四子无嗣,瞿瑜立为二支,瞿琳立为三支。
关于瞿、宝、于三姓同一宗祖的解说:于谦在朝廷做官.被朝廷贬磨,朝野陷害,为逃灭族之灾。其中于性一人改名瞿于;一人改名瞿宝,以宝姓之。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人提出瞿、宝归宗恢复于姓。默然也。
取字定名排辈顺序
为了规范本姓各支在取名中有个统一的顺序,各辈能够清晰明了,避免重复取名,形成同名人。所以各支选定如下字派,用在名的第一个字。
大支:从十七代起至二十八代取名为:
原生态功伟绩展宏运富强美
二支,从第十七代起至二十八代取名为
根茂昌盛感恩祖兴吉祥如意
三支,从第十五代起至二十八代取名为
育才建基立业旺 文华传承礼智信
小寨中心小学历史悠久,民国11年(1922年)开始办有私塾、学堂。当时聘请杨事文先生任教。到民国31年(1942年)又聘请保山的张银李、李健康两先生到此任教,学校设在一老学堂内。民国时期,小寨籍北伐军官李竹溪回家乡倡导办夜校,使一部分农家子弟初识文化,为小寨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期间办学时续时断,后来小寨第八保与太和第七保合并了太和小学。 建国以后,到1955年又恢复办学,形式为初级小学。1960年又与太和小学合并,学校设在大寨庙。由于学校离小寨村较远,少年儿童入学困难,入学率不到50%。为改变状况,1964年再次创办自己的学校。学校设在老官山(原老村公所),为集体民办小学,由李光武、李月、瞿耀帮3位教师任教,分早班白班教学,三年后又与太和小学合并。
1971年,开始普及小学教育,除原来在太和学校就读的儿童外,仍然有绝大多数儿童来能人学,当时由大队出面组织调查小组,对不入学的儿童进行登记,分析后作出决定,以生产队为单位,选择教师,改善教学设备,利用集体公房办学,一队由李光昌、李光武任教,二队瞿学科、瞿美芹任教,三队李凤英任教,四队瞿耀安任教。通过分散办学的形式,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1978年初,大队干部再次研究,认为分散办学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思广义总动员,开始集中办学、建校。半年后,在村后的大麻栗山建盖小寨小学,完成全国普及的上夜校扫文盲的革命任务。由瞿耀均任校长,共有7名教师,使小寨的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此期间太和小学扩为中学,附近及小寨部分学生到太和完成初中教育。
由于学校位置地处高地,较为偏僻,有诸多不便,村领导再次研究学校应搬迁重建,故此在1985年破土动工建盖新学校,发动群众投工投料总投工2600个,投资2万多元。由于是土木结构、木料陈旧,维持几年后又成了危房。为使学校进一步得以巩固,村公所领导再一次下决心改善办学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发动群众投工、集资、捐款,人均集资50元,加上上级补助,借贷款。于1992年开工,新建了全乡第一幢砖混结构教学楼,面积430平方米,为丙麻乡的学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小寨小学1999年占地面积6亩,校舍建筑面积1322平方米,有教学班6个班,在校学生133人,有教师8人,中师学历6人,专业合格2人,小学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2人,其他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培养大、中专以上人才100余人。截止2012年,小升初升学率连续多年百分之百,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每年有不少学子升入市一中区一中等高中,更有考入大学继续深造,说起小田坝的文化人那可不少,高中毕业的有点多,教师不少遍布全市区各大中小学,也有不少考入华北电力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学院等诸多名校。第一位中专生王强同志,就读保山师专,先后在丙麻中学实验中学任教。第一位本科生李建春,1993年考入昆明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在保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任保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2004年学校完善基础建设,修建运动场一块。修复教学楼,绿化校园。2010得到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王亚南资助,又建三层九室综合教学楼。2011年合并太和小学,建立小寨小学一级完小,来自太和、老南、阿贡田、小松坡等附近村寨的学生分别在小寨、太和两个教学点完成小学学习。学校设校长1人,教研组1个,教师达到三四十人,教学规模达到新高,每4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四率均达95%以上,当年被市教育局授于“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单位”。1994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四率均达100%。同时市政府评为“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1994年荣获保山市教育局“全市统考教学成绩先进单位”称号。
