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9 16:45
少白派是京韵大鼓流派之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鼓曲名家白凤鸣宗法刘宝全的唱腔,吸收借鉴白云鹏的表演艺术,加以创造发挥,突出苍凉悲壮的“凡字腔”,创造了少白派京韵大鼓,并且编演了一批代表性曲目,对现代的京韵大鼓艺术具有一定影响。
白凤鸣与白凤岩合作,根据自己嗓音较宽、调门较低的特点,在继承刘派艺术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借鉴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的演唱技巧,共同创造了以苍凉悲壮见长的“凡字腔”新腔。
少白派的形成,一是推出一批新曲目,二是在唱腔音乐上的创新。在创新方面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唱词词格的变化。鼓词词格一般开头两句尾字用两个平声,所谓“定辙半”,以下则是仄平,仄平……而少白派的曲目在落腔时多用“楼上楼”,也就是连用几句尾字落平声的词句。因为平声(阴平、阳平)的调值是高平,它可使唱腔音乐连续上扬。“楼上楼”的词格,在刘、白两派的唱词中偶有一二处,而少白派则多用。例如:“这位武乡侯,言至此痛伤情(阴平),心凄惨血泪零(阴平),叹先生香顶叩拜苍穹(阴平),伏俯到天明(阴平),强支他的病身形(阴平)”(摘自《七星灯》)。这一落腔共五个平声,按字正腔圆的要求就自然改变了上仄下平的音高规律,形成不同一般的唱腔。少白派曲目中许多落腔都是使用了以上词格手段来创造音乐上的新感。二是暂短的移调,这也是前辈艺人所未有的。京韵大鼓是宫调式,但少白派的唱腔有时由宫调巧妙地移到徵调,暂短的几小节后又回到宫调上。有人认为少白派的特点是“凡(4)字腔”,而实际是在移到徵调时,由“凡”(4)字变为1音,所以听起来唱腔新颖动听。这就是暂短移调的作用。
少白派的曲目和唱腔音乐既不同于“刘(宝全)派”也不同于白(云鹏)派”,独树一帜,是京韵大鼓音乐的发扬和深化,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即和刘派、白派成鼎足之势。
少白派虽是第二代传人,但独有的曲目普及很广。特有的唱腔为同行引用,移调旋法为同道效法,所以影响是很广泛的。它潜移默化在京韵大鼓唱腔之中。
少白派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共有五十多段,其中经白凤鸣与白风岩等发展、创新的传统曲目有《战岱州》、《七星灯》、《建文帝出家》、《击鼓骂曹》、《红梅阁》、《狸猫换太子》、《罗成叫关》、《怀德别女》、《方孝孺骂殿》、《氾水关》、《樊金定骂城》、《哭祖庙》、《贞娥刺虎》、《窦公训女》、《拷童荣归》等;还有自编曲目《西湖阴配》、《唐明皇游月宫》、《元旦佳话》、《上元乐事》、《劝各界》等。
少白派京韵大鼓著名传承人较少,基本已绝迹。
白佳林是少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凤鸣的公子,受其父嫡传颇深,常年参加票界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力。2006年曾为白凤鸣的三段录音配像并出版。白佳林逝世后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少白派京韵大鼓的淡出,甚至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