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4 06:00
川主是流行于中国巴蜀地区(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以及其它巴蜀移民聚居地的重要民间信仰,起源于唐朝及之前四川地区对于秦蜀郡太守李冰及二郎神的信仰崇拜,是一种以巴蜀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求川主以保佑巴蜀免于水旱灾害。
川主,又称川祖,灌口神。是流行在中国西南以四川为中心并在周边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地的许多地方曾广泛存在的一种类水神信仰。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展的破四旧运动之后,川主崇拜一度基本消失。
川主一说是秦朝蜀太守李冰及其次子李二郎,一说是隋朝嘉州刺史赵昱。
《蜀都碎事》:“蜀人奉二郎甚虔,谓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黄,旁立从擎鹰牵犬。”
《灌口二郎初显圣》:二郎神,思德馨也。礼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能捍大灾御大患者则祀之,洒沉澹菑,禹之明德远矣。三代以降,远续禹功而大庇民者,其惟蜀之二郎乎。香火千年,蜀人尊为川主,思其德而歌舞之宜矣。
《甘棠小志》:川主二郎神封号始于宋初。
清代史学家、理学家、文学名家纪大奎:“或曰:是商末杨戬也。因有八九元功,或李或赵,随时托化,以昭灵异,以福生民,故在蜀则为川主。”
[清]《蜀故》卷二十一神异:二郎神,李冰之子也,蜀中祀之,谓之川主。
[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川主”条: 隋青城人赵昱,与道士李旺游,屡征不起。后炀帝辟为嘉州守...唐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庙祀灌口。明皇幸蜀,封赤城王。宋张咏治蜀,蜀乱,屡得神助。蜀平事闻,封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祈祥品经》卷四、川主济源尊经:
“道言川主之名,二郎神也,北宋至今,天下人民,极崇敬二郎,推历三种之传,一出朱子语类(缺)文献言,李冰及次子,即二郎神....二自隋隐士赵昱(煜)....灌口立庙祀伊,人称二郎神,唐玄宗追封赤城王,北宋真宗追封清源妙道真君,三有云,隋末天下大乱,伊弃官不明,嘉卅河水泛滥,人见伊骑马过河,穿越重々大雾,有云伊斩杀逆贼,挽救城池,据东京梦华录,北宋都城汴京,立神保观,俸二郎神,参拜者络绎不绝,伊生日六月二十四日,前.日起天子及臣民,陆续敬献,或有音乐锣鼓,火炮铁炮,或戏剧跳坛,有借宿庙中,争烧清晨一炷香,当今杂耍技艺,抬神行香借供,另据封神演义,杨戬即二郎神,西游记中二郎神,伊嚎天犬足智善战,生摛孙悟空,醮会劈山救母,亦云二郎...”
春秋战国时,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秦国的蜀郡守。他上任后,正逢岷江江水暴涨,淹没了大片田地、庄稼。而下游东边,又缺水灌溉,稻谷干旱如柴,人畜饮水奇缺。为寻求治水办法,李冰来到玉垒山等地察看,发现了一条没有凿通的干沟。仔细打听,得知此沟原是古蜀国鳖灵当年治水的遗迹。鳖灵曾想打通此沟,把河水分成两股,既疏导上游江水,扼止岷江恶水,又可灌溉川西坝子数万亩良田,造福民众。李冰十分叹服鳖灵的主张。但是,开通此沟,需劈开玉垒山石岩,修筑引水灌溉水渠,工程十分浩大。
李冰通过实地勘察,采用当地民间烧岩炸石的方法。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劈开了玉垒山,打通了岷江水道,根治了连年不断的水灾,使成都平原的亿万良田,得到灌溉,广大百姓受益匪浅。后人为纪念李冰的伟大功绩,奉李冰为川主、灌口神,建祠祭祀。并在玉垒山修庙,取名“伏龙观”。
“川主”另一位叫赵昱,系隋朝嘉州(今乐山)刺史。任上,犍为水蛟作乱,致使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害。为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赵昱毅然率领全城军民,前去降妖。并亲自持剑跳入水中,与孽蛟作殊死搏斗。终于在两岸军民呐喊助威下,力斩千年老蛟,平定水患,拯救了千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后人为纪念其斩蛟治水功绩,在灌品立祠相祭。因赵昱在家排行老二,人称二郎,故亦称赵昱为灌口二郎。唐玄宗幸蜀,特封赵昱为“赤诚王昱应侯”。宋真宗出于对赵家本姓的推崇,特追封其“清源妙道真君”。民间则奉为川主,庆坛时均以坛神崇祀。
川主信仰的祭拜场所是川主庙(亦称为川主宫、川主寺、川王宫、二郎庙、清源宫、万天宫、惠民宫等)。清朝川主庙遍布四川省(含今重庆市)内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便超过500处。在川渝之外的川主庙则同时还兼有川人会馆的功能。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川主信仰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