1964年-1976年,小寨小学李光武教师负责;1967年后与太和合并,1973年以生产队为单位办早晚班,1976年-1978年,校长器跃均;1978年-1980年,校长万仕忠;1980年-1982年,校长杨文柱;1982年-1984年,校长陈自良;1984年-1985年,校长李发玉;19S5年-19S9年校长瞿跃均;1989年-1992年,校长王呈绩;1992年-1994年校长穆荣钦:1994年-1997年,校长段朝武;1997年-1998年,校长赢晓睿;1998年-2007年,校长瞿文儒,2007年-2010年校长周宽。2011年起,校长瞿志华。
在小寨,最隆重的节日当属春节。它寓意庆贺一年之丰收,更是迎接新年之喜庆,是辞旧迎新日。从冬月末开始,人们就陆续做准备,办年货,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做腊菜,杀年猪(年猪以死后猪胸腔内血多为征兆,预示来年广集财源)。大年三十中午就开始贴春联,煮猪头,敬天地,早洗漱,晚间守岁,各家联欢至子夜封财门。
大年初一,孩子要早起迎新,到附近井中取回净水,泡米花茶敬来客,以示新年生活甜甜蜜蜜、团结友爱。初一只吃素,米花茶,汤圆等素食甜食,示意清白,吉祥。家家门面一新,穿着新衣干净整洁,说好话,拜新年。过小年,出行至有山有水之地,敬天地敬山神。初二吃荤,多数人家到老万岁或五郎庙杀鸡卜卦,卜新年之凶吉,还愿祈祷。吃米线饵丝,寓意长命百岁,事业长进,延年益寿。春节期间进行祭财神、祭天地、祭先祖等活动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二三晚上并开始玩灯耍狮子,家家户户都耍一场(家人去世三年内不得进行该活动),以祈求六畜兴旺、家人安康、吉祥如意。舞狮时还伴有从唐朝就传承下来的特色节目装姑娘、打叹并配有二胡等乐器表演,至各家恭贺道喜。正月初八太和街(老妈妈街)有庙会,原先大寨庙在时就兴有,渐渐演变为交易集市。
灯会文化是流传在丙麻乡小田坝一带以玩灯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民俗,至今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根据邱建康会手的追忆梳理,相传小寨自古至今就敬重爱民皇帝李世民,历代老百姓都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开创了太平盛世,给百姓带来了歌舞升平的好日子。为了纪念他,大家拼钱在麻梨山建了一个简易的“万岁堂”,一来供奉大唐天子李世民牌位,二来安放些玩灯用的服装道具、锣鼓家什。通过玩灯来纪念爱民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并在万岁堂里供奉李世民牌位,把大唐盛世的狮舞文化延续到各村各寨,各家各户,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舞狮时伴有从唐朝就传承下来的特色节目装姑娘,这个细节塑造的就是太宗的姐妹们。每年玩灯之前,灯友们都要到“万岁堂”去烧香祭拜,点灯舞狮,祈求灯神保佑玩灯顺利。从此,灯会便在小寨人民心中埋下了种子。
灯会活动要从正月初二晚上在万岁堂开灯,当天晚上就依次到接了帖子的各主人家院场上舞狮唱灯,正月十六到万岁堂附近的井边烧灯,一共要玩15天。首先是递灯帖;其次是祭灯神;再次是选择寨里男性岁数最大的人家作为开灯对象;然后是舞狮,耍狮子要27人,灯队先入、锣鼓家什队随后、狮队在后伴着鼓乐热热闹闹到家中。除十多人的锣鼓、弦乐队外另有穿彩衣、耍彩扇的10多个男扮女装的老妹唱调子,崴花灯(传统习惯规定女人一律不得参加玩花灯),唐二扯白。耍狮子彩工师傅很有名望,所贺之彩无论语调、含义还是场合的考虑都有独到之处。贺彩内容根据各家情况当即编彩,韵味十足,悦耳有力,鼓队有《云里反》《地里反》《虎坐子》《黄水浪》《七锤》《八锤》等。小寨人民耿直不阿、勇往直前的豪气尽显眼底。
灯队、狮队、唱调队的表演动作都有讲究。有鼓谱、唱调谱和花灯调,鼓谱富含逻辑性,韵味十足,彩工声音悦耳,唱词铿锵有力,有浓厚的艺术价值。灯场上,香烟袅袅、锣鼓喧天、弦索悠扬、吉利高诵、灯舞欢畅,围观群众甚多。时而是“唐二”扯白笑料成串,说些荒诞逗笑、诙谐幽默的段子;时而是彩扇翩翩崴起花灯,把整个农家小院渲染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直闹得主人家喜笑颜开,围观群众哈哈大笑。大家各司其职舞狮,走场,打叹。可供表演的花灯调共有三十多首,《自乐 花鼓调》、《绣瓶口》、《小采茶》、《十绣扇子》、《十杯酒》、《身背包袱上北京》、《闹元宵》、《龙灯调》、《李凤姐酿酒》、《花鼓调》、《海莲花》、《高文举赶科》、《父子亲》、《逢春花》、《二十八宿闹坤阳》、《对花调》、《大采茶》、《采花调》、《猜花调》、单调《十二仙花》、《十二属》、《十弟兄》、《春夏秋冬》、《绣花花马》、《秋风凉》、《白牡丹抓药》等。大家在玩灯中祈求平安,祈求过上好日子,一幅幅欢乐祥和的图景连成了小寨人民的幸福画卷,散发出一阵阵裹着泥土气息的山村味儿。
小寨灯会于2021年5月31日,进入隆阳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邱建康、瞿永斌,保护单位隆阳区文化馆。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家家吃汤圆,共庆元宵,玩灯耍狮活动熄灯作罢。
每年清明节,家人带上食物水果干果到坟地祭拜先辈,为祖先扫墓致哀,坟头插杨柳以示后继有人,家人兴旺发达。当天祭新坟,前十天至后十天之间祭老坟。
为缅怀楚国诗人屈原,因热爱国家,不满秦王暴政,楚王痛之,遭流放,后投汨罗江自尽,有包粽子投江祭祀活动,以此纪念爱国诗人,是团聚之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这一天,以前人们把从山里取回来的松香晒干,碾细所正掺杂其他易燃物,夜晚人们汇聚到一起点燃火把,载歌载舞,把研制好的易燃物撒向火把,喷出团团火焰,以驱邪除害,取乐观赏,热闹至通宵达旦。现在流行为将已出嫁的女儿接回家中,或未将过门的姑娘接到男方家中过节,因此又称“姑娘节”。
