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苦荬

更新时间:2024-05-13 10:08

小苦荬(学名:Ixeridium dentatum (Thunb.) Tzvelev)是菊科小苦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茎直立,单生,全部茎枝无毛。基生叶叶片长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基部渐狭成长或宽翼柄,翼柄极少羽状浅裂或深裂,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总苞片2层,外层宽卵形,内层长,长椭圆形;舌状小花5-7枚,黄色,少白色。瘦果纺锤形,稍压扁,褐色,喙细丝状,上部沿脉有微刺毛。冠毛麦秆黄色或黄褐色,微糙毛状。4-8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根状茎短缩,生多数等粗的细根。茎直立,单生,基部直径1-3毫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或自基部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基生叶长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长1.5-15厘米,宽不足1厘米至1.5厘米,不分裂,顶端急尖或钝,有小尖头,边缘全缘,但通常中下部边缘或仅基部边缘有稀疏的缘毛状或长尖头状锯齿,基部渐狭成长或宽翼柄,翼柄长2.5-6厘米,极少羽状浅裂或深裂,如羽状分裂,侧裂片1-3对,线状长三角形或偏斜三角形,通常集中在叶片的中下部;茎叶少数,小于、等于或大于基生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不分裂,基部扩大耳状抱茎,中部以下边缘或基部边缘有缘毛状锯齿;全部叶两面无毛。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7-8毫米。总苞片2层,外层宽卵形,长1.5毫米,宽不足1毫米,内层长,长椭圆形,长7-8毫米,宽1毫米或不足1毫米,顶端急尖。舌状小花5-7枚,黄色,少白色。瘦果纺锤形,长3毫米,宽0.6-0.7毫米,稍压扁,褐色,有10条细肋或细脉,顶端渐狭成长1毫米的细喙,喙细丝状,上部沿脉有微刺毛。冠毛麦秆黄色或黄褐色,长4毫米,微糙毛状。花果期4-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在中国分布于江苏(宜兴)、浙江(杭州、遂昌、昌化)、福建(永泰、南靖、顺昌、福州)、安徽(休宁、渔亭)、江西(寻乌)、湖北(具体地点不详)、广东(饶平)。生长在海拔380-1050米的山坡、山坡林下、潮湿处或田边。

育植技术

环境要求:小苦荬菜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耐热又耐寒,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在湿润、营养丰富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旺盛。对光照适应性强,但在强光下容易老化。

土壤准备:选用灌溉良好的沙质壤土作为栽培田。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土地。结合翻地每亩施入有机肥1500-2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作为基肥。精细整地,做成宽1.5米左右的平畦,待播。

选择苗床: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的地方。最好选择未育过同类作物或生茬地上。如用老苗床,应对床土进行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0-15分钟,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用种量的0.3%。小苦荬菜种子催芽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幼苗长势过于细弱。

播种育苗:小苦荬菜一般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播种可选择在4月中上旬。露地播种可在整好的畦内按25-30厘米行距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幅一般为5-6厘米,播后覆土。若土壤干旱可适量浇水,浇水后用稻草覆盖,也可覆地膜,防止土壤板结。在早春低温季节,也可用温室育苗、露地定植的方式。育苗一般在苗龄30天,7-8片真叶时移栽,按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每穴2-3株定植。栽后立即浇水,晴天时遮阳,保持较高温度以促进缓苗。3-5天即可缓苗。

肥水管理:出苗或缓苗后,应适当控水,防止幼苗徒长。当苗高5-6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杂草抑制幼苗生长。除草后结合浇水每亩施入速效氮肥20千克,促进幼苗发育。定植苗在缓苗后进行浇水施肥。

主要价值

小苦荬具有清凉解毒,消痈散结。治毒蛇咬伤,肺痈,疖肿,跌打损伤之功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