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伟

更新时间:2024-01-12 15:33

尤其伟(1899—1968),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是我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棉花害虫、热带作物害虫以及等翅目分类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编著的《虫学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昆虫学理论专著。

人物简介

尤其伟是江苏省南通市人,生于1899年2月。早年曾经在江苏东南大学、南通学院、广东中山大学执教,开设《普通昆虫学》、《作物昆虫学》、《害虫防除学》等多门课程。早在30年代就出版了昆虫学专著《虫学大纲》。50年代初又出版了《害虫防除学》专著。

1952年,尤其伟接中央高教部和林业部调令,赴广州参加筹建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该所正式建立后他任第四室(即植保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从此,他以极大的热情主持开创我国的热带作物虫害研究工作。1954年他当选为昆虫学广州分会理事长。1958年他随所下迁到海南宝岛新村,并兼任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教授。

为了尽快地开展我国热带作物虫害的研究工作,1953-1954年间,尤其伟参加综合考察队,先后对广西、粤西垦区和海南老胶园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采集昆虫标本,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初步鉴定橡胶害虫48种,隶属5目18科。在他的主持和指导下,该所根据生产需要先后开展了橡胶、胡椒、咖啡、油棕、椰子、海岛棉等热带作物的虫害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定了以任务带科学,以作为为对象的方针,明确了热作害虫系区,为后来的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他还承包了全部热作害虫的定名和建立标本室的指导工作,填补了我国热作害虫研究的空白。他先后撰写了《橡胶害虫问题》、《橡胶保护问题》、《关于橡胶树介壳虫的防治》等论文和研究报告,编写了《橡胶害虫》、《热作害虫通问》、《热带作物保护学》等讲义与教材。

尤其伟逝世于1968年10月。他一生共出版学术专著1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编写各种昆虫学与热作害虫学教材讲义约600万字。尤其伟为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与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我国热带作物昆虫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人物简历

1899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1919年7月,毕业于南通通州师范。

1925年6月,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病虫害系。

1925年8月—1928年5月,任国立东南大学助教,兼任江苏省昆虫局技术员。

1928年6月—1929年1月,任国立中央大学讲师,兼任江苏省昆虫局技师。

1929年1月—1930年8月,参与组建江西省昆虫局,任该局技正。

1930年9月—1933年7月,任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助教授、副教授、指导教授。

1933年9月—1952年8月,任江苏南通学院教授、农科科长、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2年10月—1968年10月,任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即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前称)第四室主任、研究员。

1958年,兼任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68年10月18日,病逝于海南岛儋县宝岛新村。

主要论著

1 尤其伟,张景欧.飞蝗之研究.江苏昆虫局研究报告第一号,1925.

2 尤其伟,陈家祥.臭虫与蚊虫.上海:中华书局,1926.

3 尤其伟,陈家祥.跳虱与苍蝇.上海:中华书局,1926.

4 尤其伟,周建人.吸血节足动物.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5 尤其伟.中国昆虫分类检查表.广东中山大学,1931.

6 尤其伟.虫学大纲.南通:昆虫趣味会,1935.

7 尤其伟.昆虫的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 尤其伟,张巨伯.棉作害虫学.上海:上海农业书局,1944.

9 尤其伟.昆虫学概论.上海:中华书局,1946.

10 尤其伟.害虫防除学.上海:新农出版社,1951.

11 尤其伟.白蚁及其防治概说.广东省粮食厅,1955.

12 尤其伟,吴宏吉.家庭防治蚊蝇方法.东南大学:农业丛刊,1922.

13 尤其伟.疟疾与疟蚊.江苏昆虫局:蚊蝇专号,1923.

14 尤其伟.飞蝗.南京:农学杂志,1926.

15 尤其伟.南京昆虫小记.商务印书馆:自然界,1926(1).

16 尤其伟.释昆虫.商务印书馆:自然界,1926(1).

17 尤其伟.赴日文化考察中之昆虫调查.商务印书馆:自然界,1927(2).

18 尤其伟.化生辨.商务印书馆:自然界,1928(3).

19 尤其伟.昆虫分布之世界观.商务印书馆:自然界,1928(3).

20 尤其伟.积谷害虫之初步研究.南京:农学杂志特刊第2种,1929.