又称献亡节,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家人烧纸点香,把已去世的祖先们请回家中,在这半月时间里,饭前必先祭祖。到十五进行送祖礼节,备酒菜,用簸箕筛子,端至门外,燃香烧纸,磕头作揖送先灵。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团圆节日。届时家家买月饼糕点,晚上各家团先祭月,然后祭天地先祖,便开始赏月,谈古论今,共品糕点水果。还有已婚男方或未婚青年买糖果到女方家送礼拜节。
农历十月初一,对刚去世不久的家眷的祭祀,对新坟三年连续扫墓纪念。
(犁耙会),是从庙会演变而成的一种交易竹木农具为主的集市。
早些年,丙麻的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之后,便要到盾里去拜谢菩萨的大恩大德。但是,靠汗水吃饭的农民们,即便在佛殿缭绕的香雾中也忘不了盘田种地的事情,他们每每朝拜之时,总要为即将来临的春耕作点打算。那些盛产竹本地方的人们,便编些篮、筐、箩、削些锄把、斧把、犁杖之类的农具来卖。时间长了,人们渐渐淡漠了神灵,庙会怔成了春耕物资交易会了,后来人们就干脆叫它作“犁耙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丙麻山区的农民或挑、或扛、或提各式竹、木农具,从四山八寨向丙麻汇拢而来。一时间,竹篮、竹箩、竹筐、竹笆,堆成一座座小山;锄把、犁杖、扁担,排成一行行长阵;各种小吃,满街飘香,呈现出一派买卖兴窿的景象。千禧年来,为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每年的犁耙会之后,还组织供应大量的竹木农具外,还组织供应化肥、农药、农械,开设科技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科学种田知识。商业部门私个体商贩,还多渠道供应农民需要的大量百货、五金变电、家具、图书、糕点糖果,为传统的犁耙会增添了现代气息。
在农村,一般通行以下几种婚娶礼仪:
(一)说媒和拿八字 进入婚娶年龄的男青年或其父母看中某家的女孩子。首先,请人向女方的父母疏通致意,一般要避行3次,意在双方考虑。双方商量同意后,男方请声望较高、能说会道的媒人(男女均可)带上糖、酒等礼品到女方家求婚,同时向女方家要生辰八字帖,带回请算命先生核查认定,若命不相冲,即准备下一步礼节,否则,即刻回绝女方。原先以上两种礼节分两次,后简化为一次。
(二)杀鸡吃 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经算命先生校对认可后,由媒人通知女方,择吉日正式下聘礼。将手表、钱币、糕点等聘礼送在女方家,并正式提出结婚请求。男方家还准备好公鸡、肉供女方家宴请内亲朋友。
(三) 过礼 在接近结婚前几个月,男方准备好衣物、糕点、酒等礼品,还有钱币、择订的婚姻日期喜柬,由媒人送往女方家,经女方同意后,双方即进入婚礼的筹备阶段。然后到结婚前7日或5日,男子将到内亲、至友家登门邀请参加婚礼。
(四)下茶 结婚前1天,将男方准备的茶、肉、酒、盐等物品送至女方家,所有物品都要张贴红纸。
(五)迎亲 男方家请人到女方家将所有嫁妆抬回,叫做“搬妆”。新郎、伴郎及迎亲伍吹着唢呐,鸣放鞭炮前往女方家迎亲。朝拜过女方家的列祖列宗后,新郎把守在闺房里已妆扮好的新娘请出,一路吹吹打打将新娘迎到家中。到家后,喂酒人(丈夫尚在有儿女的老年妇女)把新娘牵人洞房,新郎得抢先进入洞房(称抢房),新郎、新娘坐在床边,饮交杯酒,晚上闹新房,说吉利话,迎亲礼仪至此结浆。
(六)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娘的嫂嫂或姐妹将新娘接回家,新郎带上糕点、粑粑到新娘家拜谢岳父母。把礼品送至新娘家的家族中认亲,家族中人以钱币答谢。
丧葬,人死后放在棺木上,用两条凳子将棺木置于正面房子的正中心,在棺木下方放置一犁头制邪气,棺木大头子点燃蜡烛,小头子献汤饭。送葬的日子不能犯“十人坑”黑道日,坟地要设里外券,死者岁数在34岁以下的,出葬时4个人抬棺木,34岁以上的死者由8个人抬。抬棺者需穿草鞋,现已废止。在出葬当天凌晨鸡叫时,死者的儿媳在棺木前烧根包,并在棺木前哭一阵子以表孝心。待埋葬后一个月或一年时,由嫁出的女儿来坟地献月坟或满岁坟。死者埋葬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亲朋寨邻共聚一块悼念死者。有文人参悼的还会为死者题诗作赋。如:黄土一捧埋挟骨,心香三辨悼忠魂,离开恩门灵归仙,返回故乡身归土。 丙麻多数实行木棺土葬,丧葬期间主要通行以下程序礼仪:
(一)报丧 某家长辈去世后,即由长子(次子也可)腰系火麻奔至亲友家中磕头,报丧,亲朋好友闻讯后亦前来致哀。
(二)入碱 也称装棺,一般在死亡当天或次日下午太阳下山前早上日出后请老人(70岁以上)用清水将死者洗净,换上亡者用的衣物。穿戴情况主要视家庭富裕情况定,多数以青黑色的确良涤卡之类布料自制的布衣。出殡头天夜间还请法师念经帮助死者超度,葬登,绕棺。
(三)出殡 儿女媳妇女婿侄儿女要系火麻戴包头跪孝,由大女儿上头祭(无女则由侄女代替),死者之娘家做后主上尾祭,亲朋好友来上祭烧纸行完致哀礼节后,吃过晌午2点左右起棺送葬,穿着草鞋的抬棺人用皮条把棺木背到家门外村道间,安放在两条木凳上。用皮条和竹杆把棺木捆好,一切准备就绪,一年长的妇女用扫把扫下棺木上摆放的倒头饭和领魂鸡,开始起棺。年长者(60岁以上)须8人高抬,60岁以下的4人矮抬。耍狮队跟随出殡队伍送葬致哀。棺木葬在事先相好的坟地里,坟地用的粪箕,抬棺木的竹杆不得带回家,竹杆斜靠在坟墓两侧,粪箕罩在坟头,支棺木的板凳,一个月后才可带回家。
(四)扶山 葬礼后第2天,家人带上酒、肉、水果筹备类食品前往坟地祭奠死者,先行磕头,作揖等礼节,然后摆好食品吊唁先灵。
在丙麻除盛行以上婚丧习俗外,还时兴“送祝米”,小孩出生10天半月后,孩子的父亲带上酒、糖果到岳父母家报喜,进门后若将物品摆上灶头,岳父母便得知得了个外孙女,物品摆披在桌子上,得知自家舔了个外孙子。亲朋好友闻讯择双日子,用篮子装好面条、鸡蛋等礼品前往祝贺,回家时,主人家相应以面条、糖等物回赠亲友,忌提空篮回家。
