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4 15:48
尹自重 (1903年—1985年5月8日),乳名B仔,原籍东莞,祖辈落籍顺德龙江,中国小提琴演奏家。
尹自重(1903—1985),乳名B仔,原籍东莞,祖辈落籍顺德龙江,自幼随父在香港生活。父亲尹琴卿是业余广东音乐“玩家”,环境的熏陶使尹自重从小爱上音乐,父亲见他对音乐情有独钟,就请粤乐前辈梁丽生教他。9岁时,梁丽生把他介绍到香港琳琅幻境社音乐部学掌板(司鼓),得丘鹤俦、何柳堂、宋三、沈允升等名家指导。民国3年(1914年),该社因上演进步话剧被港英当局停牌,由钱大叔等粤乐家另组钟声慈善社音乐部。尹自重又得到何大傻、蔡子锐、钱大叔等众多名家指点。后参加香港“钟声慈善社”的演出活动,11岁便登台演出。
民国7年,14岁的尹自重赴上海,先后由中华音乐会、精武体育会音乐部聘为教员,工余与吕文成向留美归国的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小提琴演奏家司徒梦岩学习乐理、记谱和小提琴演奏,再跟旅沪菲律宾籍小提琴家李嘉士顿学习,逐渐形成了个人的粤乐小提琴演奏风格。
他感到当时广东音乐所使用的乐器音域不够广,影响表演效果,因此他引进西洋的小提琴。为使小提琴适应广东音乐的演奏效果,他独创了一套“广东小提琴”演奏法,将小提琴的定弦GDAE改为广东弦乐的定弦FCGD;在演奏方法上吸收了广东古老二弦的走指、揉弦以及弓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尹自重把小提琴定弦全部降低一度,融进粤胡的滑音、走指、换把等技法,演奏起来活泼潇洒,粤调音腔惟妙惟肖,加上柔和的音色与其他乐器融和无间,达至出神入化的境界。他成为早期将小提琴演奏粤乐的重要人物之一。
民国9年,他应邀赴新西兰演出,民国13年,应香港华商总会之聘赴英国伦敦博览会演奏,尔后,又先后应邀往美国、加拿大献艺,均受中外人士好评,使粤乐很快就传播到欧美。他在20年代便以演奏《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以及与吕文成拍和的《潇湘琴怨》、《燕子楼》等轰动一时。十几家唱片公司争相聘请他灌制唱片而一举成名,前后达120张以上。在胜利唱片公司灌制的唱片最多,并曾担任该公司的制片主任。通过唱片的传播,粤乐在海内外家喻户晓,曾一度被称为“国乐”。
20世纪20年代末,尹自重加入新景象班,与有“万能泰斗”之称的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当过武打演员。后担任觉先声班的“头架”(首席)师傅。30年代至40年代初,尹自重与吕文成、何大傻、何浪萍等以中华音乐会名义,在广州温拿、大东亚等音乐茶市演奏粤乐,时称“精神音乐”,他们也被誉为“粤乐四大天王”。民国35年,尹自重在香港先后担任马师曾、芳艳芬、冯君丽的“头架”。他是把色士风、吉他、班祖琴等西洋乐器,引进粤剧、粤乐的倡导者。1952年退出粤剧舞台,赴美国三藩市定居。同时,创办侨声音乐社,继续收徒传艺。
尹创作有粤乐《夜合明珠》、《华胄英雄》、《胜利》、《朝天子》、《凤舞》、《凰舞》、《丹凤》、《花鼓舞》等,内容多属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鼓舞民众积极向上,为广东音乐代表曲目,不少作品灌制了唱片,广为传播。他曾任香港曲艺协进会主席,是香港八和音乐组和香港曲艺社创办人。1985年5月8日在美国病逝。
1928年,尹自重开始在粤剧团担任首席音乐员。
1930年,参加“觉先声剧团”任首席音乐员,并与薛觉先结拜兄弟。尹自重领导的乐队,引进小提琴、萨克斯管、吉他等西洋乐器伴奏粤曲,使粤剧音乐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尹自重经常与薛觉先切磋、研究粤剧唱腔与音乐的配合,薛觉先唱尹自重伴奏,一兜一搭配合默契。对于“薛腔”的形成,尹自重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1935年,他在香港创办“尹自重音乐社”,收徒传艺,不少徒弟后来都成名成家,其中有骆臻、冯华、卢斌、廖森、芳艳芬、冯君丽。
1942年在广州的“大东亚”、“温拿”等茶座与吕文成、何大傻、程岳威合作,演奏广东音乐,被美誉为音乐曲艺界的“四大天王”。演奏的代表作有《小桃红》、《凯旋》、《归时》、《饿马摇铃》、《雨打芭蕉》、《昭君怨》等。
1949年他重返粤剧舞台,先后为名伶新马师曾、芳艳芬、冯君丽等担任首席音乐员。他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同时还热心于广东音乐的创作,代表作有《夜合明珠》、《华胄英雄》、《朝天子》等。
1952年,他退出粤剧舞台,1957年由香港移民美国三藩市,开设音乐社,教授音乐8年之久;后应波士顿华侨邀请,任教于侨声音乐社,经常参加各地慈善义演,深得同行与观众敬重。
1985年5月8日在美国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