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19:36
山岳文化,我国历来的帝王、佛、道及文人墨客对这些名山的青睐而做出的举动。如:封禅、祭拜、提刻、立碑、修庙、建寺、吟讽、游记等等所形成的一种文化。
山岳本属于物质世界中的自然存在,然在传统文化中,由于人类各种意义方面的活动与实践,山岳被赋予自然物质意义以外的诸多含义,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于是,山岳在人们的观念中便常显示为人文之符号。
一部古老的神话总集《山海经》把中国海内外的大小古名山(真实的和虚拟的)几乎都用奇异的神话塑造完毕。据说,春秋战国时的《山经》共记载有347座名山,其中的大多数都和神话相关联。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是众神居住的神山;三神山之说出自齐国人徐巿,他为讨好秦始皇而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山上有众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三神山虽然是幻想的神话;但是,自古便为山岳注入神与神话的文化内涵,则是中国传统山岳文化的思维定式之一。登葆山、灵山、华山、日月山都是众巫登天与神沟通的天梯或天枢;巫山、云雨山生长不死神药;还有许多山与诸神之间的战争有关;另有许多山和奇异的神禽神兽有关。使山岳在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就产生了原始文化(包括原始巫术)的模塑版本。山岳文化从遥远的神话时代走来,直至今日。
神话时代的终结,给民间传说描绘山岳形象提供了更加广阔自由的天地,于是,中国的大小山岳几乎都成为美妙传说的造型,并把那些造型作为传说的依托和可印证的信物。山岳的自然景观于是拥有了民俗文化属性。山岳也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口碑文艺的图文合一的模塑版本。
几千年来,中国的儒家、佛教、道教在皇统“政教合一”的强势支配下,使官方与民间的信仰相结合,全面涌向大小山岳,纷纷选择或抢占洞天福地,处处开辟祭坛道场,广建宫、观、寺、庙、庵、堂、殿、阁、楼、塔、亭、台,开岩凿洞,摩崖造像;把中国众多的山岳纷纷创建成官民信仰和崇拜的圣地。
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导向作用。
维持秩序的功能
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传续功能
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