坐月子的女人,在一个月内不得串门。同样,婚后女子不满一个月时间,不得到别家串门。否则,将会令剧人大为不快。怀孕女子不得进入新婚之日的洞房内。凡死在家门外的人,不得抬回停放在堂屋里,凡死得不干净的,如妊娠期、坐月子期间死或目其他事故流血而死后,一律实行火葬。经商的人说话时,忌讳亏子;司机忌讳狗肉,也很少说“翻”宇。出门人的忌讳语言最多,煮饭叫烧锅,刀子子叫炔口,饭勺叫顺子,筷子叫签子,蛇叫长虫,豹子叫花皮子,者虎叫大猫,行李叫麻尼儿等。
小寨的龙狮队,在东山颇有名气,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要舞龙耍狮子。据说是从唐朝传承下来的,如今基本上走形式,精妙的东西大多不在了。大龙长36节12米,狮子是双狮子毛皮狮。龙在90年代末被遗忘。耍狮子是,灯队先入户,狮队在后伴着鼓乐热热闹闹到家中,人家大门紧闭,听完彩师的喝彩词“财门财门大大开,你家财源滚滚来,自从今晚耍狮后,贵府学子必成才”。然后,燃放鞭炮开门迎接,然后进行舞狮,走场,打叹。耍狮子彩工师傅很有名望,所贺之彩无论语调,含义还是场合的考虑都有独到之处。贺彩内容根据各家情况当即编彩,韵味十足富有逻辑,鼓队有原里反,地里反、虎坐子、东八浪等,声音悦耳有力,充分显示出小寨人民耿直不阿,勇往直前的豪迈气质。
耍狮子,小田坝逢丧事或起屋盖房,都要邀请舞狮队参加。舞狮队由10多位艺人组成舞狮者四人(原先是两人),有唐王、猴子、乐师、彩师等。乐器主要有牛皮鼓、大钹、锣等,舞狮过程中,唐王、狮子进行跳八仙桌、苍蝇搓脚等表演,彩师根据具体情况,借景情喝彩称赞或表达内心。
放陀螺是丙麻发展最早,范围最广,遍及村村寨豢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特别是青少年最为喜爱,此项活动在80年代以前活动最为频繁。陀螺是用坚硬的本质材料(红棍条、牛鲜木、白苗果树等)雕刻的,形状为两头尖、中间鼓,头部呈圆锥形,但不太尖,脚都有木脚、铁脚,铁脚用圆形铁钉、方形铁钉或扁形铁钉制作。木脚陀螺直接用树木雕刻,铁脚陀螺的脚足用钉子钉人底部,在外约半寸左右,稍稍磨尖,另有一种脚为扁形呈斧口状。陀螺形状各异,有大有小,有熬油的或不熬油的之分放陀螺的时候,先用牢实的麻底线从脚开始紧紧地向上环绕,绕到陀螺高度的一半以上即可,然后把绕剩的一端再绕在手的中指上,握紧陀螺举起手臂向地面放去,陀螺即在地上旋转。玩的时候需要三个人以上,10个8个不限,首先在地面上画一圆圈,然后按秩序挝城,目标是要把陀螺放进圆圈内,并且陀螺要正常转(放活),若放死(未转)或放在圈外,就得把本人的陀螺放进圆圈内受罚。此项活动适应性广,趣味性浓,是男性青少年最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民房建筑多为土抬梁、草平房。房屋建筑依山势而定,正房l幢3间,中间为堂屋(设有火塘),两边为卧室,厢房多作畜圈,灶房和杂物间。建筑形式一正一厢,一正两厢。大户人家多为土木结构瓦楼房,建成三厢一照壁的四合院大庭院。中华人民共和过成立后,少数人家建起瓦楼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房最多。房屋结构多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瓦楼房。一般建房布局为庭院式。一户一院,各开大门,正房一幢三间带楼,附属一二间耳房及畜圈,
空闲处打起围墙,庭院周围种植花草树木。
在保山农村,特别是隆阳区,许多农户家里堂屋正中的墙上都贴着一幅“天地君亲师位”图,即农村人常说的“天地牌”,这幅图表一般都是用红纸金粉写成的,也有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剪裁而成的。图表布局较为复杂,格式工整,含义深刻,其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一种民间特有的传统文化现象。“家堂”的间架结构一搬是正中上书横批“德垂后裔”四个大字,下方正中竖写“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右下方是已故亲人姓名,左下方是健在亲人姓名,右上方写“福禄”二字,左上方写“满堂”二字,即福禄满堂,再两旁是几副对联。最外边的一副是:百福来朝兴旺家,千祥云集富华堂;中间的一副是: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道尊;最里的一副是:宝鼎呈祥香结树,银台报喜筒生花。其联对仗工整,含义隽永,既有吉祥如意之喜,又有教人道德之意。
图表正中的“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字,有其丰富的内涵。天:上天、大自然。阳光雨露,万物之源;地:大地、万物生长之基:君:国君、皇帝、领袖或上级领导;亲:祖宗、父母、亲人;师:师父、老师;位:牌位、席位。以前,某户人家要想装一副“天地牌”,就要请先生来写。先生一般都是有文化、品行好,书法或剪纸技艺精的人。先生在写“天地牌”之前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到日子才写,写好后到吉时才焚香祭祀“安”(贴在墙上)在堂屋。先生在写“天地牌”的时候不说话,有人说话,他只用眼神打招呼。先生写的字也有讲究,那就是“天不通顶、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同肩、位不离人”。即写天字不能通头,写地字不能让“土”和“也”离开,写君或国字不能让口字旁有开口,写亲(繁体)字不能让见字连拢,写师字不能让偏旁和后面一样高,写位字不能让单人旁和立字分开。
现在,多数“天地牌”正中的大字已改为“天、地、国、亲、师、位”,而且制作的方法除了手写之外,还有用电脑制作的,且各有特色。虽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生事物在增加,但其对天地的敬畏,对国家、领袖的敬爱,对亲人、老师的尊重的内涵和意义没有改变。
