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8 20:51
尼日河,也称牛日河,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的支流,一般以普雄河为上游干流,发源于小相岭四川省喜德县尼波乡境内,流域越西县,合越西河称漫滩河,入甘洛县境,嗅日段称觉果河,则沟段称尔觉河,新市坝镇以下才称尼日河,在甘洛县东北尼日村附近注入大渡河,长125.6公里,集水面积4331.6平方公里。成昆铁路凉山段全部建在尼日河谷内。
尼日河,喜德县也称牛日河,上游为普雄河,普雄河的上源名尼波河(彝语:尼波依莫),发源于喜德县瓦吉木梁子东北坡、乐武乡的甘子村、木支拉达乡的木支觉莫和尼波乡的打尔3支流(一说喜德县东之力比少哈山(山峰海拔3419米)),汇流于尼波乡境内,向北流入牛日河。县境内主河道长16公里,总落差638米,平均落差39.8‰,汇集水面积202.8平方公里。1935年洪水,主河道由尼波坝子左侧改至右侧,1941年洪水,主河道又从右侧改至坝子中心。改道幅度为400米~800米。
尼日河上游普雄河,由南向北流经越西县县内上普雄、书古、中普雄、下普雄等区12个乡,于裤档沟出口处与越西河汇合后称漫滩河。境内河长63.6公里,流域面积646.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43米,平均坡度7.0‰,依其地势分为3段:上段从发源地到乐青地乡尔普古,河床窄,河岸陡,比降大;中段从尔普古至铁西乡,地势较平坦,沿岸主要产水稻、玉米、马铃薯,是仅次于越西河流域的第二产粮区;下段从铁西乡至裤裆沟出口处,为窄谷地带,河道坡度为70.37‰。
漫滩河段,流经越西县乃托、白果、梅花3乡后进入甘洛县境。河长19.7公里,流域面积1629.7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61米,平均坡度13.2‰。
尼日河,长125.6公里(一说136公里,流域面积4084平方公里),漫滩河段于白沙河口入甘洛县境,境内流程65.6公里。习惯把尼日河的嗅日段称觉果河,则沟段称尔觉河,新市坝镇以下才称尼日河,它流经玉田、普昌、苏雄3区8乡1镇,斜贯县境在东北尼日村附近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坝下注入大渡河,集水面积1853平方公里,可开发电力量为23.881万千瓦。
尼日河最大洪水流量1800秒立方米,枯水季最小流量18.2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17秒立方米,径流量38.35亿立方米,主要由降水补给。
据《喜德县志》,黑水河喜德县段(普雄河)年平均流量4.9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9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8立方米/秒。越西县裤档沟出口处与越西河汇合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1.623立方米/秒。漫滩河段越西县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6.85立方米/秒。
普雄河主要支流由南至北依次是尔赛河、沙莫洛沟、斯基沟、来乌砍达(沟)、拉白依达(沟)、彩虹拉达(沟)等。
越西河,发源于越西县县西南小相岭新乡境内洛洛坪山麓。干流由南向北流经中所、城关、新民、顺河等区的14个乡,于裤裆沟出口处与普雄河汇合注入漫滩河。河长50公里,天然落差1275米,平均坡度25.5‰,流域面积808.1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0.26立方米/秒。按地势全河可分为3段:上段从发源地至马拖乡安乐村,流长14.4公里,平均坡度78.4‰,河床窄陡,水流湍急,水头集中;中段从马拖乡至新民乡裤裆沟入口处,流长30.6公里,河床宽60〜80米,平均坡度为5.88‰,两岸土壤肥沃,是县内主要粮油产区;下段从裤裆沟入口至出口,流长5公里,属峡谷地区,平均坡度20‰,最枯流量3立方米/秒,是越西河水资源最佳开发段。越西河的主要支沟是五里箐沟、南箐沟、小哨沟、大花沟、深沟、马敞河等。
