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9 07:25
小营镇,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地处滦平县东北部,东、东南、南与双滦区相邻,西南与张百湾镇毗邻,西与红旗镇相连,西北、北、东北与隆化县隆化镇、韩麻营镇接壤,区域面积128.6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小营镇户籍人口为15134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滦平县四区。
1949年,属滦平县红旗区。
1956年,建小营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61年,析建小营公社。
1983年,复建小营乡。
1984年,改建为小营满族乡。
1991年1月,哈叭沁满族乡并入。
2021年4月,撤销小营满族乡,设立小营镇。
2011年末,小营镇辖小营、付营、瓦房、二道湾子、闫庄、二道沟门、铁马、哈叭沁、外铺、马剑沟门10个行政村,下设9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小营镇辖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小营村。
小营镇地处滦平县东北部,东、东南、南与双滦区相邻,西南与张百湾镇毗邻,西与红旗镇相连,西北、北、东北与隆化县隆化镇、韩麻营镇接壤,区域面积128.69平方千米。
小营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大成子山,位于哈叭沁村,海拔994米;最低点位于付营村,海拔397米。
小营镇平均气温7.8℃,1月平均气温-9.6℃,7月平均气温24.7℃;无霜期年平均162天;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845.3毫米(197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47.6毫米(2002年)。
小营镇境内河道属滦河流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伊逊河,自西向南流经境内闫庄、小营、二道湾子、瓦房、付营5个村,长9.8千米,流域面积128.6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哈巴沁河,长8.3千米。
小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霜冻、干旱、洪涝、冰雹、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886年8月14日,伊逊河洪峰流量2960立方米/秒,伊逊河川村庄受灾严重。
小营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金、银、钾长石、蛭石等。已开发的有磁铁矿,主要分布于付营村、哈叭沁村、河西村、郎营村、马剑沟门村、盆窑村、瓦房村、外铺村、二道沟门、小营村,矿区面积41.94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4231.76万吨,可采量1696.22万吨,年产量3242.63万吨;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小营村,矿区面积0.0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6.61万吨,可采量11.63万吨,年产量0.5万吨;金矿,主要分布于二道沟门村、哈叭沁村,矿区面积0.91平方千米,地质储量7.36万吨,可采量4.68万吨,年产量1.5万吨。其他自然资源有山杏、榛树、柞木、松树,松蘑、榛蘑,山鸡、野兔等野生动植物。
2011年末,小营镇辖区总人口1386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3人,城镇化率2.47%,另有流动人口393人。总人口中,男性6952人,占50.14%;女性6912人,占49.86%;18岁以下3239人,占23.36%;19—35岁3589人,占25.89%;36~60岁5456人,占39.35%;61岁以上1580人,占11.4%。总人口中,以满族为主,达11966人,占86.31%;有汉、回、蒙古、壮、苗、白、土7个民族,共1898人,占13.69%;汉族1802人,占13%;其他少数民族,共96人,占0.6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7.1‰。
2017年,小营镇常住人口11755人。
截至2018年,小营镇户籍人口15168人。
截至2020年末,小营镇户籍人口为15134人。
2011年,小营镇财政收入完成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比上年增长76.2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83万元,增值税2815万元,企业所得税2429万元,个人所得税31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8542.99元,比上年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
2018年,小营镇有工业企业37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2020年,小营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小营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14万亩,人均1.54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9402万元,比上年增长6.4%,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大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600吨,人均403.92千克,其中玉米5200吨,谷子94吨,大豆180吨。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作物和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3亩,产量10.22吨;蔬菜种植面积0.25万亩,产量0.80万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黄瓜、白萝卜、茄子、四季豆、西葫芦、菠菜等,其中白菜0.31万吨,黄瓜0.2万吨,白萝卜1261吨,茄子348吨,四季豆275吨,西葫芦206吨,菠菜204吨。
小营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44万头,年末存栏0.59万头;牛饲养量0.15万头,年末存栏量0.02万头;羊饲养量0.30万只,年末存栏量0.18万只;家禽饲养量36.8万羽,上市家禽29.9万羽;生产肉类0.1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98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37%。
截至2011年末,小营镇累计造林21.06万亩,森林覆盖率62.50%;2011年,果树种植面积0.24万亩,产量150.5吨,主要品种有山楂、杏扁、杏、梨、苹果、葡萄、枣、板栗等,其中山楂77吨,杏扁17吨,杏10吨,梨15吨,苹果0.5吨,其他31吨。2011年,农业机械2427台,农业机械总动力4695千瓦;名优特农产品有华都肉鸡,绿色环保农产品有白菜等蔬菜。
小营镇工业以铁矿采选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60.21亿元,比上年增长44.73%。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353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88亿元,比上年增长50.09%。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3家,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1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2011年末,小营镇有商业网点362个,职工1641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2011年末,小营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38.2%;人均储蓄20917.48元,比上年增长62.1%;各项贷款余额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2011年末,小营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54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5所,在校生607人,专任教师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主要学校有小营中心小学。
2011年,小营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84万元,比上年增长21%。
2011年末,小营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0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61人,经济管理人才152人,技能人才330人,农村实用人才215人。
2000年12月,建乡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637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7.10%。
2011年末,小营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0平方米;农家书屋10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4万册。
2011年末,小营镇有体育场地10处,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
2011年末,小营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室10个;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89张。专业卫生人员16名,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5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21万人次,住院手术26台次,出院病人236人次。
2011年,小营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85.23/10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3.6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6万人,参合率93.33%;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05‰、5.05‰、0‰。
2011年,小营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户,人数36人,支出8.86万元,月人均205元;医疗救助46人次,支出4.6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6户,人数416人,支出44.43万元,月人均89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人,支出0.9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1人,支出19.63万元;医疗救助205人次,支出11.41万元;临时救济568人次,支出0.45万元。
2011年,小营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240人,紧急转移安置2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9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75万元,救灾支出6.4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参加城镇医疗保险340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3万元,比上年增长1600元。
2011年末,小营镇有邮递网点1个,邮政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4千米,投递点47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7.13万件,征订报纸8.18万份、期刊0.68万册,业务收入330万元。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0.2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1.88%;移动电话用户1.4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0%;宽带接入用户0.2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30万元。
2011年,小营镇有35千伏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20.4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325.88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8%,供电可靠率99.8%;有液化石油气用户4000户,燃气普及率83.76%,月液化石油气平均用量22.4吨。
小营镇境内有承张高速过境,境内长6.9千米;县乡级公路4条,总长70千米;村村通公路4条,总长4千米。
小营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小营乡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