整副图表的意思是:天地是养育自己生长不息的源泉,而国家是自己生活的所在,君(领袖)是自己的领路人,亲是生育、陪伴、抚养自己的人,师是自己的老师,这些都是能给自己带来吉祥与幸福的人和物,只有把这些人和物都记在心上,才能饮水思源、感恩自然,尊敬师长、开拓创新,教育后人,也才会生活幸福美满、日子吉祥如意。同时,将华丽的图表贴在墙上,也能给新屋或节日增添喜气,给子孙后代以心灵的洗礼,并在自己心中祈祷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福禄满堂、万事如意。
粮食以大米为主,一日三餐,(早饭约10点钟、中午饭约3点钟、晚饭约9点钟)喜食酸、辣、香味,少数人民的生活条件还较为艰苦,还掺杂着部分玉米来解决温饱问题,肉类食品以猪肉、牛肉居多。逢婚丧娶嫁或其他喜庆节日,宴请宾客,饮桌上的菜谱较为丰富,讲究八大碗,干盘、酥肉、红肉、鸡肉、卤辣子、清汤另加两个小菜。小寨人吃辣子,那个是相当的冒,有“只有不辣的辣子,不有辣得死呢嘴”的说法,除各类蔬菜外,肉类食品也逐渐增多,如鸡、鸭、鱼和牛肉等。
小寨豆鼓儿以色美味香在当地十分有名。其做法是优选上好黄豆,拣净晒干,放入锅中煮至九成熟,然后将其导入簸箕里凉15分钟,再撒上适量麦面,用芭蕉叶荷叶草席等盖严实,让其发酵10天左右,带一粒粒煮过的黄豆变黑豆(豆子身上长满毛)时,再将其倒入大盆中,加入米酒、盐巴、辣椒粉、草果粉、茴香粉等佐料,均匀搅拌后装入土罐里,用包谷叶封好口子,保存一个多月即可食用。保存过程中不得粘油。小寨还有豆腐、豆豉、荞头辣子、盐腌菜等独具特色的腌辣小吃。腌腊有云南地道的火腿、榨骨头、卤辣子、酸蜜肉、卤肉、卤五脏、豆腐肠、蜜肠、香肠等。土特产品有橄榄、菌类、蕨菜、魔芋、小米辣、葵花籽、南瓜籽、花生。饯橄榄、饯梨、腌菜花、豆粉、凉粉、凉虾、米糕、糍粑、汤圆、米花等特色小吃。杀年猪必备菜花腌菜。
服饰 本世纪80年代以前人民的穿着很不入时。60岁以上男子,多数穿胸前开疙瘩钮扣衣裳,大档宽腰裤,头上戴顶头套;60岁以上妇女穿斜襟上衣,外罩一目腰(蓝或黑色),下穿大档长裤,用布带缠成护腿,还有裹小脚。男女青年能够穿上涤卡、毛料算褥上是奢侈品。新世纪里世道变了,穿什么的都有。
丙麻河西村一带的人们,喜欢把事物、人或风景,都称之为“舅子”,便将这一词语的用法延生扩大,如,“这条舅子水牛犁着本快了。”丙麻本地的方言还有许多且独具特色。
方言词汇
一道:指全部
二气:指狡猾不驯、不顺从。
二天:指今后。
二房:指失夫或离异再婚。
日气:指生气。
日古古;生气得大厉害、倔强。
干巴巴:指态度冷漠。
干撒撒:指无水份。
千生生:指干燥。
下力:指肯出力。
下药:指以残害为目的的施药或医生开处方。
眼浅:指眼红不易客人。
眼水:指辨别好坏的能力。
摆子:疟疾。
把子:指有较高的水平。
拜继:拜认干爹、长辈。
般配:指双方相称。
半边风: 指半身不遂症。
包包:装物的袋子或物体的凸出部分。
白拉拉(白干子):指徒劳无功。
白火石:指白色石英石或办事不讲信月的人。
背时:指倒霉。
别个:指别人或自己。
岔把:指言语、行动不庄重喜欢干预人事者。
岔搁事;指预料不到的事。
扯渣(钢)筋:指被人或事纠缠。
扯风:指开玩笑。
撑子:指伞。(用桐油纸做伞)
裹绞:指思想停留在某外转不过弯来。
吃吙皮:指吃白食。
戳拐:指有意或无意将事情搞坏。
单另:指另外。
颠冬:指昏聩糊涂。
颠儿:指作颠,指轻浮炫耀。
渣窝:指垃圾。
渣筋:指专门想占别人的便宜。
垃渣:指不讲究卫生。
非鲁鲁:指肉的脂肪部分多。
粪草:垃圾。
盖盖:指盖子,瓶盖。
逛门子:指到亲戚、朋友家玩耍、串门。
不斗头:指合不来。
活路:指各种体力劳动。
丧闷:指故意让事情做不成。
动乱儿:指闯祸。
兜兜儿:指衣服口袋。
二哈儿:指马虎大意。
冲壳子:指闲谈或说大话。
打拼伙:措凑钱吃饭,做事。
打朋友:指交朋友、拜兄弟。
打失:指丢失
打伙:指大家一起。
打哇哇:指不加考虑就顺口答应、附合。
喋(儿)二话:指发牢骚。
多气:指什么时候。
儿娃子:指小男孩。
发痧:中暑。
放黄腔:乱说、讲脏话。
缸缸:指口缸。
高头:指上面、上级。
肚头:指里面。
牲口:指骡马。
惯适:对孩子溺爱、迁就。
样四:指所有全部东西。
撒烂药:指说坏话诽谤人。
火色:指火候。
簧果(儿)浆:指橡皮筋。
还有一些是留有历史痕迹的词汇,如呜呜(水),嘎嘎(肉),洋伞(雨伞),洋桶(水桶),洋火(火柴),洋线(铁线)。还有一些是别意像坏酒药说的是坏人。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三月下大雨,四月晒河底。
雷声大,雨点小。
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
燕子低要下雨。
蚂蚁高迁,雨大连天,蚂蚁上树,洪水漫路。
青蛙喧噪,大雨必到。
夏至忙忙,点火栽秧,早栽得米,晚栽得糠。
若要穷,四山红:,若要富,四山树。
只有害人,没有害田。
太阳雨下不起,栽黄秧,吃自米。
若要撒秧,须待无霜。
早烧热头晚烧雨。
月牙斜挂,有雨不下
寒露谷子不低头,割来喂水牛
八月小,人无粮食马无草。
蜜蜂采花忙,雨水必延长。
立夏栽秧压折腰,芒种栽秧轻飘飘,夏至栽秧一包草。
大人有钱紧藏,小人有钱颠狂。
不到黑就进门,不象庄稼人;不到黑就吃饭,不象庄稼汉。
若要富,先修路。
厕所奇臭,大雨先兆。
小秧难蓄米价贵,老鼠伤苗米涨价。
日落云连天雨,不雨也阴天。
谷倒挤破仓,麦倒一包檬。
春天闲过,夏天换饿。
种地不上粪,一年瞎胡混。
傍晚西边明,明日一定睛。
日出东南红,无雨必有风。
乌云拦山腰,有雨在明朝。
旱久必涝,涝久必旱。
小满不栽秧,芒种不慌张。
不违农时庄稼好,违背节令收成少
惊蛰雷声大,谷米无高价。
雷轰天边,大雨连绵。。
春雷打得早,秋收一定好。
只要露水大,天阴也不怕。
清明节,雨在树头歇。
有雨山带帽,无雨山系腰。
天晴老鹰叫,阴雨快来到。
使嘴不如使腿。
忍忍耐耐,自自自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山不转水转。