漫滩河段的主要支流有梨花沟、三叉沟、敏子洛木沟、拉尔沟、洛尔沟、白沙河沟等。宝珠拉达河发源于瓦里觉乡,由南向北经瓦里觉、拉吉两乡,流入甘洛县吉米区。河长28.7公里,天然落差790米,平均坡度27.5‰,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0.4立方米/秒,流域面积310.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波洛依达沟、洪水沟。
水观音,位于越西县中所乡金马山下,因鱼随水流出又称鱼洞河(站)。水从沿山数十处溶洞中涌出,洞水四季清澈。水量丰富,枯水流量约0.5立方米/秒,流约2公里,流入越西河。
甘洛河,长74.2公里,发源于越西县申果庄区挖里足乡子脚月洪村,是尼日河的一大支流。在甘洛县南边那谷依木处入境后汇厄曲河、格古河,甘洛县境内流程49.9公里。经甘洛县吉米、普昌两区8乡镇,于县城北部汇入尼日河,集水面积496平方公里,为南北流向。甘洛河两岸:有德力、波波、石海、洛木等6条主要溪沟汇入。
田坝河,发源于甘洛县海棠乡轿顶山东坡老卡子。上游过海棠乡后,中下游纵贯田坝全区,流经7个乡,于岩润乡毛尔待古汇入尼日河,河流长43.2公里,集水面积358平方公里。田坝河主要溪沟有海棠乡境内汇入的4条;田坝区境内汇入的新茶、两河沟,以及田坝小河子等溪流。
白沙河,流程20.1公里,发源于甘洛县境内寥坪乡大包山,于越西县的梅花乡附近注入尼日河,经寥坪乡绝大部分地区,集水面积126.6平方公里。寥坪以下至河口为甘、越两县界河。
斯觉河,发源于甘洛县斯觉区拉莫乡斗布拉莫深山中,流经4个乡,于觉古村注入尼日河,河流长27.5公里,集水面积182.6平方公里。
格古河,长25.8公里,发源于美姑县洪溪区,流经美姑县苏来乡后入甘洛县境,甘洛县境内流程13.8公里。流经甘洛县格古乡,于甘洛县阿嗅乡政府处注入甘洛河,集水面积190平方公里。
嗅嗅以达河,发源于甘洛县马鞍山与模尼烘两高山,由山之南流向东北,最后经甘洛县特克、拉尔、麻雀等地,在甘洛县皇越公路幸福桥处注入尼日河。河流长23.8公里,集水面积109.3平方公里。
甘洛县段尼日河两岸有主要溪沟还有11条,集水面积114.49平方公里,长达9.32公里的勒古洛多沟,集水面积38.3平方公里;利子依达沟,长8.85公里,集水面积24.52平方公里;磨房沟,长7.18公里,集水面积21.12平方公里;其他长1.8〜4.45公里的知名溪沟有8条。
南海海群,属越西河流域,在越西县南箐乡境内的阳糯雪山海拔3300〜4200米地带,有大小10个海子于1~2公里范围内相连接。小的约1亩,大的约150亩。可利用的有6个,水面387亩,积雨面积1.5平方公里。最低一个海子海口流量0.03立方米/秒(5月份),一般流量0.20~0.3立方米/秒,水流到2600米处的中沟后全部渗入干河底。
红海海群,属越西河流域,在越西县西山乡境内的阳糯雪山上,包括红海和长海。红海海拔3950米,水面156亩,深处达20米以上,5月份流量0.07立方米/秒。长海海拔3020米,水面147亩,湖水来源于红海。水最深处16.2米,流量为0.09立方米/秒。湖水流入板桥沟在茶园与马沙沟汇合后渗入干河底。
沙呷海,属漫滩河(牛日河)流域,位于越西县乃托乡沙呷村,为碧鸡山下天然水潭,水面40余亩,最深处20多米。
一号温泉,位于甘洛县苏雄乡埃岱村成昆铁路傍,尼日河西侧。流量118.298升/秒,占温泉总流量87%,年产水373万立方米。水温31°C,现建有15亩水面的国营渔场,养有罗非和台湾淡水白鲳等热带鱼类。
二号温泉,位于甘洛县皇越公路58K+500M处下侧,尼日河西岸,水温53℃,水质属含硅酸的矿泉水,未利用。
解放以来,先后在洪水灾害较严重的田坝河、甘洛河沿岸修筑防洪工程,限于资金,多为片石干砌,质量不髙。因植被破坏,洪水、泥石流灾害强度增大,至1980年代末期,各河段保坎,多被冲毁。根据“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建一处成一处”的水利建设新原则,分析总结了防洪工程冲毁原因,改为组合式,放缓坡度,主堤前加设防冲埂的设计方案,防洪效能提高,建设成效一年胜一年,在甘洛河段、田坝小河子、大树等处,建成后能基本形成防洪体系。