21 尤其伟.中国虫害问题及其解决之我见.南京:农学杂志特刊第2种,1929.

22 尤其伟.仓库害虫之初步研究.江西昆虫局单行本,1929.

23 尤其伟.告初学昆虫分类学者.商务印书馆:自然界,1930(5).

24 尤其伟.昆虫一生之变化及其古代谬误记载.江西昆虫局:江西虫讯,1930(1).

25 尤其伟.植物上常见之幼虫的认识.广东农林局昆虫研究所:虫,1930,1(1).

26 尤其伟.昆虫局事务的分析.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声,1931(144—145).

27 尤其伟.剃枝虫防除法.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推广部单行本,1932.

28 尤其伟.地螱生物学的研究及其根本防治之讨论.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声(抽印本),1933.

29 尤其伟.昆虫之行为.南通学院:通农期刊,1935(2):1.

30 尤其伟.中国已知之赤蠰.南通:趣味的昆虫,1935,1(2、3).

31 尤其伟.苏北盐垦区虫害问题及其解决之我见.南通:趣味的昆虫,1935,1(5、7).

32 尤其伟.棉虫成虫外部形态及分类初步研究.南通:趣味的昆虫,1936,2(6).

33 尤其伟.南京长足蛂之新种.南通:趣味的昆虫,1936,2(1).

34 尤其伟.棉虫除虫经济初步试验.南通:趣味的昆虫,1937,3(1).

35 尤其伟.杀虫剂的效力考查与经济探讨.上海露香园畜产公司:农学,1944,1(1).

36 尤其伟.几种重要的植物性杀虫剂.上海露香园畜产公司:农学,1944,1(2).

37 尤其伟.蚜虫世代交替及其细胞学的解释.南通学院月刊,1947.

38 尤其伟.苏北虫害问题及问题解决上所发生的问题.第一届中国昆虫学会全国代表大会论文集,1950.

39 尤其伟等.白蚁调查研究.华南热作所研究报告,1956.

40 尤其伟等.白蚁的初步调查研究.华南热作所:热作研究通讯,1957.

41 尤其伟.胡椒根疣线虫.北京:动物学杂志,1963(2).

42 尤其伟,平正明.中国等翅目区系划分的探讨.北京:昆虫学报,1964,13(1).

43 尤其伟,平正明.中国等翅目分类1.北京:昆虫学报,1964,13(3).

44 尤其伟,平正明.中国等翅目分类2.北京:动物分类学报,1966,3(2).

45 尤其伟,平正明.中国等翅目分类3.北京:动物分类学报,1980,5(2).

46 尤其伟,张钧.海南岛棉虫问题的分析和综合防治意见.北京:植物保护学报,1980,7(3).

研究昆虫

尤其伟,字逸农,1899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为前清秀才,淡泊仕途,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业余做些小的科学实验。尤其伟从小耳濡目染,逐渐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向往。

1920年7月,尤其伟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1922年南京高师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尤其伟由专习生物而转学昆虫。1924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同时补读大学病虫害系课程。在校期间,他不仅努力钻研书本理论,还注意联系实际。1922年和1923年,曾参加南京、苏州蚊蝇驱除工作,锻炼了实干能力。他参加了我国最早的昆虫学术团体“六足学会”。在张巨伯、邹树文胡经甫、张景欧等教授带领下,或每周、半月集会一次,切磋学术问题;或采集、收藏标本,进行研究,丰富了知识。

1922年,江苏省昆虫局在东南大学农科扶持下成立。草创阶段亟需人才,尤其伟被指定在该局兼任技术员,从事飞蝗研究。1926年和1928年,苏北两次蝗害猖獗,他分赴南京郊区及海州、宝应、高邮、南通一带指导治蝗,工作卓有成效。1928年暑假,东南大学改为中央大学,尤其伟升任讲师,开设棉作害虫课,同时兼任江苏省昆虫局技师。同年3月,他公费赴日本考察昆虫学,收获颇丰。