老麦瓜就怕心子烂。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才能开路虎,少壮不努力,长大开夏利。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不怕生坏,就怕跟坏。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不有晌午不望路。
人勤地不懒。
牛病不发马病发。
明人不做暗事。
男不跟女斗。鸡不跟狗斗。
只许周公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人不可小量,水不可斗量。
捆着以为吊着好。
这山望着那山高。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靠衣装,马靠金鞍。
人要依人劝,磨要靠人转。
财大气粗。
笑一笑,十年少。
有钱难买老来瘦。
有钱能使鬼推磨。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
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伤风要累,眼疼要睡。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老鸦狂蛋打破。
人背时盐罐生蛆。
山大无柴烧,井大无水吃。
拆东墙补西墙。
亲戚远来香,隔壁高打墙。
不翻石头,不见蚂蚁。
人老颠东,树老心空。
牛不喝水不要强按头。
羊毛出在羊身上。
强扭的瓜不甜。
将着荷叶包粽子。
酒肉好吃不如话好听。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听话听音,喝酒尝味。
吃人三餐,还人一席。
人怕出名猪怕壮。
买着便宜柴,烧着夹底锅。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稻草窝。
儿想娘扁担长,娘想儿路来长。
矮子里面拔将军。
天亮才见马牙霜。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穷排八字富烧香,背时倒运请师娘。
场上银子场上花,场上银子带不到家。
人看从小,马看蹄爪。
起早三光,起迟三慌。
千岁的父母保不了百岁的儿女。
男人一条河,女人一道坝。
门神店失火——人财两空
米线下锅——长扯短
高山滚石——永不回头
挑水的取了卖茶的——如此般配
麦秆吹火——小气
睡着拉屎——横挣
灶门口耍刀——杀火
叫花子的毡帽——讲究无边
老水牛打架——玩角(格)
狗吃牛屎——图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狗吃糍粑——玩张嘴
青辣子拌韭菜——看不出
灶门口烧粑粑——各拿火色
秃脚母鸡——扒(巴)不着
叫花子养八哥——穷欢乐
舌头下饭——满嘴是肉
三文铜钱摆两堆—— 一是一,二是二
尖杆挑水——两头塌
深更半夜犁地——摸不着头路
佛老爷的鼻子——人做的
叫花子打牙祭——钱少话多
两个哑巴一头睡——没说常
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大姑娘上轿——第一次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望(妄)想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有钱人家的姑娘——难说
芋头落叶——烂到根
红豆牵藤——等着架(嫁)
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夸嘴医生——没好药
佛老爷放屁——神气
老虎屁股——摸不得
害田的谷子——难得
空提篮上坟——哄老祖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歪嘴的胡子——偏生
风吹领带——吊脖子
电线杆掏牙缝——大口马牙
芝麻开花——节节高
猪鼻子插葱——装象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洋丝瓜掉在地上——土洋结合
公鸡屙屎——头节硬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竹篮打水——一场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猫哭耗子——假慈悲
十五只桶打水——七上八下
二十一天不出小鸡——坏蛋
半天云的口袋——装疯(风)
大雨泼街——假积极
李 林 (1903-1939)号竹溪,又名李竹溪,系丙麻乡小寨独家村人。 李竹溪曾参加过孙中山的北伐革命,黄埔军校第二批学员,任北伐革命军十三军副军长,浙江县县长,保山县十六区区长,干崖设置局局长,后因地方民族暴乱被打伤,送往腾冲医院医治无效不幸殉职。年仅36岁,并将遗体安葬故乡,墓铭“竹影澄塘亲可比,溪流终古恨难消”。
李光庭 (1906-1981)系小寨村人。民国时期在国民党部队当兵,解放战争时起义投诚。后又参加抗美援朝赴朝作战,在一次战斗中炮弹将双耳震聋,为二等伤残,1956年退伍回乡。
李光武 (1926-2007)系小寨村李氏第十二代子弟。1946年参军国民党76师士兵,后在山东徐州投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著名的淮海战役,解放南京时,编入渡江第一梯队,任上士班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退伍回乡,1956-1963年任双和公社会计,后因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回家务农。1964-1988年先后在太和、小寨任教。90年开始便享受退伍军人补助。
李春学 1947年生,系小寨村李氏第十二代子弟,中共党员。高中毕业后回村任大队会计。1971年参加教育工作,后到保山一中任教,又调回丙麻中学。1984年-1987年任丙麻区区长,保山市委员会候补委员,1988年-2003在市人民法院工作。
李泽行骗一二