吉米色达防洪堤,总长1060米,投资总额65万元,群众投运沙石折资15万元,1990年修筑,到1993年竣工。
小河子防洪堤,总长650米,投资总额40万元,群众投劳折6万元。1990年修筑,到1993年竣工。
大树防洪工程,总长940米,总投资30万元,其中群众投劳折6万元,乡镇2万元,1990年开工。此外,新茶乡小沟修120米防洪堤,投资3.2万元。
前进乡由国家补助群众自筑100米防洪堤。其余吉米色达、田坝等地群众自修的简易片石干砌保坎有4500米。这批防洪工程使数千亩耕地免遭洪水的冲击。
丁山堰,从中所水观音出口处引水,经丁山下堡子到小孤山东北的城郊乡,主要灌溉丁山乡丁堰、丁塘和城郊乡新村等地农田1930亩。该堰1951年动工,1952年受益500亩。后经多年整修,不断增大受益面积,1979年国家投资3万元,由丁山、城郊乡按受益面积共投劳1.25万个,治理后保灌面积达1930亩。
城关堰,从水观音河与越西河交汇处取水,经蚂蝗沟桥头西岸至山嘴、高河坎后,越220米宽的城关干河,绕过县城南面和西面到青龙村,全长9.5公里。1956年3月动工,4月通水,投工4000余个,完成土、石方9400多立方米。进水口流量每秒0.5立方米。堰修成后,增灌面积3000余亩,改善灌溉500亩,主要灌溉城郊、西山乡和越城镇部分农田。该堰由国家补助资金和物资,经多年改造,发挥了骨干水利工程的效益。
广和堰,从大岩沟三家湾处引水,渠长8公里,进水口流量每秒0.1立方米。主要灌溉板桥乡广河、平原、窑村等地“望天田”。1957年由县水利部门勘察设计,经4个月施工于1958年通水,有效灌溉面积1000余亩。
大寨堰、干劲堰,大寨堰引新民大寨狮山岭西北山坡下的地下水,渠长3公里。该堰修筑历史悠久,《越离厅全志》载:“王家屯由大寨水西下,灌溉场外东、北、南下远近诸田”。解放前大寨堰控灌新民坝田2000余亩。其余榜田、梯田须靠山沟起水方能栽插。1958年从大寨堰大寨村口分水修1条干劲堰,沿狮子山边南行至新民大春沟。进水口流量每秒0.1立方米,全长3公里,控灌彩林、五福等村800余亩“望天田”。该堰1958年设计施工,在“大跃进”时期修成,故名“干劲堰”。1978年后,采用水泥浆砌、筑底、增加简易过水桥涵,提高了两堰灌溉效力。
大公堰,工程设计采取蓄、排、引结合综合利用的方案。第一期工程1959年12月动工,后暂停。1977〜1978年,整治大公堰进水口至蟒子沟段,浆砌块卵石沟渠3.5公里,利用进水口下段落差修建装机容量285千瓦电站1座,并灌溉五里箐乡农田1500余亩。其余渠段全部废弃。
跃进堰,引响水河上游彩虹拉达沟山溪水,流量每秒0.65立方米,渠长7.58公里,灌溉拉普乡拉普埂子一带农田1600多亩。该堰于1958年修建,经多年整治,效益显著,是拉普乡主要灌溉渠堰。
丰收渠,在普雄河瓦普莫乡觉嘎林处引水,经乐青地乡四甘宝珠、尔库古、沙马地谷、寒林岗,跨越斯基沟,流入贡莫乡尔莫普、汉渣洛、布基洛至马石祖,全长24公里,控灌乐青地、贡莫两乡4500余亩农田。设计流量每秒2立方米,水深1.5米。
南海堰,南海水利工程包括蓄水和引水部分。蓄水部分主要利用6个较大湖泊,拟加高坝高度,以提高蓄水量,计划蓄水120万立方米,修建放水闸,溢洪道。引水部分,南海到中沟修1公里渠堰,中沟到北沟尔马溪修渠2.5公里,从北到炒米关修渠8.5公里,即进入灌区的炒米关,再分水到瑞塘坝子。该堰只能解决南箐、南新、炒米关等地人畜饮水,实无灌溉效益。
新河堰,1970年12月动工,1971年竣工通水。新河堰从联合公社(板桥乡)河沿大队处引大鱼洞水,流量1.3立方米/秒,渠长4.5公里,渠堰穿越马敞河坝138米长的过河涵洞。1972年又续建,延长渠道4公里到大春沟与干劲堰相连接。该堰控灌新民公社农田3200亩,河坝旱地2000亩。
曲可地堰,解放前修建,引来吾依达沟水,但规模甚小。1957年,改从来吾依达沟南岸取水,渠长4公里,经多年扩建,整修,控灌面积可达2000亩。1984〜1985年从进水口至灌区的2.82公里岩坡地段,用混凝土衬砌,增加了过水量,保证渠水四季畅通,扩大灌溉面积1500亩,并解决了曲可地,瓦古觉两村人畜饮用水。
嘎拖堰,从来吾依达沟北岸取水,渠长3公里,系沿山坡修建土渠,渗漏严重,经常垮塌。1987年,国家补助资金,用混凝土筑堰2.6公里,可控灌农田800亩。沙马地各堰乐青地乡沙马地各堰,1956年扩建,引用斯基沟水,渠长4公里,控灌沙马地各村农田700亩。
