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09:59
岩画群是指密集发布的岩画群体,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从古到今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信仰体系直接关联,很多民众将岩画视为神迹的自然显像,也把岩画与山神信仰联系起来。岩画群虽经受了三、四千载的风霜雨雪侵蚀,但至今多数仍完美无疵。
2013年至2016年,玉树州博物馆沿通天河流域先后开展了13次岩画调查工作,在通天河的勒池、昂拉、章玛、章囊、智隆、娘扎巴玛、塔琼色等地发现21个岩画群,30余处岩画点、410余组岩画,1700余个单位图像。
2017年3月,文物工作者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布古图嘎查境内,新发现一处古代游牧民族岩画群,初步判断较早的岩画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阿拉善左旗岩画群数量已达到32处。巴彦浩特岩画是阿拉善盟100多处岩画点中首个在平原地区发现的岩画群。当地文物部门正在对这个岩画群的岩画进行登记编号。
2024年4月,据河南方城县官方消息,方城县在袁店回族乡高庄村新发现一处较为罕见的岩画群。
2024年5月28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文物普查队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时,新发现一处较为罕见的岩画群,该岩画群位于贵南县森多镇本龙村上本龙沟一处石壁上,十几幅雕刻有动物图像的岩画零星分布在约1000平方米的山体上,其中较少部分自然裸露在岩石上,大部分则被山体上的植被所遮盖。这些岩画都是青铜时代的产物,距今3000多年,也是贵南地区先民活动的又一有力证明。
有“岩画宝库”之誉的阴山岩画、桌子山岩画、狼山岩画、乌兰察布草原岩画,可谓古代岩画群,画幅达数万帧:日、月、星,十二兽历法,拱形的毡帐,翩翩起舞的少女,细肢的黄羊,多叉犄角的水鹿,行程万里的骆驼,奔驰的骏马,牛马骆驼黄羊等动物的蹄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的岩画的构思奇巧,表现了对幸福的执着者的追求,如数不清的狩猎图上,无论单人,双人或一群人一起打猎,均是投枪、发箭古倒野兽的场画;猎人满载归猎图,更有画着披头散发的女人迎接狩猎者的景象,充满了生活情趣。
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布古图嘎查新发现的岩画群地处贺兰山西侧的冲积扇平原,岩画区分布在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3000米范围内,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有岩画200余幅,周边有零星分布,被定名为巴彦浩特岩画。巴彦浩特岩画画面多采用磨刻手法制作而成,内容有同心圆、符号、骑者、岩羊、盘羊、马、老虎、豹子等图案。从岩画的制作手法、内容等方面来看,初步判断这些岩画刻画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代,成画年代时间跨度较大。
2017年8月1日,由青海省文物管理局、玉树藏族自治州共同主办的“玉树岩画国际论坛”在省图书馆召开。论坛包括岩画考察、参观岩画临展和学术论坛,这期间一部分与会专家学者走进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区,深入研究岩画精髓,科学解读岩画内涵。
巴彦浩特岩画反映了古代先民的天体崇拜、动物崇拜等原始宗教仪式,具有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岩画制作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岩画的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形态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