1、民国时期,小寨三社‘独家村’有个李泽,此人一生善诡计,谋骗别人钱财,人称“敲狗老三”。一天,敲狗老三得知瓦渡大红岩孟氏卖了骡马准备买田产时,他立即找到孟家去将一大田卖给孟家。经双方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并立字据为:“上至阿乱河,下到选寨河口,南北两边至沧江边,四季老水,大弯田一丘”。孟氏付钱给李泽后,去认田发觉:李泽所述之田原来是澜沧江的江面。孟氏只好对涛涛江水嚎啕大哭。后悔莫及,骡子下江,马掌都捞不到了。
2、李泽一生行骗最为毒辣的莫过于临死的最后一诈。他和文盲李成等人走夷方做生意染上疟疾,意识到来日不多,也无法回家孝老,于是心生一计:利用李成等不识字,编造李成等人在走夷方时向他借钱多少这一谎言,并托李成等人将字条带给父母。字条写后不几天,李泽就死了,当李成回乡带字条给敲狗老三的父母,而其父母按照字条向李成等人索钱是,李成等人才恍然大悟,方知受骗,无耐只好出了一笔冤枉钱。
蒋家王朝 老南窝住人的历史已千余年,据考查,最先到老南窝来居住的人叫蒋贵,且带有一姓张名贵的仆人。蒋贵是个有钱有势的土司头人,所管辖的地盘庞大:东至昌宁县大田坝乡大弯岗村的弯岗梁子,西至现保山市的八鸭塘,南至昌宁县卡斯乡的葫芦谷,北至保山市水寨乡平坡铁索桥。从现存的几棵古青树来看,蒋贵家庭十分重视植树造林,现存的十几棵古青树中,最大的一棵直径达5米,高50余米,即便是在昌宁柯街坝也可看到庞大的树冠。关于老南佤族的渊源已有多人考证过,因各人见解不一,故关于佤族族别出现这样更替:本族——满族——佤族。新世纪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内蒙古大斡偿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原所长孟志东研究员说,不管以上的族别怎样变换,老南窝蒋氏一族应为契丹族,归宗应是维吾尔族。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丙麻街。
清咸丰年间建太和街(原小田坝街)。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保山县回汉两争时,增援回民曾在通司寨营盘山夜宿。
民国元年(1912年)丙麻开展户口调查。茸翠撤保山县,设永昌府。民国2年(公元1913年)撤永昌府设保山县。
民国8年(1919年)建链子桥。
民国15年(1926年)8月,杨震寰(杨匡宇)军入保山城,途经稳鱼驻扎11天,先后在秀岭、冷洼子一带抢劫骡马数匹,杀害瓦渡陈老九(老白姓叫大包头闹事),至今流传着兵荒马乱杨震寰,国泰民安三大人(三大人系凤庆人)。
民国31年(1942年)稳鱼村民邱文斗与昌宁主管运输抗日物资的范应成签领抗日军货300驮,支援松山战争。
同年,一架日本飞机轰炸保山城后,返回途中,在丙麻上空,投下一枚炸弹,落在棕叶洼炸死一人。
民国32年(1943年)盟军一战斗机失事,坠毁在稳鱼村四个山红岩头,机组人员跳伞后,被稳鱼人送往张家湾。
同年3月22日,一架美国双翼飞机,误落白玉岔沟地,起飞时,飞机右翼被铁篱笆刺挂断,落回瓮沟地,机组人员无一伤亡,这块地从此也就叫“飞机地”至今。
民国34年(l945年)一架美国飞机在阿贡田犬朝山坠毁,机组人员跳伞逃生,飞机大部分部件被当地人拆做它用,仅存一个飞机油箱,在丙麻供销社保存,2000年在保山日军侵华展览馆展出。
民国38年(1949年)1月,共革盟马军师率众途经竹鲁洼时,对小寨人无理挑衅,双方展开殊死搏斗,小寨李定不幸中弹,强忍剧痛,背起李光族逃生,李德忠被共革盟连砍数刀致死。
1950年,丙麻属第八区沧莲乡。
1951年,开展镇压反革命,减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
1952年初,工作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土改工作队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同年8月结束。
1952年,丙麻属瓦渡区。
1953年,开展互助合作化,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超额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
1953年7月,丙麻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有党员8名,杨从珍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55年1月,发布票;3月,发行新版人民币,兑换收回老版人民币。
1956年,丙麻属西邑区辖迭水乡、丙麻乡、太和乡。
1957年2月,设丙麻区,辖丙麻、瓦渡、西邑。
1958年,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同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同时建立党委会,在“大跃进”中“五风”四起(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造成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
1958年,建沙沟桥水库,库容量为:90万方。
1959年,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运动。
196:年9月,根据德宏州委的指示精神,对1957年以来受处分的79名机关、农村的干部进行甄别。
1962年9月,丙麻、西邑两区分开办公。同时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3年,进行“五反”运动。(反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1965年,保丙公路实现通车。
1965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称“四清运动”)。
