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头美洲鹫

更新时间:2023-07-13 15:55

小黄头美洲鹫(学名:Cathartes burrovianu):是鸟纲、美洲鹫科动物。这个物种也被称为稀树草原秃鹫,属于新大陆秃鹰。体长58-66厘米,翼展160厘米,体重950-1550克。成鸟整体羽毛呈黑色,翼上覆羽有6道原色。头颈部裸露,有明亮的黄色皮肤,皮肤上往往具有疣状瘰粒。钩状的上鸟喙肉色,蜡膜粉红色。虹膜红色。腿爪灰白色。

形态特征

小黄头美洲鹫体长58-66厘米,翼展160厘米,体重950-1550克。成鸟整体羽毛呈黑色,翼上覆羽有6道原色,基部有独特的白色羽毛区域,有一些亮蓝绿色的羽毛,与黑色羽毛形成强烈的对比。翅膀长而宽,在休息时,翅膀看起来比尾巴还长而圆。

头部和颈部裸露,此处的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鸟类有明亮的黄色皮肤裸露,但其他鸟类也可能有橙色和蓝色的色调。通常前胸和后颈红色,而中央顶冠蓝灰色。皮肤上往往具有疣状瘰粒,尤其是在颈部、颈背和头部。鸟喙的上钩是苍白的肉色,蜡膜粉红色。虹膜红色。腿爪灰白色。大鼻孔让这些猛禽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

这种秃鹫常常与体型较大的大黄头美洲鹫混淆。两性都很相似。亚成鸟整体比较模糊,头部较暗,较粉红色,颈背发白,眼睛较暗。

栖息环境

栖息地主要是草原,包括亚诺斯草原(llanos)和萨凡纳草原(Savannahs)。季节性的在沼泽地区也相当普遍,也在干燥的田野和晴空中徘徊。

生活习性

小黄头美洲鹫可能在其分布范围内是留鸟,一般在当地觅食,但有时也会长途跋涉寻找食物。这些迁徙的数量在巴拿马和委内瑞拉的有季节性变化。

长大的双翼非常适合在空中翱翔。它们会利用上升的气流来获得高度,并且不会拍动翅膀。一旦处于良好的高度,会慢慢放松高度时滑落,然后再使用另一股上升的空气。当搜寻食物时,飞得比地面高几米。

与所有的美洲鹫科动物一样,小黄头美洲鹫缺乏和发声相关的肌肉。它几乎是沉默的,无法发出任何鸣叫或声音。但是,它们会产生嘶嘶声、咕噜声和打喷嚏的声音。通常在繁殖季节这种“声音”会更大。

小黄头美洲鹫是一种清道夫。以腐肉和尸体、鱼类、两栖类、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这种秃鹫具有良好的嗅觉,可以凭气味找到食物。也吃是啮齿动物和小型鸟类等非常小的动物的尸体。它们也可能捕获活跃度较低的小型猎物。由于它们进食的速度较慢,常常跟随着土耳其鹫和大黄头美洲鹫之后,清理骨头上剩余的肉。

所有新大陆秃鹫的飞行能力都非常发达,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将翅膀伸展到最大程度,并且迎着太阳翱翔。这种行为通常在凌晨时分出现,此时所有的美洲鹫在同一时刻展开它们的大翅膀。甚至全天都这样做。

小黄头美洲鹫的头部颜色根据其情绪而改变。颜色最强烈鲜明的个体,以表明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当它们聚集在尸体上时。无论是在求偶还是在防御行为中,这些变化都可能在所有的展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游荡:智利。

繁殖方式

有关这美洲鹫的筑巢行为的信息很少。小黄头美洲鹫的鸟巢一般营建在大树洞里,落地的原木或树桩的空腔里。它不会筑巢,鸟卵直接放在空洞的地面上。雌鸟每窝产1-2枚卵带褐色斑纹的白色鸡蛋。 孵化持续约40天。 小鸡被厚厚的绒毛覆盖,能够在巢穴中保持温暖。 雏鸟在整个巢里生活期间都由双亲反刍喂养,时间在2-3个月以上,甚至更多。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2019年全球物种数量估计为500,000-4,999,999只成熟个体。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