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0:42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会堂寺始建。
明末,会堂寺毁。
清初,会堂寺移今址重建。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9年),康熙御赐匾额,改称报国寺。
清同治五年(1866年),报国寺扩建。
后经多次维修,报国寺保存完好。
1986年,报国寺重建山门。
1993年,报国寺新建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通处。
报国寺是入山的门户,是游览峨眉山的起点;也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占地40000平方米,背靠青山,逐层高隆,布局规整,气势恢宏。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阁等。殿堂周围还有花影亭、七香轩、凝翠楼等。
报国寺红墙围绕,庭院式布局。南北中轴线上,依山面建,一重比一重高。建筑股堂两侧有僧察客舍,周围环烧着吟翠楼、待月山房,花影亭,七香轩等庭院园林建筑,布局严谨;建筑与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和遇相融恰到好处,建筑与塑像,绘画等艺术相互村托突出感染力;山门是峨眉山寺庙中最雄伟的。面阔五间,中间三间设门,形式对称,正中一间突儿隆起,屋棉飞翘,两侧各问星格连问跌落,造型富有变化的立体轮廓进一步强调了轴线,山门屋顶形式,反映了古建筑屋顶丰富变化的特点。中间屋檐下高悬的康熙御笔“报国寺”金字匾额。报国寺整体建筑风格独特,其造型、布局和色彩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庙内所藏明代大瓷佛像、华严铜塔、嘉靖铜钟,为寺中“三宝”。
华严铜塔铜塔通高7米,塔身分上、下两部,每部铸有楼阁七层。全塔共铸《华严经》一部,小佛像4700尊。
明嘉靖铸造的莲花铜钟高2.8米,唇径为2.4米,重12.5吨,铸有晋、唐以后历代帝王和高僧的名讳,以及《阿含经》一部。人称“天府钟王”。现悬挂在圣积晚钟亭内。
在七佛殿后,有一尊高达2.47米的大瓷佛像。佛像的底座上,有千叶莲花图案,佛身上披有千佛袈裟,体现了“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的佛教思想,为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 在江西景德镇烧制。
在七佛殿中,还有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书写的四幅《七佛偈》木条屏。
报国寺山门对面的凤凰堡上有“圣积晚钟”亭,圣积铜钟的钟声清越,远播数里,回荡于山林旷野之间,使人顿忘俗念。“圣积晚钟”是峨眉山十景之一。
报国寺旁有两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距今约一亿八千多年前中生代侏罗纪留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人们称之为“活化石”。
峨眉山博物馆位于报国寺凤凰湖畔,是一个展示峨眉山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博物馆,被称为“峨眉山百科全书”。
1983年,报国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报国寺为峨眉山免门票开放低山区。路线包括报国寺一伏虎寺一雷音寺一纯阳殿一神水阁一中峰寺—五显岗。(刷身份证过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