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9 11:14
山河农场是1955年由省公安厅建立的劳改农场。1959年,将科洛河农场并人山河农场(即黑龙江省第34劳改支队)。1962年3月,划归嫩江县管辖。1963年改隶嫩江地区劳改局,1968年下放给嫩江县领导。1972年收归省国营农场管理局,隶属黑河分局。1974年9月,将乐山农场并人山河农场。1976年2月,划归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管理,隶属九三农场管理局。1984年划归黑龙江。
江省司法厅劳改局,1986年复又划归省农场总局管理,仍隶九三农场管理局。山河农场场区地处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多为丘陵漫岗。全场土地面积113.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9.1万亩,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兼种甜菜、马铃薯等。1992年粮食总产量4.1万吨,农业总产值达5099万元。场办工业有机械修配、粮油加工、制砖厂等。1992年末全场总人口1.44万人,场部所在地山河镇已形成为农垦小城镇。
山河农场位于嫩江县境内,距嫩江县45公里,总占地面积7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万亩,总人口13235人(2010年)。黑嫩(黑河至嫩江)、黑齐(黑河至齐齐哈尔)公路从场部穿过,农场与嫩江县之间交通便利。近年来,山河农场与嫩江县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带动、和谐发展”原则指导下,通过场县联动、工农结合、粮牧并举、兴企活商,在农机跨区作业、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等方面携手开展场县共建,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农业、农机、社会事业等多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共建。以大机具跨区作业为载体,实行农机共建;以标准化农田经营为重点,实行农业共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产业化共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实行城镇化共建;以人才资源为切入点,实行人才共建;以教育医疗为重心,实行社会事业共建。场县共建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闯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路子,取得了积极效果。
农垦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发挥农垦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强调了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实施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极大地减轻了农场和职工负担,即将实施的国有农场脱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必将给农垦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农垦新的历史任务。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在全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的意见》和《关于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都赋予了农垦新的历史时期的崇高使命。农垦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等优势,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农垦有责任,也应当责无旁贷地搞好现代农业建设,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农垦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山河农场党政主要领导解放思想,打破行政壁垒,从区域发展的全局出发,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场县共建工作,积极与嫩江县沟通,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深入分析双方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研究双方的优势和潜力,兼顾双方的利益和发展方向,找准共建点,探索符合各自实际的共建思路,最后双方决定在农机跨区作业、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等方面携手开展场县共建。
1、实施场县共建,开展跨区作业
山河农场充分利用管理经验先进、农机装备精良、农机农艺措施配套的优势,为嫩江县农村提供代耕、代收、培训等服务。目前,山河农场出动农业机械175台套,到嫩江县科洛镇、塔西乡、柏根里乡等乡镇进行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作业,作业面积达到50多万亩,创收350多万元,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组织7个,解放农村劳动力3000多个。开展跨区作业,进一步拓展了合作范围、合作内容,提升了合作水平,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场县的优势互补,不仅给农场机械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嫩江县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为了改变农村耕地一家一户地块分散,农场大型现代化机械跨区作业无用武之地的状况,农场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职工采取代耕、代种、承租、反租倒包、土地租赁运营和整村推进等方式,促进区域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今年,山河农场与嫩江县科洛镇建立了面积为1500亩的农机标准化作业科技示范园区。山河农场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农机展示园区,与科洛镇共同使用,共同受益。加快了跨区作业由小范围代耕向整村整乡代耕推进。同时,嫩江县投资200多万元对糖厂进行技术改造,拉动了山河农场甜菜生产基地建设。嫩江县黑龙江辰鹰乳业有限公司在山河农场建立了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带动了农场300多户职工养殖奶牛3000多头,月可提供鲜奶700多吨。
山河农场充分发挥自身农业科技优势、较为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积极向嫩江县农村推广高产栽培、农机作业等先进实用技术,发挥农业园区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对嫩江县农民技术培训,提供先进的精准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和防疫手段,提供优质疫苗、冻精、液氮等畜牧生产物资。扩大农技推广和良种覆盖密度,在嫩江县3个乡镇设置种子销售网点12个,推广良种面积40多万亩,向地方销售良种4000多吨,为嫩江县测土配方施肥90多万亩,五大作物高产栽培模式推广达360多万亩,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7项,科技示范培训当地农民4200多人次。通过有效服务,提高了周边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山河农场通过展示农业建设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产业化的运作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为嫩江县地方乡镇村屯农村提供了观摩和学习基地。山河农场食用菌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高油大豆种子基地、奶牛示范小区、北药种植基地都吸引了众多嫩江县地方农民前来观摩学习,山河农场成为新技术应用和展示的创新基地、科技推广和普及的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和扩展的辐射基地。
2022年4月,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过去,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地方政府和农垦各有所属,各想各的事,各唱各的调。相互之间设置了很多行政性壁垒,民间在土地、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纠纷也时有发生,呈现出一些不和谐现象。现在,山河农场与嫩江县打破行政区划,同台发展经济的大戏一个接一个。场县之间,垦地合作,由各唱“一台戏”到“合声齐唱”,由分灶经营到“一锅里吃饭”,由相互竞争到共融共赢,双方坐到一起,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场县关系不断和谐,群众更是从中得到了很多实惠。广播电视方面,山河农场与嫩江县实现了新闻资源共享,从而使彼此的信息交流不再是梦。教育方面,双方学校取消了户口限制,既方便了孩子就近入学,又减轻了农村农民和农场职工负担,山河农场学校多次到嫩江县中学向名师“取经”,从而使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农场周边农民认为山河农场学校的教学和住宿条件好,他们都争着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农场的学校来就读小学和初中。目前,农场接纳地方学生就学218人。医疗卫生方面,嫩江县人民医院成为山河农场职工医保定点单位,从而极大的方便了职工就医。嫩江县科洛镇卫生院合并到农场医院,进行了卫生资源整合。当地农村农民到农场就医的有1800多人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山河农场的职工为了寻求商业上的更大发展,现已有218人在嫩江县购买了商品楼。同时,山河农场优惠的购房政策吸引了附近农民来农场购买楼房。现已有34户农民在农场购买楼房和商品楼,吸纳地方劳动力就业700多人次。在旅游方面,山河农场依托科洛河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城里人来观光游玩,山河农场平顶山旅游区成为嫩江县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通过多领域合作,进一步整合了场县双方资源,促进了共同发展,达到了多点开花。
农垦经过六十年的开发建设,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积淀了丰富和深厚的具有农垦特色的文化底蕴。在场县共建工作中,更要发挥农垦精神,营造浓厚的农垦文化氛围,把农垦独特的文化传播给地方人们。山河农场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与嫩江县进行文化体育交流,组织职工群众文艺汇演、举办篮球友谊比赛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农场邀请嫩江县二人转等文艺团体到农场演出,农场到嫩江县主办嫩江之夏广场演出,都取得了轰动效应。不仅宣传了农场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加强了与嫩江县人民的沟通和联系。通过文化宣传,进一步展现了山河农场“职工素质优良、文明程度较高、文化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新型农垦形象,增强了农垦文化在场县共建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场县共建,对农场的发展有利,对农村、农民的发展更有利,是农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种新的体现形式,为山河农场和嫩江县双方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