那时,我国的昆虫学事业正处在发展初期,昆虫研究机构在一些地方先后成立。1929年1月,尤其伟应同窗好友杨惟义之约,前往南昌筹备江西省昆虫局。该局成立后,杨惟义任局长,尤其伟任技正。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从事仓库害虫研究,培训业务骨干,组织采集标本,举办昆虫展览,为该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30年8月,尤其伟经业师张景欧介绍受聘于广东中山大学,先后任该校农学院昆虫学助教授、副教授和指导教授。同时兼任广东省农林局昆虫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编昆虫学术刊物《虫》。3年中,除教课和指导学生研究,还从事水稻剃枝虫(即粘虫)和地螱的研究。

1933年8月,尤其伟在江苏南通学院任教授。南通是著名的粮棉产区,他在教学之余,结合生产需要,进行棉作害虫、小麦害虫的生物学和防治研究,以及杀虫药剂的试验推广工作。他同时在致用大学等院校兼课。1942年,兼任南通学院农科科长及附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还兼任上海市社会局农林科科长和上海商品检验局技正。

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尤其伟被推举为南通学院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8月,他作为苏北代表,出席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被调往扬州筹建苏北农学院。

1952年10月,尤其伟接中央高教部和林业部调令,重返阔别20年的广州,参加组建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即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前身),他以极大的热情主持并参与了我国热带作物虫害的研究。

尤其伟的晚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但是他秉承周总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指示,不顾老病兼迫,顽强地进行科研、教学和著述。在最后10年间,他兼任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教授。除教学外,在等翅目区系划分和分类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还制订了长期的研究和著作计划……可是这些都被“文化大革命”毁于一旦,他也因患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于1968年10月18日与世长辞,终年70岁。

尤其伟1957年10月加入九三学社,任广州分社筹备小组组织委员。先后曾担任过中华全国科普协会苏北分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昆虫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南通分会会长等职。

奠基工作

尤其伟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习的时候,正是我国近代昆虫学开创之初。1917—1920年间,江苏浦东、南汇、奉贤、川沙等县(现属上海市)的棉区,发生棉大造桥虫为害,使棉产锐减,严重影响了棉纺厂的开工。这使他认清了一个道理:近代工业的发展刺激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要发展,必须与病虫害作斗争。

进行启蒙教育,普及昆虫知识

要动员农民与害虫作斗争,首先要帮助他们与自己头脑里的迷信愚昧思想作斗争。尤其伟在江苏省昆虫局从事飞蝗研究期间,每到一处,他不仅深入乡村田头,脱掉长衫与农民一道灭虫,并在现场发传单,讲解灭蝗知识,大力宣传灭蝗方法。他先后在刊物上发表了《化生辨》、《昆虫一生之变化及其古代谬误之纠正》、《“蝗神”考》等一系列文章,进行启蒙。此外,他还通过散发通俗小册子、举办昆虫展览,不遗余力地普及昆虫知识。1929年底,他在南昌办虫展时曾写过一副对联:“或防除,或培养,采来无数昆虫,分门别类,潜心研究;开展览,开讲习,唤起一般民众,殚精竭虑,努力宣传。”既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又表达了进行启蒙教育、普及昆虫知识的决心。

组织学术团体,大力培养人才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曾先后出现过5个地方性昆虫学会。这些学会是中国近代昆虫学的开路先锋,对于当时的学术界,起了活跃思潮、革新学风和培养人才的作用。

1924年,在南京的昆虫工作者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昆虫学术团体——六足学会,尤其伟是首批会员之一。1927年六足学会改名为中国昆虫学会,推举张巨伯为会长,尤其伟任文书。他协助会长做了许多日常工作,还执笔起草了《给全国教育会议(1928年)的提议书》等重要文件,得到有关方面采纳,成为我国昆虫事业的历史文献。

1931年春,广东中山大学农学院成立昆虫学会,尤其伟是发起人之一。该会是南方的昆虫学术团体。鉴于一度因毕业生离校而会务停顿,他于1932年召集留穗的会员,恢复了会务。他在广东期间,每星期开展学术讨论或野外观察,从未间断过。为了增长同学昆虫知识,该会多次聘请中外昆虫学家讲演。当时会员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许多文章在校刊《农声》上发表,并汇编成昆虫专辑3期。

值得一提的是昆虫趣味会。该会在尤其伟的倡导下于1934年10月在南通成立,尤其伟被公推为名誉会长。昆虫趣味会每月组织两次学术活动,曾远足到浙东采集标本。并于1935年4月自筹经费创办《趣味的昆虫》月刊,截止1937年5月,共出版3卷22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昆虫学会批准成立南通分会,昆虫趣味会即告结束。尤其伟为昆虫趣味会和《趣味的昆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将这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培养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出成果,出人才。