斯觉堰,中型引水渠道,1958年动工,1979年竣工。其干支渠总长50.1公里,年引水3596.96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152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33.46%。
石海小型水库,库容量60万立方米。占全县引、提、蓄水总量的0.52%,可利用库容量59.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
由于山高沟深、河流纵横、落差极大(落差达1960米),尼日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流域内很早就开始建设水电设施。
越西电站,位于越西县城郊山嘴村,1958年由成都水电校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引城关堰水。设计水头6米,引用流量每秒3.5立方米,装机容量1X124千瓦,采用6号木制旋桨式水轮机。1958年开工,1959年底建成投产,因水轮机轮机层均为木制,运转事故多,出力仅20〜30千瓦,后由电厂自行设计,改为平皮带半交叉传动,配55千瓦发电机,稳定性和出力相对提高。1965年,对电站进行改建,电站设计水头15.2米,引用流量每秒2.52立方米,装机容量2X124千瓦,保证出力124千瓦。1980年越西电站报停,1987年改造修复后,以发无用功为主,为提高县电网络有效功率服务。
团结一级电站,由铁道部第二设计院6001信箱和州农机水电局勘察设计。电站从越西河下游的裤裆沟拦河引水,引水渠长600米,设计水头23米,设计流量每秒4立方米,装机容量2X320千瓦。1970年3月动工,1974年竣工投产。1985年经改造后,丰水期满发,枯水期出力700千瓦左右。
团结二级电站,位于越西河、普雄河交汇处。电站引越西河水,渠长1.24公里,设计水头46米,引用流量每秒7.6立方米,装机容量2X1250千瓦。二级电站于1976年1月5日动工,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完成水工各厂房建筑及1号机组安装,二期工程完成拦河坝和2号机组的安装,整个工程于1981年5月26日竣工。
铁马一级电站,在越西河、普雄河交汇处下0.2公里处,位于漫滩河上段。设计流量每秒20.5立方米,设计水头19.5米,装机容量2X1600千瓦,总投资744.8万元,千瓦价为2325.9元。工程于1985年11月6日动工,1988年2月5日1号机组试车发电,2月13日投入并网运行;2号机组于3月8日试车发电,4月13日投入并网运行,提前半年建成投产。
铁马二级电站,是开发漫滩河水能的第二站,站址距铁马一级电站下3公里处。电站规模为:设计流量每秒26.4立方米,设计水头58.3米,装机容量1.26万千瓦。
甘洛电站(原名杨柳湾电站),1978年1月5日动工修建,引水长6公里、装机容量为2X1250千瓦、位于甘洛河东岸。1982年2月28日竣工发电,扩大了电力照明区域,满足了城区厂矿如水泥厂、农机厂、印刷厂的用电,并远送给赤普矿区和石膏厂,发展了县内的矿山工业。
特克电站,1984年着手筹建,装机容量2X2500千瓦的。于1987年11月动工,1989年10月1日竣工并运转发电,充分满足了赤普矿区、干沟矿区采矿用电,发展了铅系列深加工工业,扩大了生产生活用电范围。1988年,特克电站第三机组安装完备、运转发电。
此外,尼日河下游甘洛段还规划有玉田、瀑布沟、深溪沟、枕头坝等四个国家大中型电站之外,玉田电站在甘洛境内最大的水电站,为大渡河支流尼日河流域梯级规划的第四级电站,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确认的528个重点急需建设项目,并列入了四川省政府“4433工程”的重点项目。电站总投资11亿元,核定装机93万千瓦,预计扩容后可达10.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25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