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2 13:44
岩,本为“巖”,形声字。从山,嚴声。汉代隶书中,“巖”字的也可偏旁易为作异体字“巗”,而“巖””在东汉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异体“岩”(会意字)。这三种异体的并存一直持续到楷书阶段。《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巖”“巗”两个异体,而以“岩”字为正体字。
岩的本义为山高。《诗·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孔颖达疏:“故言泰山之高岩岩然,鲁之邦境所至也。”无极山碑:“岩岩无极,厥体魏魏。”引申为险要。《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杜预注:“虢叔,东虢君也。恃制岩险而不修德,郑灭之。”
岸也。从山严声。五缄切
厓也。各本作岸也。今依太平御览所引正。厂部曰。厓者、山边也。厓亦谓之巖。故厂下云。山石之厓巖。人可居也。战国䇿。巖下有贯珠者。汉书。游於巖廊之上。皆谓殿下小屋。如厓巖之下可居也。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其上曰巖廊。其下曰巖下。从山。山部之巖、主谓山厓。石部之礹、主谓积石。?声。五缄切。八部。按此篆之上旧有峯篆。乃大徐所增。古只用夆。夆、啎也。
《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
《唐韵》五衔切。《集韵》鱼衔切。《韵会》疑衔切。《正韵》鱼咸切。𠀤音嵒。《说文》:岸也。从山严声。《增韵》:石窟曰巖,深通曰洞。一曰险也。《左传·隐元年》:制巖邑也。《公羊传·僖三十三年》:肴之嶔巖,文王所避风雨也。
又嶃巖,高峻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崭巖嵾嵳。
又巖廊,殿庑也。《汉武帝·策贤良制》:虞舜之时,游於巖廊之上。
又地名。《书·说命》:说筑傅巖之野。传:傅巖,在虞虢之闲。
又《集韵》鱼杴切。《韵会》疑杴切。𠀤音严。巖巖,高貌。《诗·鲁颂》:泰山巖巖,鲁邦所詹。
又《正字通》:本作严。亦作巖。通作礹嵒碞。
按:巖与嵒同。《说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缄切,岸也。同字分训巖,专训岸,𠀤非。严巖礹𠀤从𠭖作。
考证:《公羊传·僖三十二年》肴之嶔巖,文王所避风雨处。
谨照原文三十二年改三十三年。处改也。
《广韵》五咸切。《集韵》《正韵》鱼咸切。《韵会》疑咸切。𠀤音碞。《说文》:山巖也。徐铉曰:从品,象巖厓连属形。嵆康《琴赋》:盤纡隐深,崔嵬岑嵒。郭璞《江赋》:碕岭为之嵒崿。
又邑名。《春秋·哀十三年》: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
又通作巖。《书·说命》:说筑傅巖之野。《晋书·顾恺之傅》:千巖竞秀。注:与嵒同,俗又作岩。
又《集韵》逆及切。音岌。地名。《正字通》:喦与嵒别。别详口部喦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