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科镇

更新时间:2023-01-04 23:48

岔科镇,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地处建水县东北部,东南与开远市小龙潭镇、面甸镇接壤,西南与南庄镇接壤,西北与南庄镇、曲江镇接壤,东北与弥勒县巡检司镇盘江乡接壤,距建水县城44千米,区域总面积283.2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岔科镇户籍人口为26323人。

历史沿革

原名永宁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永宁乡改为永宁区,为建水县第六区。

1984年,改名岔科区。

1987年,改为岔科乡。

1998年,由岔科乡改为岔科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辖白云、阻塘子、二龙、岔科、白土、阿朋、长田、初达、庄寨9个行政村,下设136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岔科镇辖9个行政村:岔科村、白云村、阻塘子村、庄寨村、二龙村、白土村、阿朋村、长田村、初达村,镇人民政府驻岔科村街子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岔科镇地处建水县东北部,介于东经102°53′-103°9′之间,北纬23°46′-23°54′之间;东南与开远市小龙潭镇、面甸镇接壤,西南与南庄镇接壤,西北与南庄镇、曲江镇接壤,东北与弥勒县巡检司镇盘江乡接壤,距建水县城44千米,区域总面积283.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岔科镇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倾斜;地形分为山区和半山区;主要山脉有杨家冲大山系、阴家寨坡山系、大白山系、二龙戏珠山系、哨大那山系、铁牛山系等,境内最高点位于一碗水坡头,海拔2136米;最低点位于莫舍租岔科河新建大桥,海拔1200米。

气候

岔科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分明,夏季降雨量多,冬季较少;多年平均气温19.5℃,极端最低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31℃;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9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50小时;最大风速22米/秒;无霜期年平均300天。

水文

岔科镇镇内河流均属南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红泥田河和岔科大河;年平均流量0.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立方米/秒,旱季无水;岔科河发源于白云行政村白茨达村,东流至盘江乡辽远行政村汇入南盘江,长40千米,集水面积28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其中王凤庄至白打坎一段为季节性枯水河。

自然灾害

岔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洪涝等。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9年秋,境内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造成岔科镇6900多人、48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自然资源

岔科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钛、铜;钛矿储量约为17万吨;其它自然资源有野生动物鹧鸪、果子狸、野鸡等;野生菌类有鸡、青头菌、牛肝菌等。2011年,岔科镇有耕地30675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总人口有2598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80人,城镇化率3%;另有流动人口192人。总人口中,男性13527人,占52.1%;女性12460人,占47.9%;14岁以下5108人,占19.7%;15—64岁18544人,占71.4%;65岁以上2335人,占8.9%;人口以汉族为主,达12420人,占47.8%;有彝、苗、哈尼、傣、壮5个少数民族,共13567人,占52.2%;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彝1个民族,达1241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1.5%。2011年,岔科镇人口出生率8.3‰,人口死亡率0.9‰,人口自然增长率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4人。

截至2017年末,岔科镇常住人口为25521人。

截至2018年末,岔科镇户籍人口为26346人。

截至2019年末,岔科镇户籍人口为26323人。

经济

综述

2002年,岔科镇农村经济总收5887万元;人均纯收入1572元,财政收入431万元,财政支出560万元。

2011年,岔科镇财政总收入1075.3万元,比2010年增长23.6%。一般预算收入82.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4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13.78元,比2010年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4889元。

截至2018年末,岔科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截至2019年末,岔科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2002年,岔科镇粮食总产量为10593吨,人均有粮442公斤;烤烟3万担,实现税收383万元,上等烟比例为79.2%,单价为12.83元/公斤;年末生猪存栏18002头,出栏18960头,出栏率为101%;农业总产值6913万元。

