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15:47
少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传统武术拳种,由少北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少北拳认为,千百年来,武术有功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用它曾培养了历代的将士,对于开拓祖国的疆域,奠定祖国的万里河山,有着巨大的贡献。少北拳主张,武术乃健身自卫之术,健身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共性,自卫是武术运动的个性所在,武术离开了自卫、击技那就失去了武术的真正意义。
中国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少北宗师 张荣时先生非常重视武德教育,规定了少北武德的三大原则,即(一)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为民族振兴服务。(二)必须遵德守法,扶老携幼、见义勇为。(三)必须自觉培养正派、正义、正直的三正之风。 经过张荣时老师数十年的整理,把少北拳的全部内容归纳为“双功四术”。“双功”指阴功九术,即:马步、猫功、劈拍、跳行、穿跃、摆腿、奔驰、打桩、身翻。阳功六根,即:手、眼、身、腿、步、气。九术功的学练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六根功的学练目的在于展示六根的武功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术”是指:“拳术、器术、功术、巧术”。
是由“长拳、短打、破拿、巧遁”四部分组成。长拳的主要套路有“点刚拳、柔化拳、开山拳”其指导理论有“六合论、六法论、阴阳论、形意论”长拳四论。短打法的实践套路是“十六形、二十四手、三十六招”,短打术功的实践套路有“点刚短打、柔化短打、开门短打、心移短打等”。其指导理论为“动域论、运合论、术战论、战机论”短打四规论。破拿法的实践套路为“十八破、十八拿、七十二手破拿法”。破的指导理论是“三类、四法、八术”。拿的理论称“二术、六法、四类、一定归”。巧遁的实践套路是“六元霹雳拳与五遁术”,其指导理论称“群战混元论”与“遁法战机论”。
器术的实践套路如:“十三剑、八法刀、四法鞭、步战枪、十字棍、游身匕”等,指导理论为“兵器四论”与“锋背区论”。兵器四论指“锋背论、术法论、八器论、器规论”。
是拳术自卫的实践中必然产生的术功,因为在击技中,敌我双方必然拳脚交碰,则自然要求自已“拳坚如铁,腿硬如钢。”少北功术的内容为“双绝、十八艺”,双绝指“擒拿、卸骨”,十八艺指十八种功术,如:铁沙掌、金刚体、蛇行术、万人敌等。
巧术源于古代的摆破机关术,内容包括“杠上、绳上、链上、地上、网上、桩上、板上、杆上、人上”等九上技能技巧。双功与四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双功是四术的基础,四术是双功在自卫方面的发展,通称“双功”为武,“四术”为术,“无武不出术,术由武中来”。
少北拳法以朴实无华、凶猛彪悍、注重实战,博大精深而著称于世。
少北拳无论是术理还是实践都充满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观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这是少北拳的特点之一。
少北拳的拳法发力以点刚力为主,以柔化力为辅,同时追求刚柔相济的力。
少北拳认为“力源肌劲,气与相助,力寓法中,力法一体”。就力的应用而言:“力有接发,各存动静,用于顺逆,始分刚柔,达于开合,术之所行”。少北拳的发力讲究“枢动力发,控于意念”就具体方法而言,讲求“八真发力”即:“崩、挫、点、拧、扣、压、抽、分”。
少北拳所讲的六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与“手足合、肘膝合、肩胯合”的外三合,其中外三合的三种合法即同侧手足的顺合,异侧手足的逆合及运动方向相反的叉合,“顺合合于进击,逆合合于防守,贴靠叉合相应,搭手上下齐开”。
在对我双方交战的过程中要求“出则击、回则防、击于首、防于首”,“手动腿必动,腿动手不闲”,每一招都体现出高度的对手形意性。
少北拳自从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经张荣时老师首倡以来,历经了30个春秋, 已发展学员达10万余人,国内的几十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均有少北拳习练者。198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拳师》片,并有多部拷贝出口国外,2002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体育人间》栏目组拍摄《今风·细雨·江湖》 ,其中第十九、二十集《张荣时与少北拳》专门介绍了张荣时其人和少北拳。2003年辽宁电视台的《乡土纪事》栏目组拍摄专题片《少北拳》。
目前少北拳内部组织建设完善,已成立辽宁省少北拳研究会(筹)及全国指导委员会,多次参加国家、省组织的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少北拳今后发展策略的核心是坚持一种信念,培养两支队伍,建立三个机制,完善四个体系,实现五个目标,近期实施“十大工程”。
少北源于人祖门少林派,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民国初年,嵩山少林寺主持妙兴法师之所以确认少林派为人祖门,很明显地在他的思想上已认定少林武术确属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武功,绝非引进于国外,这种认定是完全正确的,因
为它是历史的真实。现今通过各位专家的考证,已一致肯定佛教禅宗达摩禅师,不会武功,更谈不上传授任何武功,易筋经的创建也是后人附会的。他来华的目的就是传播佛学,其后代弟子习武乃是我民族流传下来的人祖门武功,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少林派
少林寺(北寺祖庭)位于河南嵩山,北靠五乳峰,前卧少室山。当初兴建之际,山中森林密茂,故起名少林寺。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北魏考文帝的年号)年间(公元495年),距今整1500年。据传由魏文帝下令专为传播佛法而修建。
至隋朝大业年间,因山中流寇相扰,加之虎狼为患,为拒寇,除兽而习武,这就是少林武术的起源。至唐初少林僧众习武之风已初具规模,并已有成就。第一次争战就是少林武僧昙宗、志操、惠扬等十三和尚擒获王仁则,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并受到嘉奖,准其建僧兵,赐良田千倾,封昙宗为大将军,这就为少林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据《南雷文集》中《王征南墓志铭》,“少林以勇名天下,然主于博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而仆,故别少林外家。”此文中,具有贬低少林抬商本派之意,因此内、外家之伦,并不可取。其实少林亦有阴柔之功,武当亦寻阳刚之力,相讥何益!
