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10:56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原山东工业大学)是山东大学的分校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千佛山对面,邮编250061。占地面积 1763 亩,建筑面积 4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 85 万册。包括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工科是该校区的主要特色学科,其中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能源与动力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原山东工业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至今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自二十世纪50年代,学院相继成立了金相热处理(后更名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后更名为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1994年、1995年相继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1年成立包装工程专业。2002年、2003年相继增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育人体系,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装备条件先进、办学水平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式和研究型学院,为山东大学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山东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机械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工科类院系中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制造系统信息工程、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虚拟制造、化工过程机械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机械工程工程博士点;二级学科中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设计学、制造系统信息工程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4个工程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4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博士后在站人员20余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成立最早的工科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原山东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山东大学电机专业调整并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机工程系各专业逐渐形成新兴学科并相继独立建院。1989年山东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系。2001年1月新山东大学成立后,自动化工程系更名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 152人,其中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6人,双聘院士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3人,建有“复杂工业系统节能与先进控制”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山东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入选者1人,齐鲁青年学者2人。另外还有10人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主干专业是我校建立较早的专业,1958年开始招收“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和“内燃机专业”本科生,“工程热物理专业”和“内燃机专业”1981年首批被国务院授予硕士学位授予权。五十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本学院为我国能源工业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已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构成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校级人才培养基地班、“热能动力工程”和“交通运输”3个本科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五个专业均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交通运输专业的载运用具运用工程具有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是“211工程”、“985”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和“热能工程”3个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热工过程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源碳减排技术与资源利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热交换、节能工程、工业生态、能源与环境4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合校前为山东工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山东大学1946年设立的电机工程系和山东工学院1949年成立的电机工程系。曾有邵洪泮、候博渊、胡颂尧等知名学者和教授在此执教。培养出了史大桢、刘振亚、薛禹胜等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电力及相关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电气工程学科为核心,融合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与经济等相关学科,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博士后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致力于培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五个二级学科的研究、教学、开发、工程技术、管理等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教辅人员22人,管理人员16人。教授26人,副高级职称58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4人。“泰山学者”1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长期聘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人作为特聘教授,指导学科发展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始建于1947年。2000年山东工业大学与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合并成新山东大学,成为新的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土建与水利学院现设有7个本科专业系、5个研究所、6个研究中心,其中包括1个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实验中心;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土建与水利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0余人,教授17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研究员5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兼职院士3人。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是目前学校设置的31个教学院之一。是在2000年7月新山东大学成立之时体育教学部的基础上,随着2001年社会体育专业创办和2002年9月首批社会体育本科生的入校,于2002年12月“撤部建院”而发展起来的。
体育学院肩负着学校体育专业、学科建设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课外群众体育活动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和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服务等工作。体育学院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3个(包含2个高水平运动员专业),不仅具备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历人才培养体系,而且,成人教育体育专业本科教育、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也一应俱全,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至此,体育学院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体育学院名师荟萃,人才济济,不仅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著名专家学者,而且,一批教师兼任着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各类体育协会(学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