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2 10:01
《崔枢还珠》(Cui Shu Returns the Jewelry)是宋代王谠创作的小说。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①同止②。其人得疾,既笃③,谓崔曰:“荷④君见顾,不以外夷⑤见忽。今疾势不起,番⑥人重土殡,脱⑦殁(mò),君能终始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⑧,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⑨州邑以自给,奈何忽畜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⑩于阡陌。
后一年,崔游丐(11)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12)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毫来追捕,崔曰:“傥(13)窀穸(14)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15),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16),有清名。
①海贾(gǔ):到海上经商的人。
②同止:住在一起
③笃:(病)重
④荷(hè):受,承蒙
⑤外夷:指外国人或非汉人的少数民族。
⑥番:指外国和西北、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
⑦脱:如果。
⑧缗(mín):一千文铜钱串在一起为一缗。万缗,万贯钱。
⑨巡:来往。
⑩瘗(yì):埋葬。
(11)游丐:在外谋生
(12)勘:调查
(13)傥:假如。
(14)窀穸(zhūn xī):墓穴。
(15)幕:幕僚。
(16)主文柄:掌握考选文士的权利。文柄,指任秘书监。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我们家重土葬,如果我死了,你能始终如一照顾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接受了。他说:“我一旦考上进士,所需自有官府供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说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
崔枢,唐顺宗时曾任中书舍人,他做官以品学兼优而著称。
在这则小故事中,崔枢差点受了牢狱之灾,但他当初把商人的珠宝放入商人灵柩之时也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料到会有被追捕的事情发生。而是觉得自己尽心帮助朋友是应该的,而不应受到如此厚重的回报。仅此而已。本来,他热心的尽心的照顾了人家,人家又是自愿馈赠的,按平常人看来是受之无愧。但崔枢却觉得受之有愧,这就是他的不平常之处。他所以觉得受之有愧,是思衬到自己的本分,并能安分。
不少人被财物绊倒,考究起来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在接受财物时没有思衬一下自己的本分和安分。有些人也思衬到了,但是认为我帮了你的忙,帮你赚钱,帮你升迁,所受应该,甚至伸手索取。这些人并没有真正思衬到自己的本分上:自己何德何能,如此神通广大地能“帮助”别人发财升官?不就是自己身居官位,手中有权吗?
在钱财面前忘了本分,不安于本分,迟早会出事。崔枢不忘本分,安于本分,虽官居高位,可清廉之名留世,堪称本分的经典。
相关链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论语·里仁》)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北齐、刘昼)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