少林寺禅宗传至十代义玄禅师,曾离少林寺去河北正定临济寺讲经说法,为佛教禅宗佛法增补很多新意,并广纳门人弟子,代代相传,后人称为临济宗,为少林禅宗的五大宗系之一。但必须明确此五大宗系乃佛教禅宗之内派,并不是少林武术的宗派,我们不是佛教征,不能称自己是少林临济宗。但少北武术的源流,多是临济和尚所传,这是历史的真实,我们是不能否定的。
义玄禅师的第三代俗家弟子,约在晚唐时期的园明上人,可说是少北主要散招式的创建人之一,他曾传授短打各种招式,提出了十六形、二十四手、三十六招等相连的变换运用,为少北短打之源流。
宋代隐居于同福寺的临济和尚性空法师,是六合理论,六合拳的主要奠基人,并首次提出六根大法在于形、法、术的根本规律,这就是少北六根功立论的源流。
元代临济和尚泓一禅师,因与当时少林主持有隙,去山西五台山入五郎庙(宋建),钻研武功达数十年奠定了破拿术的基础理论及有关套路。后传于其棋友之子李镜源,世代相传,这就是少北破拿术的源流。
明代是中华民族武术发展的兴旺时期,如觉远上人,贵为广州富家公子,但为中兴少林武功,剃度为僧,他曾不远千里走访甘肃兰州的名拳师李 叟,也曾拜访山西同州的白玉峰大师,他们同在洛阳同福寺研习武功,后来同去少林寺皆成少林寺僧,共同整理收集失散的武术及术理,使少林派武功,有了长足的进展。
当时比较有名的少林大师,如江苏的金臬、痛禅上人、小山和尚、李镜源及先学武当,后入少林的武林的巨子张松溪。尤其张松溪曾随戚继光将军组军在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名声大振。
张松溪由于兼习两派,成为少林派柔化武功的创建人,提出了刚柔相济的武功原理,世代相传。经四世传山东张大奇。世称少林滑化派,也首创滑掌拳,后立柔化拳。柔化短打,并密授柔化克敌的柔化术理,这就是少北柔化术理和拳法套路的源流。
金臬大师据少林二路罗汉拳、黑虎拳、六合拳、结合自身数十年的实践创建了神武点刚长拳,据赵国伦老师讲少北禅林拳系白玉峰大师秘授。
综上所述,少北三部长拳,皆形成于明代,其实各家各派的拳法套路,多数源于明代,
门户之见,已逐渐形成。
清代由于少林寺反清扶明,曾两次被清廷所烧,因此,寺内广大僧众,流散云游于祖国的四面八方,为生计而各自收徒授业,从而使少林武术兴于全国各地。
其中临济大师觉空和尚,精通武功,为避免提少林而遭清廷所害,首次提出少北名称,但为时不长。他曾创建短拳八部,并精通罗汉、六合、点刚、禅林等长拳及短打,更精于棍术。其主要弟子漆黑子,人称“黑爷”,夫妻二人皆属少林巨子,精一指禅功,曾以一指漫游大江南北,名威四海。曾访张大奇及李镜源四世弟子孙贡玉等交流武艺,成为至交,交学得柔化及破拿要法。至此,少北武功大格已定,如八部短拳,三部长拳,短打散招式及破拿术法等,由觉空师尊下传六世,传于赵国伦。
199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组专程到锦州评审少北拳,在听取张荣时老师的讲解,观看少北学员的拳械演练和录相后一致认为:少北拳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较为丰富,动作结构严密紧凑,攻防实战性强,风格简练朴实,是一种有利于群众健身自卫的拳种。根据“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评定原则,专家组认定少北拳是“源于少林,而又有创新,且别于少林的一个拳种”。
2021年5月24日,辽宁省锦州市申报的少北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锦州市少北武术研究会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