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

更新时间:2023-12-16 10:20

无色针状结晶,熔点80-82°(显微测定),沸点190°。具有特殊异臭,有吸湿性,易升华。易溶于热水、石油醚,溶于氯仿、稀盐酸,微溶于乙醚,不溶于冷水。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川芎嗪

中文别名:川芎嗪,四甲基吡嗪; 2,3,5,6-四甲基哌嗪; 2,3,5,6-四甲基; 2,3,5,6-四甲基吡嗪;

英文名称:Tetramethylpyrazine

英文别名:2,3,5,6-tetramethylpyrazine; Pyrazine, tetramethyl-;

CAS号:1124-11-4

分子式:C8H12N2

分子量:136.19400

精确质量:136.10000

PSA:25.78000

LogP:1.7102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或粉末

密度:1.08

熔点:77-80 °C(lit.)

沸点:190 °C(lit.)

闪点:128-130°C/200mm

折射率:1.503

稳定性:稳定。与强酸、强氧化剂不相容。

储存条件:在一个密闭容器存储。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不相容物质。

蒸汽压:0.671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符号: GHS05 GHS07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302; H315; H318; H335

警示性声明:P261; P280; P305 + P351 + P338

海关编码:29339990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22

安全说明:S26-S39-S24/25

RTECS号:UQ3905000

危险品标志:Xn

生产方法

由丁酮与亚硝酸乙酯缩合生成丁二酮单肟,再经还原、环合而得甲甲基吡嗪。环合反应产物进行水蒸气蒸馏,馏出物冷却、结晶、过滤,得四甲基吡嗪粗品。精制时采用水重结晶和活性炭脱色。制备其盐酸盐时,可将其在丙酮中滴加含15%-20%氯化氢的乙醇溶液成盐。

用途

用作调味剂、酒精饮料的甜味增强剂、卷烟的矫味剂和增补剂。

药物说明

药理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川芎嗪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并使心率减慢,增加心脏灌流量及降低全血粘度,缓解兔和大鼠离体主动脉痉挛性收缩,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保护作用。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抑制TXB2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促进前列环素和6-酮-前列腺素F1的产生。

2.增加冠脉流量 川芎嗪可剂量依赖性增加冠脉流量,川芎嗪7.5、15、30mg/kg给麻醉犬静注,均使冠状血管扩张,增加冠脉流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细胞内钙调素含量,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3.扩张外周血管和降低血压川芎嗪扩张肺血管、抑制急慢性缺氧引起的大鼠肺血管收缩和肺动脉升压反应,抑制缺氧时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和右心室肥大。对右心室士无明显影响,对失代偿期肺心病患者,可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的平均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促进离体肺动脉合成PGI2,舒张肺动脉,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麻醉犬血管阻力,增加脑、脑动脉及下肢血流量。舒张家兔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和兴奋交感神经中枢,使正常血压兔、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性急性高血压兔的血压降低,剂量依赖性增加肾血流量,并且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4.改善脑循环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减轻神经元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改善神经体征,对完全性脑缺血有短期改善效应,并且有一定程度的促进脑复苏作用,拮抗脑缺血后体循环与肺血压升高,减轻KCN造成脑缺氧,双侧结扎颈动脉造成脑缺血所致大、小鼠的脑组织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增高,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脑缺血时血小板的激活,纠正TXA2-PGI平衡失调,调理脑微循环障碍。

5.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川芎嗪体外对ADP、胶原、凝血酶诱导所致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强烈抑制作用,抑制血小板丙二醛的生成,但对外源性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川芎嗪通过增加血小板cAMP含量,调节TXA2/PGI2的平衡,置换其膜上Ca,使膜负电荷增加,从而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对抗凝血酶诱导的单核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聚集,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中磷脂酰肌醇-4-磷酸(PIP)激酶和20K蛋白质磷酸化。川芎嗪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加快,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

