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12 16:59
山田良政(1868年—1900年10月22日),出生于日本弘前市。1899年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会晤,从此一直追随孙中山参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山田良政(1868~1900),原名良吉,字子渔,日本青森县弘前人。德川幕府末期津轻藩士家庭出身。早年就读于青森县立师范学校,后入东京水产讲习所读书。毕业后供职于北海道昆布会社(海带公司)。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被北海道昆布会社派到中国上海支店工作。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先后在辽东、台湾任日本陆军翻译官。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春回到东京,与孙中山在日本的好友宫崎寅藏共同探讨中国革命问题。戊戌政变时,帮助维新派康有为、王照等人逃出北京,乘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日本。同年还到山东等地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一度被捕。次年7月在东京神田三畸町旅馆结识孙中山,表示志愿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山田再次来到中国,任南京东亚同文书院教授兼同文会干事。6月,孙中山从东京赴台湾,建立起义指挥部,策划在惠州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并授权郑士良指挥这次起义,起义地点定在三洲田。山田获悉后,毅然辞职赴台湾,协助孙中山联络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并参与筹划起义的工作,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9月随孙中山拜访日本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获其许诺,同意由台湾向广东革命党人接济军火。后奉命赴香港、汕头、厦门等地购运军火。10月,郑仕良统率起义军数百人在三洲田起义,首战告捷,转战麻溪、三栋、永湖、镇隆、平潭、梁化、多祝一带。黄沙洋(今多祝黄狮)大捷后,起义军进驻多祝。孙中山原定举兵东进福建厦门,接应从台湾运来的武器。不料日本内阁改组,禁止武器出口,并下令将孙中山逐出台湾。而身在多祝的郑仕良对此骤变一无所知。为了把这一紧急情况告知起义军,孙中山委派山田良政和曾捷夫前往多祝。行前,山田良政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而后偕曾捷夫等人取道海丰,到达多祝,向郑仕良传达了孙中山的命令。郑仕良接信后,解散了义军,带领200余人突围。22日,山田良政在撤退途中,因迷路为清军所捕,在多祝圩下西门惨遭杀害。
孙中山对山田良政的牺牲深为痛惜,称赞他是“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1913年(民国2年)初,孙中山赴日本东京为山田良政举行追悼会,立碑纪念,并亲笔撰写碑文。1918年(民国7年),山田胞弟纯三郎亲赴惠州,寻访其兄坟墓不获,只携朱执信从山田良政遇难地带回的一抔土,归葬其祖坟旁。孙中山派代表廖仲恺前往致祭。1919年9月,孙中山又派代表赴日本弘前,携孙中山亲笔所书石碑立于菩提寺内,碑文云:“山田良政君,弘前人也。庚子又八月,革命军起义惠州。君挺身赴义,遂战死。呜呼!其人道之牺牲,兴亚之先觉也。身虽陨灭,而志不朽矣!”
1899年(明治32年)7月,山田良政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首次会晤,即服膺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褒赞其革命事业。1900年(明治33年),出任南京同文书院教授兼干事,负责培训对华间谍。夏,晤孙中山于上海朝日馆。9月下旬,孙中山为策应惠州起义赴台湾,山田良政亦渡台。孙中山派其赴惠州前线传达命令,同行者尚有同文书院学生栉引武四郎。但情报泄露,满清政府已有防备,东亚同文会特地派人来通知山田良政躲避,但他不听劝阻。山田良政在三多祝找到起义军司令郑士良,告以后援难期,由司令决定进退。山田良政在归途中不幸被清政府逮捕杀害。
孙中山先生曾表示悼惜之意,称赞山田良政为“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其事迹宫崎滔天在其1902年发表的回忆录《三十三年落花梦》(即《三十三年之梦》)中有详实记述。其弟山田纯三郎亦追随孙子中山先生左右。
1913年2月27日,孙中山访日之际,与随行人员参加追悼山田良政纪念会,并亲撰碑文志念,内谓山田为“其人道之牺牲,兴亚之先觉也,身虽陨灭,而志不朽矣”。山田良政之胞弟山田纯三郎拟在家乡弘前菩提寺为其建碑,孙中山又应约书写山田良政君建碑纪念词,以示彰显。1918年9月,孙中山曾指示朱执信寻找山田良政埋处遗骸,无所获,带回黄土数块,交给山田纯三郎携回日本,权当故物,以慰英灵。1919年在弘前举行葬仪,孙中山派廖仲恺为代表前往致祭。1920年,孙中山又派陈中孚等前往弘前菩提寺,参加建碑仪式,以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