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藤椒

更新时间:2023-01-08 09:18

峨眉山藤椒,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峨眉山藤椒,又名峨眉油椒、峨眉香椒子,花椒珍品,独产峨眉山。藤椒四川的乐山市、眉山市均产,其中以峨眉山的藤椒最为出名,由于其果实最为饱满、芳香自然、出油率高,又被称为“坨坨椒”。藤椒香味浓郁,麻味绵长,调味别具特色,且具有消胃健脾、清热解毒、散寒、散淤活络,软化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食欲等功效。

外在感官

峨眉山藤椒商品果为青绿色,成熟后为暗红色,商品果香味独特,麻味绵长,果穗长,果实较大,蓇葖果,表面疣状腺点大而突出,有光泽。

内在品质

峨眉山藤椒含有丰富酰胺类物质、烯类、醇类、醛类等成分,酰胺类物质(麻味物质)≥10毫克/千克,使其呈现固有的清香味,麻味绵长,香沁浓郁。

产地环境

地理位置

峨眉山市介于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16′30″—29°43′42″之间,海拔在400—1000米,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东西宽约25千米,南北长约46千米,似不规则长方形。东邻乐山市中区,南界峨边县,西邻洪雅,北与夹江接壤。

土壤地貌

峨眉山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8.7%,平坝区占总面积的20.4%,丘陵占总面积的20.9%,全市土壤主要为黄壤、紫壤、红壤、棕壤、石灰石土、冲洪潮土,土壤pH值5.5—7.5,土壤有机质含量7—13%;全氮含量为19.5—29.5%,全磷含量为14.8—25.7%,全速磷9.85ppm,全速钾103pp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其他区域高,是形成藤椒品质特殊的必要条件。

水文情况

峨眉山市地处青衣江水系之东、大渡河水系之南,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峨眉河、临江河、龙池河、花溪河、石河,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全市有9座水库,其中观音岩水库最大。全市水质清澈、洁净,为工农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水资源环境。

气候情况

峨眉山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少日照,山区多云雾,气候潮湿。产地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垂直气候十分明显,平均气温在13—16℃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555.3毫米,全年日照950小时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全年无霜期310天。独特的湿度、温度条件利于藤椒生长。

历史渊源

藤椒因其果实呈翠绿色,枝条披散类似藤状而得名。藤椒为峨眉山本土树种,原藤椒野生树种分布在峨眉山白水寺(万年寺)一带,已有上百年历史,且与峨眉山佛家饮食文化渊源甚广,被佛家称之为“清心油”,被百姓视为调味珍品,用来赠送贵客和重大节日调味食用。

唐代,李白诗曰:“白云寺外藤藤树,根根藤上缀慧珠。老僧识得真面目,当做佛家清心油。”

宋代,苏东坡云:“东坡肘子东坡羹,所用物料皆平凡。但得清心油一滴,此味胜过豪门宴。”

清代,康熙楹联“纯纯香味净僧心,悠悠麻味传真情。”

种种传说赋予了峨眉山藤椒丰富的文化内涵,峨眉山藤椒也以其独特品质而声名远扬。历年7—8月,藤椒成熟时节,素有炼“峨眉藤椒油”的习俗。

2006年,峨眉山市政府将藤椒列入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藤椒产业。

生产情况

2008年,峨眉山市10多个乡镇发展藤椒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量1200吨。

2010年,峨眉山市藤椒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遍及罗目、沙溪,龙门、高桥、峨山、黄湾等10多个镇乡,发展农户6000多家。年产藤椒油5000吨,带动农户2万户,助农户人均增收2100元。

产品荣誉

2008年5月,峨眉山藤椒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峨眉山藤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0年7月27日,峨眉山藤椒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峨眉山藤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峨眉山市所辖行政区域的绥山、罗目、龙池、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胜利9个镇和龙门、川主、沙溪、新坪、普兴、黄湾6个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16′30″—29°43′42″。

质量技术要求

(2)品种选择:栽培经四川省林木品种委员会认定的藤椒本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病虫害少、采果期长、颗粒大、含油率高、易种植、栽后两年即可投产的特点。选择苗高0.4—0.5米,主根完整,侧根较多,根幅大于25厘米,顶芽完好,无机械伤和病虫的健壮植株。

