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8 10:42
尺蛾隶属鳞翅目尺蛾科,截至2022年,全球已描述23000多种,中国有2000多种,大多为农林害虫。尺蛾科成虫多为中型蛾类,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中国重要的种类有:大造桥虫、油桐尺蛾
核桃星尺蛾,幼虫为多食性,为害核桃最严重;
棉大造桥虫,食性很杂,过去在长江流域棉区曾经猖獗成灾;
沙枣尺蠖,又名榆尺蠖、柳尺蠖或杨尺蠖,为害沙枣、柳、杨、榆、苹果、梨等;
尺蛾科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喙退化,成虫身体较纤细,前后翅面宽且薄,静止时平展在身体两侧,形似枯叶。触角形状多变。尺蛾的幼虫又称为“尺蠖”,俗称“步曲虫”或“弓腰虫”。其腹部只在第6节和末节上各有1对足,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如同人用手量尺一样,其即由此而得名。尺蠖休息时用腹足固定,身体前面部分伸直,与植株成一定角度,拟态如植物的枝条。
小到大型,通常中型的蛾子。身体一般细长,翅宽,常有细波纹,少数种类雌蛾翅退化或消失。通常无单眼,毛隆小。喙发达。前翅可有1-2个副室,R5与R3、R4共柄,M2通常靠近M1,但也有的居中。后翅Sc基部常强烈弯曲,与Rs靠近或部分合并。鼓膜器位于第1腹板两侧。
幼虫只具有第6、10对腹脚,极少数的种类在第五节还有脚的痕迹。移动时,幼虫会先将尾端向前移,弓起身体,然后再将前半身抬起往前移,看起来就像是用尺在丈量东西一样,非常有趣。幼虫主要取食各类的植物,但是在夏威夷也有发现肉食性波尺蛾亚科Larentiinae的幼虫。
卵大多卧式,但在一些种类中为立式。从侧面观,卵通常为椭圆形或钝椭圆形。
幼虫细长,通常仅第6节和第10节具腹足,行动时一曲一伸,故称尺蠖、步曲或造桥虫,通常似植物枝条。
大都是农林业的害虫。幼虫寄主植物广泛,但通常取食树木和灌木的叶片,许多是森林和果树害虫。飞翔力不强,少数种的雌蛾翅退化。除少数种外,一般具喙和翅缰。幼虫体形如树枝。
本科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科之一,已知种类至少有21000种。中国有2000种左右。本科目前分6个亚科。
尺蛾亚科(Geometrinae):约有2,300个品种,主要生活于热带。
波尺蛾亚科(Larentiinae):又名花尺蛾亚科
星尺蛾亚科(Oenochrominae)
Orthostixinae
波尺蛾亚科(Larentinae)
秀尺蛾亚科(Sterhrinde)
Abraxas submartiaria Wehrli 银灰金星尺蛾
Acolutha pictaria imbecilla Warren 虹尺蛾
Agathia magnificentia Inoue 大艳青尺蛾
Alcis variegata subochrearia (Wileman & South) 暗斑霜尺蛾
Amblychia moltrechti (Bastelberger) 黄黑斑大尺蛾
Arichanna postflava Wileman 灰星尺蛾
Arichanna pryeraria Leech 普氏星尺蛾
Arichanna sinica refracta Inoue 多星尺蛾
Celenna festinaria formosensis Inoue 绿纹尺蛾
Chlorodontopera discospilata (Moore) 四眼绿尺蛾
Cleora fraterna (Moore) 黑腰尺蛾
Comibaena pictipennis Butler 云纹绿尺蛾
Comostola laesaria (Walker) 小四圈青尺蛾
Dindica taiwana Wileman 台湾峰尺蛾
Erebomorpha fulguraria Walker 树形尺蛾
Euchristophia cumulata meridionalis Inoue 黑碎斑黄尺蛾
Eucyclodes gavissima aphrodite (Prout) 五彩枯斑翠尺蛾
Fascellina chromataria Walker 缺口褐尺蛾
Hemistola kezukai Inoue 锯齿无韁青尺蛾
Hypochrosis rufescens (Butler) 四点角缘尺蛾
Idaea sugillata (Bastelberger) 褐阔边朱姬尺蛾
Jodis rantaizanensis (Wileman) 峦大山突尾尺蛾
Krananda semihyalina Moore 玻璃尺蛾
Lassaba parvalbidaria parvalbidaria (Inoue) 污雪双斑尺蛾
Melanthia procellata szechuanensis (Wehrli) 黑岛尺蛾
Menophra anaplagiata Sato 茶褐弭尺蠖
Obeidia gigantearia marginifascia Prout 巨豹纹尺蛾
Obeidia lucifera extranigricans Wehrli 撒旦豹纹尺蛾
Obeidia tigrata maxima Inoue 大斑豹纹尺蛾
Opisthograptis moelleri Warren 黑刺斑黄尺蛾
Opisthograptis punctilineata Wileman 刺斑黄尺蛾
Orthocabera sericea Butler 山茶斜带尺蛾
Ourapteryx changi Inoue 张氏尾尺蛾
Ourapteryx inspersa Wileman 淡黄粗纹尾尺蛾
Ourapteryx ramosa (Wileman) 枝纹尾尺蛾
Ourapteryx sciticaudaria Walker 黄尾尺蛾
Pelagodes proquadraria (Inoue) 绿翠尺蛾
Percnia longitermen Prout 长缘星尺蛾
Plagodis reticulata Warren 皱纹黄尺蛾
Pogonopygia pavida pavida (Bastelberger) 台湾八角尺蠖
Pseudomiza aurata Wileman 褐斑黄普尺蛾
Psilalcis albibasis (Hampson) 白基土黄小尺蛾
