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1 12:03
尤扬祖(1892-1982),福建永春人。归国华侨。1914年出国谋生,后定居印度尼西亚,从事商业活动,并积极参与当地华侨的各种社交活动,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筹款资助祖国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率印尼华侨回国观光。翌年即回国定居。历任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等。1982年5月17日在北京病逝。
尤扬祖为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延清村农家子弟,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尤扬祖自小好学,家里省吃俭用,使之11岁进入私塾念书,课余时间上山砍柴,贴补家用。才读了三年,家里就再也无法供之读书,被迫辍学,帮母亲做豆腐、卖豆腐。14岁起,尤扬祖就到县城的同春药店当学徒,出师后在药店当店员。因收入微薄,难以养家。
1915年,尤扬祖在印尼华侨商人苏智贞的帮助下,怀揣母亲给的3块大洋,出国到苏智贞在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省首府安汶市的同德公司当店员。他做事勤勉、诚实,又有丰富的店员经验,很快升任同德公司实勿濑分店司理。
1920年,尤扬祖赴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担任裕德公司副经理。
1921年冬天,尤扬祖开始自行创业,他辞去裕德公司工作,与同乡到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首府万鸦佬开设协丰公司。他担任经理,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他从越南进口西贡大米,从香港进口日用杂货,出口椰干等土特产。尤扬祖极具经商天赋,加上诚实守信,生意逐渐发展起来,数年后成为当地经营土产出口第一大户,还兼营椰园,财富日增。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尤扬祖挺身而出,联络当地华侨,倡建抗日救国组织。在他努力下,印尼万鸦佬华侨抗日筹赈会很快成立,尤扬祖任主席。他走遍万鸦佬城乡,发动华侨抵制日货,号召不买卖运输日本货物,不搭乘日轮,不同日商贸易,不刊登日商广告,不与日本银行及保险企业往来,不为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商店服务等。在尤扬祖以及印尼全体侨领的努力奔走下,抵制日货取得出色成绩:日本在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大幅度下降,经济力量受到削弱。如1938年时年输出额比1937年下降了49.8%,输入额下降达49.3%,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经济扩张。同时,还积极参与募捐抗日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到七七事变前夕,印尼华侨为祖国抗日捐款达500万余元法币和21万余元港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尤扬祖出任印度尼西亚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万鸦佬分会主席,不但自己一次次慷慨捐款,还发动华侨捐款捐物。1938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尤扬祖筹组并出任万鸦佬分会主席,他放下一切商务,举行各式各样的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使万鸦佬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踊跃为祖国抗战出力。
作为成功的商人,尤扬祖认为抗日战争时期祖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是抗战取胜的重要条件。1935年,为了振兴祖国实业,他投资3万元于天津华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实业,生意兴隆,至七七事变后被迫停业。
1941年,他带着巨资毅然携眷回国,在上海经商。1943年,参与发起创办福建华侨兴业公司,先后任董事、监察人。福建华侨兴业公司,为当时滨海仅有的一家侨资公司。该公司先后承购农林场2000余亩,进行稻麦改良及糖蔗、花生、棉花、油菜和油桐的种植等,在南平、建瓯两地沿溪地区收买杉木与荒山,从事造林开荒。后因战事影响与资金限制,赢利不高而停业。
抗战胜利后,尤扬祖率全家重返印尼万鸦佬,集中了协丰、永成太、益兴、英洛、大成、锦兴六家公司的资本与人员,成立协丰永乐公司,尤扬祖任总经理。同期,尤扬祖被选为望加锡中华总商会主席,捐资赞助印尼人民捍卫独立成果武装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扬祖欢欣鼓舞,先后把两个女儿送到燕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国家要在望加锡设立领事馆,尤扬祖立即把自己的住宅让出来,作为领事馆馆址。
1952年,尤扬祖任印尼华侨观光团副团长,率华侨回国参加国庆观礼。11月间,他回家乡,上猛虎山考察,首次提出:“永春是山区,土壤好,根本出路就在开发荒山,靠山吃山。”此次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使尤扬祖决定回国定居,参加新中国建设。但不幸其妻在此时去世,由于料理丧事,当年回国的心愿未能实现。
1953年夏,尤扬祖携所有子女回国。同年冬天,尤扬祖带领乡亲重上猛虎山,在虎背岭搭起人字形草寮,开垦荒地,倾囊独资开辟柑橘园。1954年春天,尤扬祖从漳州购来优质柑苗,还亲自到福州、漳州礼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工,精心栽培,在全县率先开展山地柑橘成片栽培科学试验。同年冬,他创办了永春猛虎山华侨垦殖场。何香凝闻之,欣然提笔作了一幅《呼啸猛虎》的国画赠予尤扬祖。著名诗人梁披云撰诗赞誉:“柑橘成林,开山治圃,为创者谁,实尤扬祖。著绩炎州,输财故土,爱国爱乡,百年万古。”