岔科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岔科镇生产粮食12856吨,其中水稻2838吨,小麦1956吨。岔科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小米辣、白菜等。2011年,岔科镇烤烟种植面积1.72万亩,产量2465.8吨;甘蔗种植面积0.99万亩,产量29730吨;小米辣种植面积1.21万亩,产量10250.3吨;白菜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4120吨。岔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岔科镇生猪出栏5.5万头,年末存栏2.9万头;羊出栏0.3万只,年末存栏0.6万只;牛出栏0.15万头,年末存栏0.75万头;家禽年末存栏3.8万羽,上市家禽10.95万羽。2011年,岔科镇生产肉类5923吨,其中猪肉5406吨,牛肉217吨,羊肉84吨,禽肉175吨,大牲畜41吨,禽蛋40吨;畜牧业总产值0.49亿元。2011年,岔科镇水果种植面积1140亩,产量1213吨,主要品种有葡萄、小红枣,其中葡萄700吨,小红枣350吨。

工业

2011年,岔科镇有加工厂2家,年收入800多万元,纯收入100多万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商业网点370个,职工400人。2011年,岔科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0.6亿元,比2010年增长9.8%;生产资料销售总额0.5亿元,比2010年增长5.6%;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0.2亿元,比2010年增长2.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1%。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1.29亿元,比2010年增长31.8%;人均储蓄4969元;各项贷款余额0.46亿元,比2010年增长11.3%。

邮电业

2011年,岔科镇邮政业务收入为0.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61.3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2年,岔科镇有中学1所,教学班18个,教职工63人;小学39所(其中包括九所完小,30所村小),教学班88个,教职工136人;在校生311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9%,校点危房改造1834平方米。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49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9所,在校生2187人,专任教师1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1%;初中1所,在校生1075人,专任教师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岔科镇教育经费达953.8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927.1万元。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人,经营管理人才9人,技能人才9人,农村实用人才66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5个,会员310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新风赞》《四大王》《难念的经》;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农家书屋9个,建筑面积90平方米,藏书135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18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5%。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体育场地1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该地体育健儿累计取得残奥会银牌2枚、铜牌1枚,亚运会金牌3枚、银牌2枚;2010年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银牌1枚、铜牌1枚。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7%,有12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8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60小时。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9个;设病床3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专业卫生人员32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人。2011年,岔科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49万人次,住院病人24人次,出院病人24人次。2011年,岔科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8.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983人,参合率95.64%;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2.34‰、8.23‰。

社会保障

2011年,岔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1户,人数15人,支出3.42万元,比2010年增长13.6%,月人均190元;城市医疗救助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人次,共支出0.0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5户,人数1232人,支出103.5万元,比2010年增长0.06%,月人均7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6人,支出42.72万元,比2010年增长1482.2%;农村医疗救助37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8人次,共支出39万元;农村临时救济62人次,支出10.5万元,比2010年增长36.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4.9万元,比2010年增长6.8%;社会福利费2.4万元。2011年,岔科镇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594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55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39人,比2010年末增加145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49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82%;全年征订报纸28507份、期刊104册;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电话普及率23.3%;移动电话用户6180万户,移动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400个,宽带接入用户270户。

2000年,岔科镇上级拨款投资400多万元进行电网改造;建了变电站,改由小龙潭电厂供电,架设了3.5万伏的输电线。

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98台,总容量5203千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152.38千米;用电户7321户。2011年,岔科镇售电量累计完成499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8.70%。

交通运输

1996年,岔科镇铺筑了岔科镇到南庄羊街的水泥路面,全长45千米,连接了建水城;2004年,铺建了岔科镇至开远小龙潭镇的柏油路面,全长30千米,

2002年,岔科镇公路里程99千米,其中县乡公路(建水岔科)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长22千米,总投资748万元;岔盘公路于2002年已全线通车。

岔科镇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网络。2011年,岔科镇客运总量6.57万人次,货运总量27.375万吨。截至2011年末,岔科镇有县乡(镇)级公路6条,总长64.4千米。

历史文化

岔科镇原名为“芦棵”,意为芦苇丛,后“芦”演变为“岔”,“棵”演变为“科”,取名岔科。

岔科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花灯、苗族芦笙舞,其中白云花灯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特产

岔科镇地方特产有香米粑粑、烟丝、岔科梨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