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0 15:06
山西医科大学(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
1919年8月,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创办山西医学传习所,所内教职员多为研究会理事、名誉理事等兼任。所址初在国民师范学校东院,后迁入新民中街(川至医专)新址。山西医学传习所学制为一年半,共招3期7个班。1922年2月,学制改为两年,共招3期6个班。至1926年12月,传习所共有毕业生640人。
1921年8月,医学传习所改名为“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传习所各班继续办),学制四年,招生对象为有中等学校八学期程度者,共招生3班,毕业106人。
1928年8月,学校改名为“山西医学专科学校”,至1930年8月,招收4个专科班:2个中医班,2个西医班,4个班共毕业学生214人。
1932年1月,学校改名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学制仍为4年,中西医兼授。
1934年6月,学校变为主授西医课程。
1940年,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
1946年8月,学校改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
1949年8月,太原市军管会作出决定,在山西大学医学院与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将长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专科学校及省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同时合并到山西大学医学院。
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高等教育部批准山西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为山西医学院,归卫生部领导,省卫生厅代管。
1954年,学校改由省教育厅管理。
1990年8月,省政府同意将正在筹建的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改为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归山西医学院直接领导和管理。
1996年,国家教委和省政府批准将山西医学院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随之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改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2000年4月,省教委同意该校成立山西医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同时,省教委批准设立了山西医科大学大同学院。该学院设在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属山西医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2002年,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山西中日友好学院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2003年2月,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运城卫生学校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学院;8月,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晋中市卫生学校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
2018年3月,山西省编办批准临汾市人民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忻州市人民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等7所三级甲等地市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2020年2月21日,山西省编办批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名称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10月19日,山西白求恩医院挂牌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名称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1年,入选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入选山西省首批“双一百”示范点。
202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7月,学校承办2023年全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京晋冀蒙“233”战略合作正式启动。12月,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发布《关于山西医科大学迎泽校区总体规划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公示》。
2024年10月19日,由山西省红十字会和山西医科大学联合成立的“南丁格尔工作室”揭牌,该工作室为山西省首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40个教学机构,64个附属及教学医院,125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科学研究基地,开设32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7000余人,研究生导师2000余人,临床教师2200余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等国家、省部级专家及高层次人才430余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家、省级教学团队24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各类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5个。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2个学科进入前40%;临床医学进入ESI排名前1%,核医学连续三年名列全国前10名,风湿免疫学名列全国第12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示范中心,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9-2020学年,学校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26项,其中指令性项目2项,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16项;共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2019年,学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共出版教材3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各类省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64个。
2023年,科技总经费达3.8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8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项(包括区域联合基金集成重大项目1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410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23篇;获专利授权53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
截至2024年4月,学校馆藏纸本文献资源160.6万余册,电子图书280.9万余册,电子期刊70.8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884.5万余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医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是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连续多年被美国《CA》,俄罗斯《AJ》,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基础医学教育》是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发行的医学教育类专门刊物,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学会会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育理论探讨,教学管理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了“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海外培养计划”,开展了“硕士研究生 1+1+1 联合培养”等项目;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校徽是由整体图形、文字、数字、图案组成。整体图形采用双同心圆形设计,取同心同德、团结进取之意,象征着师生员工心系学校建设发展的共同事业,群策群力,携手奋进。文字包括外圆环内上方的由中国书协原主席、著名文化大师启功先生题写的“山西医科大学”汉字校名,内下方的英文校名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两者呈环状围绕于中心圆周围,采用中英文两种字体,含开放办学、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之意。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面,中央印有校名“山西医科大学”。
医理博精,德能高邃
献身、务实、团结、进取
求实精进、坚韧弘毅
学校校歌是《山西医科大学校歌》。
截至至2024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设有3个校区,分别为中都校区、迎泽校区、川至校区,占地总面积142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
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中都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该校区于2013年9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该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达到1138.06亩(约7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为39.69万平方米,包含建筑共计45栋。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主要校区,这里主要承担学科基础教育任务
山西医科大学迎泽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校区校园设施完善,包括地下车库、学生食堂、体育馆以及操场看台。这些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占地约2.3万平方米,而地下部分则占地约5.2万平方米。
山西医科大学川至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川至校区学生在第二医院实习。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校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学院路16号,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所在地。
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由迎泽校区和中都校区两个分馆组成,截至2021年底,馆藏包括纸本文献160.6万余册,电子图书280.9万余册,电子期刊70.8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884.5万余册。图书馆总面积47063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5000余座,周开馆时间108.5小时,日均接待读者6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