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更新时间:2023-04-01 15:58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英文名为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直译为“中华帝国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前身。

学堂建立

1896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报刊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铁路学堂章程》,向外界宣告铁路学堂的建立并开始招生。在《铁路学堂告白》中说:“本局奉准设立学堂,延聘教习、专授造桥、造路工程各事。考选良家子弟,不拘何处,年在二十岁左右,读过中西书籍,文理通顺者40名,为头二班学生,月给赡银。如有愿学者,取其家属甘结及同乡绅士保结,于(农历)十月二十日以前来局报名,听候择期考验。入堂试习三个月后,再定留堂肄业。”

铁路学堂建立,《申报》、《新闻报》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称道:“从此人才辈出,毋事借才异地。至其堂规周密,寓意遥深,专习铁路工程,不杂另艺;自入学以至成才,无不优其廪饩,示以阶级,奖劝毕昭,尤深钦佩;非他处之所习非所用也。”

学堂经历

在铁路学堂奉准开办时,总办吴调卿委托金达从英国伦敦聘请史卜雷(E.Sprague)为总教习,但因路途遥远,史卜雷于1897年2月方才到达。为了能够尽快开学,路局从唐山附近的开平武备陆军学堂聘请德国教习沙勒(Schaller)为临时教习,并主持招生。沙勒在天津招考学生12名,其后经路局与开平武备学堂商妥,由沙勒从该校挑选优秀学生8名。沙勒招收的这20名学生就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第一届第一班的学生。学堂原计划招收头两班学生40名,未能招满。1897年3月,铁路学堂开学上课。

铁路学堂校址原定于山海关,一则因北洋官铁路局工程分局撤销,旧址可以利用,节省费用,且“一俟经费充足,再于北戴河购地盖屋”(《铁路学堂章程》);二则因山海关有机器厂、造桥厂,近山沿海,适于野外工作,学生可以实地学习测量和实习。

但临近开学,工程分局的房屋未能腾空修缮,为争取时间,路局与设在天津的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商定,暂借该校校舍上课,同时北洋大学堂的教师、图书、仪器可资借用。开学后不久,两校学生发生摩擦,引起了山海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胡燏棻关注,胡在视察山海关内外铁路时,深感铁路学堂造就铁路人才对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遂指令铁路学堂按原议迁至山海关。

1897年11月22日,学校迁至山海关。在迁校过程中,路局派罗仙桥为学校监督,根据《铁路学堂章程》的规定:“学堂由总局遥制,毋庸在列总会办,提调各名目,以节靡费。惟另设监督一员,常住堂中,遇有重要事件,由监督禀商总局酌夺。其余日行事件及堂中各项司事,均归监督管理。”监督一职相当于常务副校长,在山海关时期,担任学校监督一职的先后还有胡叔博、蓝轶符。

山海关建校创业很艰难。学堂的房舍为砖瓦建筑,坐北朝南,计有四进。前三进有东西厢房,为井院。第四进为后院,用作学生运动场地。正堂外有个西小院,设有发动机、抽水机、车床、钻床和一些电工、钳工、木工工具,并有收发电报的设备,具有实验室的雏形。学堂院外东侧为师生共用的大食堂,学堂大门门楣上悬一横匾,镌刻“北洋山海关”五个小字、“铁路学堂”四个大字。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山海关铁路学堂为俄军强占,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这对中国铁路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损失。1902年8月,八国联军从山海关撤军,1903年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和关内外铁路总局总办曾经积极筹划,力图恢复山海关铁路学堂,终因经费支绌,未能实现。

1905年10月15日,路局总办亲自前往唐山火车站以西,唐山铁路机器厂以北择定校址,旋即购地192.85亩,唐山建校工作从此开始。1905年,在唐山筹备恢复建校时,学堂仍按山海关铁路学堂旧制设立铁路工程科,学堂以唐山铁路学堂命名。因增设矿科,1906年3月27日,确定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后因校址已在唐山,1908年改称“唐山路矿学堂”。

最早学校

这张被称为国内发现最早的大学毕业文凭,比4开报纸还大,长47.3厘米、宽33.5厘米,相当于大学毕业证书4倍大,毕业证的底色是淡蓝色。交大校史办公室主任杨树彦说,毕业证的材质是布纹纸。

证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其正上方有用英文印着“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毕业证右下角用毛笔手书竖写着“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张孝基”,表明这张毕业证是颁给当时学生张孝基的。在毕业证的右下方“监督”(也就是现在的校长)一栏上写着“蓝轶符”。根据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记录,蓝轶符于1899年春至1900年9月任该校“监督”。

毕业证正中填写有张孝基从1898年到1900年在该校就读完成正规课程毕业,以及张孝基正规课程毕业考试成绩情况,这些课程是English、Chinese、Mechanics、Drawing等7门主修课,在Chinese的成绩一栏填写有“文义通顺”字样。

奏设背景

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人员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一个折片名为《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的奏折,藏在“宫中朱批奏折”类档案中,时间为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历1896年10月29日)。在折子中,王文韶指出,铁路不断延伸,铁路人才急缺。他计划将铁路学堂定址于山海关北洋铁路总局旁,招生80名,聘请洋文正副教习3人、汉文教习2人,并分班教学,学制为3年,毕业后按照其学习情况予以分配。而折后的“该衙门知道”,是朝廷的批示,批准了王文韶的上奏请求。

折子全文如下:

再津关自设铁路以来,征兵运械,通商便民,成效昭著。接修关外工程,津卢一路亦经奉旨兴办,近又议建卢汉铁路,从此风气大开,实为富强之业。唯造桥、造路、制造车辆及行车司机等事,借材于泰西各国,殊非久违之图。经臣饬,据铁路总局道员吴懋鼎、张鸿顺等公同商,酌拟就山海关局房设立铁路学堂,招选学生八十名。派洋文正副教习三人,汉文教习二人,分班教授,三年为期。学成后量材器使,仍随时募补足额。将来广建铁路,可期取用不穷,较之借材异国,所省实多,且可免要挟居奇之患。所需学堂经费,岁约银一万余两,即在火车脚价项下,按照向章,客货每银一两,酌加三分;开平矿局运煤脚价,酌加二分,以资应用,不另请拨款项。俟经费充足,再行推广办理。除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户部查照外,理合附片陈明,伏乞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直隶总督王文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