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7 23:03
峄山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地处邹城市南10千米处,东连香城镇,南邻看庄镇,西与石墙镇、唐村镇毗邻,北与千泉街道、大束镇接壤,镇人民政府北距邹城市区11.5千米,总面积97.66平方千米。
春秋战国时期,邾国(邹国)在峄山镇境域设都长达358年。
明天顺、嘉靖年间,属第三乡颜庄社、庄朱社。
清朝康熙年间,属中十一社中的颜庄社和下十一社中的庄朱社。
光绪初年,属南乡颜庄社和庄朱社。
清朝末期,设峄山区。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划为第四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划为第六峄山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被邹县民主政府划为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邹县县政府划全县为2镇21乡时,为两店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划为二区;秋,改称峄山区。
1950年11月,改称二区。
1955年11月,改称峄山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
1958年8月24日,撤区成立峄山公社。
1983年5月,改为峄山区。
1987年1月,撤区改为峄山乡。
1990年1月,改设为峄山镇。
截至2011年末,在峄山镇下50个行政村、7个社区:中参沟村、照山庄村、峄山街村、野店村、小故村、下山庄村、西巩庄村、西参沟村、唐店村、石马村、沈家庄村、上山庄村、南龙河村、苗庄村、吕台村、留驾庄村、刘营村、两下店南村、两下店北村、李庄村、涝滩村、金张庄村、贾洼村、纪王城西村、纪王城前村、纪王城东村、黄家村、郭参沟村、东巩庄村、东巩庄四村、东巩庄三村、东巩庄二村、高皇铺村、东庄村、东颜庄村、丁岭村、店子村、稻洼村、大庄一村、大庄五村、大庄四村、大庄三村、大庄七村、大庄六村、大庄二村、大故村、存里庄村、崔桥村、蔡家庄村、北龙河村、两下店社区、纪王社区、店子社区、大庄社区、野店社区、苗庄社区、巩庄社区。
截至2020年6月,峄山镇下辖50个行政村:中参沟村、照山庄村、峄山街村、野店村、小故村、下山庄村、西巩庄村、西参沟村、唐店村、石马村、沈家庄村、上山庄村、南龙河村、苗庄村、吕台村、留驾庄村、刘营村、两下店南村、两下店北村、李庄村、涝滩村、金张庄村、贾洼村、纪王城西村、纪王城前村、纪王城东村、黄家村、郭参沟村、东巩庄一村、东巩庄四村、东巩庄三村、东巩庄二村、高皇铺村、东庄村、东颜庄村、丁岭村、店子村、稻洼村、大庄一村、大庄五村、大庄四村、大庄三村、大庄七村、大庄六村、大庄二村、大故村、存里庄村、崔桥村、蔡家庄村、北龙河村;镇人民政府驻两下店北村。
峄山镇地处邹城市南10千米处,东连香城镇,南邻看庄镇,西与石墙镇、唐村镇毗邻,北与千泉街道、大束镇接壤,镇人民政府北距邹城市区11.5千米,总面积97.66平方千米。
峄山镇地处邹东山区丘陵与邹西平原交界处,东部、南部较高,西部、北部较低,以京沪铁路为界,以东为丘陵,坡度较大;以西为平原,属山前倾斜平原,地块平整。
峄山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1℃,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8.2℃,生长期年平均250天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850毫米(195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68.5毫米(1988年)。
峄山镇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和涝灾。
峄山镇主要矿产为花岗岩、石灰岩和黄沙,花岗岩分布在峄山山系,石灰岩分布在凫山山系,黄沙分布在6条河道和一些被封埋土层的旧河道内。
截至2011年末,峄山镇辖区总人口5.3万人,城镇化率7%,总人口中,男性27000人,占50.9%;女性26000人,占49.1%;18岁以下8080人,占15%;18—35岁16632人,占31%;35—60岁20968人,占40%;60岁以上7815人,占14%,有回、壮、布依等8个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12.5‰,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长率4.1‰。
2011年,峄山镇财政总收入2200万元,是2006年的3.9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2万元,比上年增长33.7%,是2006年的4.1倍,财政支出4513万元,比上年增长58.4%。
2018年,峄山镇有工业企业35个,规模以上企业1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8个。
2011年,峄山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6.7万亩,人均1.26亩,以粮油生产为主,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万亩,总产量3.6万吨;瓜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3.88万吨;种植业产值29290万元;造林面积1800亩,森林覆盖率达22.4%;林果总产量1421吨;林业总产值422万元,大牲畜存栏2205头,生猪存栏0.93万头,羊存栏2.7万只,家禽存栏40万羽;畜牧业产值9400万元;水产品总量800吨,渔业总产值900万元,农业增加值9927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
2011年,峄山镇工业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为境内经济4大板块,工业总产值22.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9%,比上年增长66%,实现利税2460万元,增长32%,个体私营企业产值6.76亿元。
2011年末,峄山镇有商业网点78个,从业人员0.6万人,集市贸易市场6个,年成交额2.8亿元,大长粮油花生制品年出口总额100多万美元。
2011年,峄山镇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个,各类存款余额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4亿元。
2011年末,峄山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386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8所,在校生251人,专任教师157人;中学1所,在校生1583人,教职工120人。
2011年末,峄山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村级文化大院33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场次350余场,观众2.9万人次。
2011年末,峄山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64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2830人,参合率95%。
2011年,峄山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0户,人数963人,支出118.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80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1人,共支出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农村医疗救助10216人次;农村临时救济58人次,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40%,救灾支出8万元,比上年增长40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1.1万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155人,城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4人。
2011年末,峄山镇邮电支局1个,代办所25个,电信企业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79门,邮政业务收入5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41.84万元。
2011年,峄山镇境内形成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客运总量20万人次,铁路货运总量100万吨,104国道、京沪铁路过境,镇区道路总长度0.1万千米,道路铺装面积2.4万平方米。
峄山镇,因被称为“岱南奇观”的历史文化名山——峄山坐落境内而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峄山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