Psyra conferta Inoue 密斑黄绒尺蛾
Sarcinodes carnearia Guenée 二线沙尺蛾
Satoblephara owadai (Inoue) 腹毛墨纹尺蛾
Synegiodes histrionaria ornata (Bastelberger) 黑颔花姬尺蛾
Tanaoctenia haliaria (Walker) 绿翅茶斑尺蛾
Tanaorhinus viridiluteata (Walker) 伪钩镰翅绿尺蛾
Zythos avellanea (Prout) 烤焦尺蛾
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即依据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等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但这种方法往往会遇到一些较 难解决的问题,如近缘种、姊妹种的鉴别。同时传统分类学对一些属的划分,由于分类学家对动物形态、性状的掌握和理解不同,结果对种类的 归属看法不一。这时采用新的分类手段结合传统分类学进行综合分类,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同工酶的认识和研究,应用同工酶的分类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同工酶是在生物体内结构不同,但催化作用相同的一组酶。同工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而蛋白质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合成的,因此,同工酶可以反映生物的遗传本质。
同工酶分类研究方法中,电泳法获得的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上一致,而且还可以区分那些用传统分类方法无法断定的种类。同时,同工酶在研究系统发育、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及生物进化程度等也是一种极为有用的方。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陕西地区鳞翅目尺蛾科(Geomti- dae)种类进行了EST同工酶的电游分析研究。
一、同种个体间EST同工酶的比较 比较分析了11种的同种个体EST同工酶,结果是这11种个体间的酶谱均可分四到五组,可能是由四到五个基因位点控制。同种个体间的酶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相对较小,往往是少数个体存在着 差异,而多数个体据有着基本相同的酶谱,说明在同一种个体间在某些等位基因上有较高的频率出现。
二、不同发育阶段的比较,通过对尺蛾科进四个发育阶段的比较,结果发现尺蛾科不同阶段肪T 同工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早期拗虫酶带数目相对较少,但各阶段所出现的酶带位置基本相同,说明 EST同工酶在发育过程中是逐渐向完全的方向表达的。另外,通过各阶段酶谱的比较,还发现尺蛾科各发育阶段的酶活性不同,其中晚期拗虫和蛹的酶活性最强,成虫次之,早期拗虫酶活性最弱。
三、不同体段和不同性别比较尺蛾科不同体段EST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体段间EST 同工酶基本上没有差异,只是腹部的酶含量相对要大一些。不同性别之 间的EST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这种差异要大于同一性别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是性连锁还不能确定。结果还表明雌性的酶活性往往大于雄性的酶活性。由上述三方面可以说明,在进行分类比较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发育时期,同一性别的个体来进行比较。
四、硒酶同工酶的分类价值比较分析了三个属的不同种fq的EST同工酶。同一属不同种问EST同工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较为稳定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于某些一种所拥有的酶带而另一种内没有,这说明不同种之间有着不同的等位基因。同时不同种在不同的酶带上有较高频率出现。因此,酯酶同1 酶在这二科低级阶元有重要分类价值。 另外;对尺蛾科16种泳功率Rf值进了聚类分析,结果同传统分类学基本一致。
利用尺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管理害虫已在水稻、棉花和槐树等作物中应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虽然尺蛾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利用性信息素治理该类害虫将为期不远。
尺蛾科昆虫三级营养关系的研究不仅为阐明昆虫、寄主以及天敌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也为改善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开拓了新的途径。茶尺蠖取食时的口腔分泌物中互利素释放启动子的发现和茉莉酸甲酯等外源诱导化合物的应用使人为模仿昆虫取食危害成为可能,可用于研究植物诱导防御反应产生的机制,发现具有生物防治意义的新基因。
另一方面,在利用天敌的传统生物防治方法中,天敌分散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尺蛾类昆虫危害后产生的挥发性互利素的研究与应用,不仅能在田间引诱天敌聚集,而且人工释放天敌的分散问题也被解决,从而强化了对尺蛾科的自然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