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真1月,学校停课闹革命,开展“大批判、破四旧、大串中梯活动。
1967年4月,“三支两军”代表王朝贵、赵宗堂、赵学明进驻丙麻。
1968年,小浪坝建起第一座30千瓦的小电站。
1968年9月,丙麻区成立革命委员会。之后“站队划线”,“以派定罪”,批判“反红乱军”,肃清“二月逆流”,捆、绑、吊、打、跪的残酷刑罚屡见不鲜。
1969年,按照毛泽东“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的指示精神进行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的“一打三反”运动。
1969年,昆华医院的部分医生响应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到丙麻卫生院工作。
1970年4月28日,丙麻大沟上马动工。
1970年12月,撤丙麻区,成立丙麻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1年末,开展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极“左”路线。
1973年6月22日,因连降大雨,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逸成阿贡田陈先科家3人死亡和阿贡田里寨李怀清家4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同年农历七月初十,河坡链子桥被冲毁。
1974年,掀起“批林批孔”运动高潮。
1975年,贯彻中共云南省委(1975) 26号文件精神,纠正“站队划线”错误,落实干部政策。
1976年元月1日,丙麻电站开工,1979年12月底竣工。
1976年,周思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丙麻发生多次地震。
1977年,开展揭发批判清查“四人帮”及其帮振体系的群众运动。
1979年,给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摘帽、改变成份、改变政治待遇。
1979年,建丙麻中学,当年招生两个班,120人,隶属丙麻中心小学。
1980年,贯彻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议》。
1980年2月20日,丙麻电站与瓦窑电站联网运行。
1982年,全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云南省外事办和保山地区外事办,在丙麻选择了体积为40x20x35公分的火山岩赠给美国驼峰飞行协会,作为“驼峰“纪念碑奠基石。
1982年1月,成立丙麻派出所。
1984年2月,全市27个公社管理委员会,设丙麻区,撤销原18个大队并为15个乡。
1984年,丙麻电站改称为“保山市丙麻电厂”。
1984年8月31日,飘洋过海的丙麻岩石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奠基落成。中国驻美大使章文晋出席了纪念碑落成仪式,并向纪念碑献了花圈。
1985年10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副市长庄和升亲临丙麻慰问全体教职工。
1985年,丙麻街发生一起旋毛虫病,发病15人,死2人。
1986年,教育体制改革,撤销丙麻中心小学,成立”丙麻区教育管理委员会”。
1984年12月,成立丙麻法庭,由汉庄法庭代管。1986年11月丙麻法庭正式挂牌办公。
1988年,丙麻乡建起教育电视差转台。
1988年,成立丙麻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h
1990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51108部队在丙麻野战训练期间,有6个行政村1976人对子弟兵进行了慰问。
1990年12月,王凤仙、杨绍平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分别获国家和省先进个人荣誉。
1990年丙麻乡政府在清水塘建红砖厂。
1991年12月,杨应华被保山地区表彰的推动全区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领导干部。
1993年,丙麻收购小麦3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4年2月5日,市委在丙麻召开烤烟集中育苗、分户管理的拱架薄膜覆盖现场会。同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46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4年5月9日,丙麻中心小学失火,教室全部被毁。
1994年,丙麻中心小学投资40万元,建盖教学楼。
1995年,扩建丙麻集镇,铺弹石路面3930平方米,耗资190000元。
1996年,丙麻发生7人死亡,20多人受伤的两次重大交通事故。
1996年丙麻大桥竣工,并交付使用。同年丙麻被评为“上新台阶乡(镇)”。
1996年,小寨村建起全乡第一所砖混结构数学楼1幢。
1997年.丙麻乡成人文化技术学徒被省教委认定“云南省第二批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998年,丙麻暴雨成灾,冲毁秀岭两座大桥。
1998年,发生葫芦蜂蜇咬学生事件,新南小学郑露因中毒严重,抢救无效致死,其余8名经抢救脱离危险。
1999年,丁家寨发生山体滑坡,整个寨子85%受损,搬迁2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