(3)生产过程管理

①栽植时间与密度:定植时间于当年9月至来年3月底均可,春栽宜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秋栽宜在雨后进行。栽植密度以株行距在4—5米为宜,种植密度可依地势而定,一般亩植36—42株。

②定植方法:按规划的栽植点挖坑,坑深、宽各50厘米左右,挖坑时的熟土单独堆放。先在每穴坑底撒施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一定要堆熟)5—8千克,铺平后填入适量熟土;再用备用的熟土拌入过磷酸钙0.25—1.0千克、尿素2两,拌匀后回填入坑,然后覆盖2—3厘米湿润细土即可栽苗。栽苗时根系不能与肥料接触,以避免烧根死苗;先将窝子中间堆成馒头状,将根放在其上,根系向四周分散,覆盖一层细土,再左手提苗,双脚踩土,将根系四周泥土踩紧后堆成距地面10厘米以上的小土堆,浇足定根水。冬春栽植可盖地膜以提高成活率,待日平均气温回升18℃时揭去;秋栽不需要盖膜,但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藤椒喜旱怕涝,必须选择在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

③栽后管理:栽植后根据苗木状况及时定干,在0.6米—0.7米以内将以上多余部分剪除,促使叶芽及早萌发;同时,注意防治虫害,保障幼苗健壮生长。

④肥水管理:藤椒需多种营养,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和锌、锰、铁、钼等微量元素,为保证椒树连年高产,须及时补充养分满足椒树生长和结果的需要。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鸡、猪粪和无毒害物质污染的堆、厩肥等)为主,根据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肥料使用准则,藤椒允许使用的肥料有农家肥:包括粪肥、厩肥、堆肥、沤肥、泥肥等,其中粪肥、厩肥,如人畜、禽粪便必须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才能施用,泥肥、堆肥、沤肥等必须未被污染。商品肥:包括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要求必须经检验合格的正规产品。施肥次数和数量:一般每年施3次。1月份施一次,根据藤椒树体大小每株施有机肥0.1—0.2千克。3月中下旬施一次,每株施有机肥0.15—0.2千克。采果后于白露前施一次,以有机肥为主,如水粪,每株施3—4瓢,加有机肥0.15—0.2千克。每次施肥时,可根据土壤的肥力条件和椒树的长势情况在以上范围内酌情加减。

⑤整形修剪:当年栽植的幼树采取主枝长放,其余枝打尖,促发侧枝第二年结果;成年树采果后修剪,剪去病虫枝、重叠交叉枝、徒长枝和纤细枝,要适当控制树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5米,以有利于采果、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⑥病虫草害防治,按绿色食品种植要求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蚜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40%矿物油乳剂,涂在主干上部外用塑料薄膜包扎,涂干;4—5月份,用吡虫啉在树上喷药。

蚧壳虫:夏季或冬耕时,挖除树冠下土中的白色卵囊,进行销毁;早春可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杀越冬蚧;可戴粗帆布手套或用草把抹杀树干周围的初孵若虫;修剪病虫枝并烧毁;保护利用天敌,抑制蚧壳虫发生。

螨虫:生长季节控制虫口密度,可喷施哒螨·三唑锡或自制大蒜、辣椒水进行喷杀。在成虫出蛰盛期,可喷0.3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把成虫杀灭在产卵前。

杂草:以人工或机械除草为主。

⑦生产记录:合作社和种植户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记载使用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采收日期等。生产记录保存两年。

(4)产品收获:采摘时间一般确立在夏季入伏时节,可根据当年气候和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确保鲜藤椒的香麻品质。宜选择晴天采摘;采装工具宜用竹篓、竹兜;采收鲜果,应避免阳光暴晒和雨水淋湿。采摘时应当轻摘、轻放、轻装,避免果皮油腔破损。验收标准:每穗带实果柄不得超过1厘米,品种一致,无黑枝条、无虫害、无油果、无水浸泡和变质果、无杂物。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