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2 13:03
它是幼儿园的孩子最熟悉的一首童谣,深受儿童的喜爱。
本诗是专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在孩子们的心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由于中国古代普通百姓家庭大都采用油灯照明,而当时采用的一般是用动物脂肪经过加热熬出的油来点燃照明,所以古代的老鼠才会上灯台偷油吃。而在近现代由于电灯的发明,我们早已没有使用油灯了,只有在一些偏远山区或是没有通电的地方还有油灯的存在,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不会发现油灯,自然也就看不见偷油的老鼠了。
本文属于现代儿歌,请注意将现代儿歌与古文儿歌区分开来。
第一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第二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咪来,
叽哩咕噜滚下来。
第三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眼泪鼻涕一大把喊妈妈,
叽哩咕噜滚下来。
第四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叫妈妈,妈不在,
骨碌骨碌滚下来。
第五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吱吱吱,叫奶奶,
奶奶不肯来呀,
叽里咕噜滚下来!
第六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奶奶,逮猫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第七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老鼠老鼠你别急,
抱个狸猫来哄你!
第八版本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妈妈,妈不在。
流眼泪,喊奶奶。
奶奶听了赶过来,
不哭不哭宝宝乖,
灯台不高你别怕,
咕噜一滚就下来。
第九版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奶奶,奶奶不在。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第十版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猫来了,害怕了
咕噜咕噜滚下来。
第十一版歌词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1 这首儿歌历史悠久,以前从来没有人记载(第11 页)在《中国的男孩女孩》中是第一次记录。那么这首儿歌是如何诞生的。毫无疑问,这是劳动人民的创作。而且它应该产生于农村。
中国农村的广泛和广阔,从时间和空间的几率上也决定它产生于农村。
2这首儿歌的创作者是农村老太太。不是一个老太太,而是农村无数的奶奶们。她们是照料孩子的主要人员。在照看自己的孙儿的过程中,她们创作了这首儿歌,并且使之成熟。激发她们创作激情的当然是她们的生活情景。“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3 奶奶创作并演唱出来,当时唯一的听众就是她们的宝宝、孙儿。 成熟的作品应该适合受众。让奶奶抱的要求是孩子经常的要求,无疑也适合孩子。虽然哭闹的动作也是孩子经常的表现,但是毕竟是消极刺激。
1 《小老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儿歌之一。
他说这首歌和《你不用心妖精就会抓走你》调子很像,比英语国家的儿歌《杰克和吉尔》更值得向人们推荐,节奏和歌词都与它才不多,而且比它更合乎情理,更少悲剧色彩,另外小老鼠还像《小矮人》一样跟富于教育意义。
2《小老鼠》如欧美最流行的儿歌一样在中国流传广泛。
在中国北方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和《杰克和吉尔》在英国和美国家喻户晓一样,随便一个孩子都像说英语的孩子唱《杰克和吉尔》一样脱口而出,一字无误。
3《小老鼠》富于教育意义。
泰勒在理解这首儿歌时犯了席勒式的错误,他把文学作品理解为抽象理念的直接图解,理解为道德教跳的传声筒。他牵强穿凿地理解儿歌的教育意义。他说 《小老鼠》教给孩子们的既有警告,也有惩戒。小老鼠爬到灯台上去偷油喝,结果却下不来了,这是对小老鼠偷吃行为的惩罚。这就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乘妈妈不在家时候偷吃橱柜中的东西,他们将会像小老鼠一样受到惩罚。小老鼠无助地呼喊奶奶,奶奶却不来救它。
这个童谣很多地方都有,各地的歌词不尽相同.下面是整理的各地方言版本。
1、(河南洛阳方言版)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小妮(er),逮猫来。
跐(zi)溜跑到面瓢来。
2、(山东新泰方言版)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叫奶奶,抱下来。
3. (山西运城方言版)
小老鼠,上灯台。
吃灯油,下不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4.(江西樟树方言版)
小老水(shui),上灯台。
偷油恰(qia),下(ha)不来,
叽里咕噜滚下(ha)来。
5. (山东济宁方言版)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叫老猫,背下来。
6(湖北宜昌方言版)
老鼠子,上灯台。
偷油吃(qi),下(ha)不来。
叽里咕噜滚下(ha)来
7. (江西赣州方言版)
细老鼠(sei),
上灯台(tuai),
偷油食,
哈嗯来(luai),
叽里咕噜滚哈来(l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