提出发展我国昆虫事业的构想

尤其伟于1929年发表了《中国虫害问题及其解决之我见》一文。这是他从事昆虫学研究初期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提出了发展我国昆虫事业的构想。他从“民生”的高度,阐述了开展虫害研究的意义。列出当时已调查的我国重要害虫278种,并提出了“防重于治”的解决方法:1.设立育种场,以育成早种或晚种以避虫害,或选择性质强健,能抵抗虫害之种;2.提倡与改良农事,以免虫害,包括作物轮种、冬季耕耙、改变播种期、田园清洁、注意施肥及耕耘方法等;3.创设杀虫药剂及杀虫器械工厂,供农民驱除害虫之用;4.由农矿部订立法规以保护有益动物而间接驱除害虫,并论述了生物防除问题;5.由政府取缔迷信,以利施行防治;6.建议各省设立昆虫局,以解决全省昆虫问题,并提出昆虫局应做的11个方面的工作;7.发展昆虫研究和教育工作。这是一份十分详尽的意见书,收集了当时我国昆虫事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立法、体制、机构,到研究、教学、实际应用,勾画出以虫害研究和防治为中心的昆虫事业框架。

尤其伟一生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南通学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等大学执教,近30年中开设过10多门课程,共编写讲义约600万字。在教学上,他十分重视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上,多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更直接地为社会为祖国贡献力量。

编著《虫学大纲》和《害虫防除学》

1935年10月,尤其伟的代表作《虫学大纲》出版,这是国人编著出版的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昆虫学基础理论著作。

这部著作共分50章241节(16开本,655页,569图),以大纲形式著述,文字简洁。“凡新学说、新研究,尤尽量采入。”因此内容十分丰富。在这部著作出版前,我国尚未有系统的专著问世,大多采用翻译的国外著作。《虫学大纲》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我国自己的材料,符合中国国情。该书出版后为当时综合性大学和农科大学的昆虫教学提供了较完备的教材,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1951年2月,尤其伟的又一部代表作《害虫防除学》出版,这是《虫学大纲》的下篇,被认为是国内较早的一部系统的应用昆虫学专著。该书共分三编,28章,157节,是一部害虫防治、植物保护方面的大型工具书,对植保、植检、卫生、防疫等战线的科研、教学以及科普工作起过较大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虫害研究

本世纪初,我国海南岛开始种植的天然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大多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种回国定植的,但种植面积很小,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中央提出了在华南发展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生产的任务。因此,橡胶等热带作物害虫的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

1952年底,尤其伟赴广州参加筹建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在筹建阶段,他全力投入建立热作害虫研究室的工作,从添置设备、编制计划,到调配人员,事必躬亲。他参加该所综合考察队,先后对广西、粤西垦区和海南老胶园进行调查,采集标本,经鉴定害虫有48种,隶属5目18科。他承担了全部热作害虫的国内定名任务和建立标本室的指导工作。

综合调查使尤其伟对华南垦区的生产和虫害问题增加了感性认识,他向华南垦殖局提出了虫害研究和防治的建议:1.引进害虫天敌,改变昆虫群体的种的成分;2.通过栽培措施,改变害虫的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3.引进抗性品种,减少作物受病虫为害程度,并不断提高其抵抗力;4.采取断然措施,直接消灭已经大量繁殖的害虫。

