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牡丹属

更新时间:2023-12-23 20:56

岩牡丹属(Ariocarpus Scheidw.)是仙人掌科、仙人柱亚科的一属,有约7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北部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州地区,由于常年的干旱炎热气候,该属整个植株在原产地几乎全埋在地下。植株大多单生,成年株偶尔会从基孳生仔球,具甜菜状的肥大直根,植株地上呈莲座状,顶端附生乳白色绒毛。体色青绿色,附生白粉,株幅根据品种不同从7-20厘米不等,疣状突起呈肥厚三角形。

基本信息

岩牡丹属是一属生长在亚热带的肉质仙人掌。其学名来自古希腊文的「橡树」及「果实」,因它们的果实非常相似。

形态特征

变态茎,不是人们常见的球形、圆筒形、掌形或柱形,而是较特殊的莲座彤或螺旋莲座形。其变态茎是一种突疣体,正面呈各样锐角三角形,重叠成莲座形,背面有尖锐的龙骨突或内弯,刺有时看不见或只有簇簇小绒毛;疣的尖端角质化,锐利或钝,疣的厚度长短因种而异。疣初时绿色后为灰绿色,也有黄色斑锦

岩牡丹属是半埋藏的,有着很大的主根。上部份扁平,直径为6-12厘米,有三角形的结节,重叠形成横向的皱纹。它们完全没有冠,及呈灰色,在其生长地很易收藏自己。疣状突起呈莲座状,绿色或灰绿色,表面被白粉,上扁平或微凹,平滑;外观上看没有刺,事实上植株中部刚长出的疣突是有刺的,但很小而且早衰,所以看上去没有。疣突间有白色或淡黄色绵毛,花期夏季。

岩牡丹属顶有毛,生长几年后会长出粉红色或黄色的大花朵

岩牡丹属含有苦味及有毒的生物碱,如大麦芽碱。这些生物碱可以保护植物本身免于草食性动物所吃。

属内物种

Ariocarpus agavioides (Castañeda) E.S.Anderson 龙舌兰牡丹

Ariocarpus bravoanus H.M.Hern. & E.F.Anderson 勃氏牡丹

Ariocarpus bravoanus subsp. hintonii (Stuppy & N.P.Taylor) E.F.Anderson & W.A.Fitz Maur. 辛顿牡丹

Ariocarpus ×drabi Halda & Sladk.

Ariocarpus fissuratus (Engelm.) K.Schum. 龟甲牡丹

Ariocarpus fissuratus subsp. lloydii (Rose) U.Guzmán 连山牡丹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Schum. 黑牡丹

Ariocarpus retusus Scheidw. 岩牡丹

Ariocarpus retusus subsp. trigonus (F.A.C.Weber) E.F.Anderson & W.A.Fitz Maur. 三角牡丹

Ariocarpus scaphirostris Boed. 龙角牡丹

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壤排水性好(最好是沙质土壤),土层深的土壤(因有肥厚的肉质直根)。生长季节需充足水分,但不能积水。冬季要求冷凉并保持盆土干燥,较耐寒。自根植株生长很慢,母株结实率很低,果实成熟时间很长。

种植

虽然岩牡丹属生长得很慢,但却很易种植。它们有块茎的根系统,特别敏感于土壤情况,最理想的是疏水理想及只有少量腐植质的土壤。需要特别留意避免过度浇水,在浇水前须让土壤完全干涸。它们只会在夏天生长期需要水份,也要小心过于寒冷,最低须保持在12℃。

要想植株健康成长,除了拥有强壮的根系吸收及正常的浇水施肥养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光线、温度及通风条件进行调节,才能保证其健康生长繁殖。

主要价值

开花硕大且颜色鲜艳,是爱好者热衷收集的对象,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