1954年,尤扬祖和几位归侨集资数万元,在永春天马山上办起了华侨垦复公司和果林场,并协助创办北硿华侨茶果场,安置来自十几个国家的2000多名归侨。
1965年,福建省农业厅接办了猛虎、天马两个柑橘场。国家偿还他的投资4万元,他一分不留地用到其他公益事业。家乡用这笔钱办起了拥有30亩地、40多万株柑苗的果苗场。
1954年,尤扬祖了解到永春民间酿制的老醋深受欢迎,立即投资创办侨新酒厂,生产老醋。该厂于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永春酿造厂,所产“永春老醋”发展成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
1955年,尤扬祖捐资4万元,并发动其他华侨捐资,建成有200多张病床的永春县医院病房大楼,又独资建成达埔卫生院门诊部。
1958年,尤扬祖看到永春通用机器厂设备比较简陋,立即捐资20万元港币,专门从香港购进大型机床14台赠送永春通用机械厂,改进了水轮机的生产,为该厂发展成为专业的水电设备厂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6年6月,尤扬祖出席第九次全国侨务扩大会议,参与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工作,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6年10月12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尤扬祖被选为全国侨联副主席。1957年,任福建省副省长。1962年,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曾当选第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1965年,尤扬祖还出资为家乡达埔镇蓬莱村建造了一座石拱桥,方便家乡人出行。
1966年4月,尤扬祖移居北京。
尤扬祖热心公益事业的尤扬祖,持续捐资50年,在家乡办学育材。
1924年,尤扬祖发动华侨并带头出资创办万鸦佬中华学校,教华侨子弟学中文、读国学、知国史,曾长期担任该校董事长。1929年,尤扬祖派侄儿尤俊芳回永春老家创办五保小学,不但无偿出资建校舍、聘老师,每年还捐助教育经费1300块银元,学生全部免费就学,直至1934年。
1949年8月,永春县获得新生,中国共产党永春县委和永春县人民政府成立。尤扬祖立即写信给堂侄尤玉斗,决定在家乡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延清小学。
1950年,尤扬祖从印尼寄回校舍平面设计图,1951年又派堂侄尤明德回乡,协助尤玉斗建校,累计投入4.7万元。校舍建成后,延清五个村的小学合在一起,定名为延清小学,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亲题校名。学生的学杂费全部由尤扬祖负责交付,直到1960年。后来,尤扬祖长期在北京、福州工作,每次回乡必到延清小学查看,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家乡每遇台风暴雨,他都要写信回来,询问校舍情况,如有受损,就交代他的堂侄一定要及时修缮,以保证学生能安心且安全读书。
1949年8月,尤扬祖捐资参与创办永春达理中学,1953年12月收归公办,改为永春第五中学。1950年冬,他捐建5间教室。1951年起,先后捐资给学校购置图书、理化仪器和文体设备,1954年,捐建学生宿舍;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学校要建筑小水电站,他捐资从香港购进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其他电器设备,使学校建起一座5千瓦的小型水电站。以后,永春五中增办高中,他又捐建4间教室。在达理中学创办后的十年间,尤扬祖总计捐资人民币3万多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印尼棉兰的达埔侨亲也捐资建设教师宿舍,越南和马来亚的几位乡侨也捐建了几间教室。
1960年,永春县人民政府要在延清增办一所中学。尤扬祖认为在农村应该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应培养农林方面的科技人才,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议办所职业学校。县政府接受他的建议,在延清新办一所农垦中学。尤扬祖先捐资20万元建设校舍,并决定选择蓬莱尤氏祖宇附近为校址。他还将自己猛虎华侨垦殖场送给农垦学校,作为实习生产基地,由学校管理农场。
1960年春,县侨联为使华侨子女能有更多的就学机会,倡议兴办华侨子女补习学校,尤扬祖和周公甫远渡重洋,奔波于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向广大永春海外乡亲筹集建校资金。1960年10月下旬,经省教育厅批准,定校名为“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1978年,尤扬祖已卧病在床,还挂念家乡的教育事业,决定将在福州市的三座房产捐赠给延清学校。
1982年5月17日,因医治无效,尤扬祖在北京不幸逝世。
1985年,为表彰尤扬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追颁给他一枚金质奖章。1987年,为彰显尤扬祖对永春柑橘种植业的不朽贡献,永春县委、县政府在猛虎山果林中建立扬祖纪念亭,树碑记载其事迹。1992年12月,永春县在举行第二届芦柑节的同时,举行纪念尤扬祖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
1994年,著名港胞梁良斗先生在永春华侨中学捐建“尤扬祖大楼”,以纪念尤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