按照这些防治策略,1954—1963年,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的橡胶等一些主要热带作物的虫害和有害动物的研究,计有17项。如金龟生态学及其防治研究,野鼠防治研究,黄褐树螽研究,咖啡虎天牛、海岛棉虫和椰蚧初步研究,胡椒根瘤线虫的调查与防治试验,油棕害虫调查及防除试验,椰子主要害虫生物特性调查研究,粤西橡胶蚧虫调查与防除,橡胶苗圃地下害虫调查及防除,咖啡蚧类调查及防除试验,粤西海南垦区橡胶小蠹虫初步调查研究等。在研究过程中,他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定了以任务带学科、以作物为对象的方针,明确了热作害虫区系,为后来的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鉴于我国热作虫害研究起步较晚,他广泛收集利用国外资料,了解国际研究动态,通过区域试验,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橡胶害虫研究为例。尤其伟和他的同事们在垦区调查中发现橡胶害虫近50种,这与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大体相同。但是通过10年研究,发现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植胶国家,从总体上看虫害都不严重。这是什么原因?他研究的结论是:天然橡胶原产于巴西,亚洲植胶国是直接或间接从巴西引种而来的。根据各植胶国的资料,它们的虫害都是本地产,是从本地的其它植物转移而来的,因而与橡胶树并无历史联系。他指出,橡胶虫害虽不严重,但不能麻痹大意,特别在胶园管理、药剂使用等一切可为害虫加害创造条件的举动,都应十分注意。否则次要害虫或不危害的昆虫经过长时间用药,失去天敌的控制,也有可能成为害虫。

尤其伟意识到,热作害虫研究要发展,必须有人才、有队伍。于是,他于1954年在华南农学院林学系首开热作昆虫学课程;1958年后,又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这些学生大多活跃在我国热带作物植保战线上。

翅目昆虫研究

在分类系统上,俗称“白蚁”的昆虫自成一目,即等翅目(Isoptera)。命名时,历来有“白蚁”(White/ant)与“”(Termite)之分。其实,“白蚁”非蚁(蚁属膜翅目),也不全是白色。因此,尤其伟提倡用“螱”作为等翅目的名称。

尤其伟从事等翅目昆虫研究,始于30年代初。1932年他在广东中山大学执教时,因见地螱(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为害严重,便对其进行生物学观察和防治问题的探索。从5月到11月,逐日观察记载地螱的生活习性和产卵数等,发表了《地螱生物学的研究及其根本防治之讨论》一文。一年后因北返江苏,研究中断。直到1953年在进行华南垦区害虫综合调查时,他又对两广开发种植橡胶的宜林地重点作了螱的专业调查。初步发现华南垦区的螱有3科9属,至少22种。根据橡胶苗和桉树苗遭受其严重威胁的状况,确认螱是垦区的重要害虫,以及开展这一研究的经济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尤其伟于1955年正式进行螱的防治对策及其生物学研究,到1957年取得成果:利用螱社会习性,掌握巢群发生规律及巢居发展规律,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发现羽化孔与主巢的关系,因而以药剂可将整个巢群消灭;进一步调查了我国热带、亚热带垦区螱的相貌,为后来编制全国虫相提供了参考。同时为不同种类的防治,提供了在不同分布地区的灵活运用的准则。这是国内对等翅目的分类、分布、生物学、防治等方面的首次系统的全面建题研究,带动了我国等翅目研究的开展。

1955年,尤其伟为广东省粮食厅举办的“白蚁防治学习班”作了系统讲授,这在国内也是首次。参加培训的一批骨干,后来成为广东省白蚁防治战线的生力军。

60年代初,尤其伟重点进行了中国等翅目区系划分和分类研究,这是自1953年以来等翅目区系调查的继续和深入。他发现,从长江向南,螱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为害程度亦逐渐加剧,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严重影响。如何控制它的危害并设法加以利用,应是这一研究课题的大方向。

他为等翅目区系(fauna)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螱存在的物种形式与数量,以反映螱某一分类单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物种形式、数量和环境的综合关系间的同异性。通过其同异性,可以探求它在时间流逝过程中,在不同分布地区的发展规律。把研究螱的重点放在区系上,较之孤立地按地区进行研究,既省时又避免重复,同时也更明确对资源的利用、地区检疫和害种防除的统一要求。

1964年,尤其伟发表了《中国等翅目区系划分的探讨》一文,对等翅目进行了区系等级划分,简述了各区系间的地理位置、种属组成、生态特性及其经济意义。从不同的分布地区存在着的物种形式与组成和数量的差异,分析它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到1966年,他一共发表等翅目的1个新属(盖螱属Operculitermes)、5个新种(中华盖螱Operculitermes sinensis、侏儒盖螱Operculitermes minutus、家福奇扭螱Mirocapritermes hsuchiafui、小原扭螱Procapritermes parvulus、华南平螱Homalotermes huananensis),中华盖螱包括的3个新亚种及海南岛铲头螱属的2个国内新记录种。