6.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川芎嗪有效地减轻家兔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的损伤,减少渗出,阻抑新月体的形成,使蛋白尿减少,改善肾功能。其机制与影响前列腺素代谢,抗血小板作用,减少活性氧产生,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改善机体的Zn、Cu、Ca、Mg的代谢紊乱有关。减轻甘油所致家兔肾功能衰竭,使肾血流量维持正常,或加速其恢复,提高肾髓质内PGA2和PGE1水平,使肾小管钠重吸收功能保持较高水平,增加肾衰患者血流量,提高对肌酐的清除率,并降低环孢素A所致肾中毒。

7.改善微循环 川芎嗪可改善实验性微循环和血瘀障碍,增大毛细血管口径,改变血流流态,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开放毛细血管数增多,并可抑制白细胞游走。

8.对呼吸系统作用 川芎嗪对白三烯C4、D4,组织胺、前列腺素F2α、消炎痛等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条、肺主动脉条和过敏肺组织等平滑肌痉挛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乙酰胆碱所致的肌肉痉挛无拮抗作用。保护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肺水肿,显著提高存活率。对胰蛋白酶气溶胶所致豚鼠肺气肿,有较好防治作用,体外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防止分解弹力纤维,体内增加哮喘豚鼠外周血小板数量,抑制β-TG、PF4、TXB2的释放和分泌,增加血浆6-酮-PGF1α含量,从而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明显改善哮喘豚鼠的发作程度。

9.抗肿瘤川芎嗪显著抑制B16-F10黑素瘤的转移,轻度抑制K562/S细胞DNA合成,显著增强K562/ADM对阿霉素及小鼠抗药艾氏腹水癌的敏感性。其机制是降低肺转移小鼠血浆TXB2含量,增强NK细胞活性。

10.增强免疫功能川芎嗪显著提高大小鼠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提高淋巴细胞ANAE检测的阳性百分率。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和SRBC抗体的形成,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受佛波醇(PMA)刺激后产生的呼吸暴发全过程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11.抗放射损伤及放射增敏 川芎嗪可减少放射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肺纤维化、皮肤纤维化、肠粘连、减轻小鼠放射性肺炎。降低肿瘤细胞表面活性,改变癌症患者血液循环的“交凝状态”,与放疗药物配合,可改变瘤周围组织及瘤体的微循环,使瘤细胞不易粘成团而在血流中单个被杀灭,还可增强放射部位的血供和氧供,抑制纤维母细胞亢进的胶原合成作用。

12.其他 川芎嗪明显抑制心包及心外膜的增厚、纤维组织增生,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调素含量,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生长、分裂,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相对血流量及灌注量,减轻胰腺病理形态损伤,提高存活率。机制是纠正AP时TXA2-PGI2失衡,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对环孢素A(CsA)引起胰岛β细胞毒性有良好保护作用,减轻CsA引起的尿、血栓素B2和尿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值的升高。对血管神经皮瓣移植术具良好的抗凝作用。

不良反应

口服偶有胃部不适、口干、嗜睡等。

适应症

用于缺血性中风、胸胁刺痛、跌打肿痛、头痛、高血压、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偏头痛、缺血性脑病等。

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极少数妇女经期提前,经量增多,一过性GPT增高,偶有药热或药疹发生。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脑水肿者或小量脑出血与闭塞性脑血管病鉴别困难时慎用。避光密闭保存。

用法用量

1.口服:磷酸盐片剂每次2片,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2.肌内注射,磷酸川芎嗪一次50~100mg,一日1~2次,15天为一疗程。穴位注射:选3~4个穴位,每穴注射磷酸川芎嗪12.5~25mg或盐酸川芎嗪10~20mg,隔日1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3.静脉滴注:一次磷酸川芎嗪100mg或盐酸川芎嗪40~80mg,用5%葡萄糖液250~500ml稀释后滴注,一日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

临床应用

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的作用。 用于闭塞性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脉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