虽然尤其伟生前没能完成这一工作量浩大的研究,但在此基础上,由他的学生继续完成的《中国杆螱属Stylotermes的分类研究》,获得了198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院科技一等奖。近十几年来,螱学(“白蚁学”Termitology)在国内逐步建立起来。尤其伟在等翅目研究方面的建树,对这门学科的建立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教学事业

近半个世纪来,尤其伟植根于祖国大地,教书育人,研究治虫,乐此不疲。

他积极提倡“学习自然,不要死读书。”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因此常有新的发现。如1930年12月16日下午,在广东中山大学农场散步时,偶见一合欢木上有螱巢,破开一看,发现了多年寻找未见的足丝蚁。后经进一步研究鉴定出2个新种(国内新纪录)。

他工作起来总是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有时甚至把自身置之度外。到野外工作,他能一蹲数小时,不吃不喝,其专注如此。1953年夏天,他带领科研人员在海南老胶园调查,白天与年轻人一道,跋山涉水数十里采集标本。晚上回到驻地,为了让年轻人多休息,自己点上蜡烛,在帐篷里整理资料和标本,直至深夜,天亮后依旧出发。那年8月14日,强台风猛烈袭击驻地,他叫大家先离开胶林,避进试验站的砖木结构的炮楼,自己则忙着收拾资料和标本,最后撤出。待风过雨停,胶林已面目全非,胶树枝断干倒,帐篷歪斜,被褥也被淋湿,但他庆幸的是标本、资料完好无损。

尤其伟历来认为“文理相通”,不论学工学农,都应做到文理兼优。工作之余,他对文物字画颇有研究,爱好集邮,善金石雕刻,尤精于刻砚。他刻的砚台构思奇巧,多以昆虫入画,风格高雅,闻名于国内。这些方面的造诣,对他的教学和研究大有裨益。他所绘的昆虫形态和解剖图,一丝不苟,准确逼真,看过的人都赞叹不已。

最有特色的还是他的教学,用学生的话说,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备课极为认真,务求内容丰富,融汇贯通。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能广征博引,深入浅出,简洁生动,引人入胜。上课时,他常常是仅带几支彩色粉笔,边讲边在黑板上勾画昆虫图,寥寥数笔,一只昆虫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黑板上。他把直观的形象与通俗的讲解、清晰的板书结合起来,效果往往比使用挂图和幻灯更好。课上,他还经常提问,布置习题和测验。课外,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调查、采集,开展学术活动。这些方法启发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是他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学生的重要原因。他把教书与育人统一得很好,例如在南通学院任教时,有一次低年级的顽皮学生将一只麻雀用草帽盖在讲台上。待他掀开帽子,麻雀呼地飞了出来,引得哄堂大笑。大家原以为他会严厉批评,没料到他叫学生捉住麻雀,拿出解剖刀,上起了解剖课,还感谢学生提供了活体材料。

尤其伟为人谦和热情,对师长非常尊敬,对同事和学生关怀备至。1931年发表《中国昆虫分类检查表》时,他写下“饮水思源一一献给张巨伯、胡经甫、张景欧老师。”在历次填写履历表时,他都将影响自己成长的这些老师列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他曾说过:“能助人,宜助人,择善而助,乃真助人也!”在课堂上、在研究时,他对学生和助手十分严格;在平时,则像一位兄长,和蔼可亲。他多次将尚未发表的手稿借给学生参阅摘抄,从不保守;对家境贫寒的学生则慷慨解囊相助,使他们不致辍学,自己宁可省吃俭用。学生们有什么事都愿找他倾诉,因此他家中经常是“高朋满坐”。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在海南兴隆蹲点,每天还要参加劳动,体力消耗大,吃不饱,又买不到香烟。家中设法寄去一些食品和香烟,他都分给了助手和技工。后来因为病倒了,家人才从其他同志那里得知这些情况。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正义感强。1948年底,他获悉当局通缉的2名进步学生尚未离校,便冒着危险通知他们,事后又为他们找工作而奔波。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他的研究课题,说是资产阶级“三脱离”的一套。他虽身处逆境,但始终没有为“过关”而放弃原则。1968年9月15日,他在生前最后一份“思想汇报”中,还是以昆虫学事业为重,对等翅目区系划分和分类研究作了全面回顾和肯定,体现了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实事求是和大无畏的精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