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市场

更新时间:2023-02-09 17:04

生产资料市场是进行生产资料交换的场所。它与消费品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这个市场的购买者主要是生产性企业,而不是个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制造其他商品,而不是为了个人或家庭消费。因此,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品市场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

市场介绍

生产资料市场是指为了生产或再生产的需求而购买或准备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者群体。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共同构成社会物质资料即社会总产品。 生产资料就其本来含义而言,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总和。包括未经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也包括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设施,如原材料、能源、机器、厂房等。 然而,从生产资料市场角度而言,生产资料是指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的、用于生产建设物质资料的总称,通常表现为由工业部门生产加工的、提供于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工具、量具、刀具等。生产资料是构成生产力的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市场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开拓生产资料市场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特点

需求引申性

列宁曾指出:“生产消费(生产资料的消费)归概到底总是同个人消费联系着,总是以个人消费为转移的”。因为个人或家庭需要洗衣机.才促使洗衣机制造商对钢材、电机、设备等生产资料产生需求。可见,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最终取决于生活资料市场的需求,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以生活资料市场的需求为基础。生活资料市场需求的增减变化,往往会导致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的相应变化,甚至剧烈的变化。因此,一名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在经营生产资料市场时.绝不会忽视生活资料市场的变化,而是时刻关注和预测生活资料市场的变化动向,准确判断生产资料市场的相应变化趋势,超前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

构成生产资料市场的消费者群主要是生产企业等法人团体,不像生活资料市场是以个人或家庭购买的形式出现。其购买的目的不同于生活资料市场用于个人或家庭消费,而是用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生产出其他商品或劳务,以实现购买团体的营销目标。如自行车制造商购买钢材、设备等生产资料就是出于生产自行车的需要。

相对稳定性

生产资料市场的稳定性特征表现为短时间内,市场波动不大,对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反应较为迟钝,需求价格弹性小。这是因为:

(1)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相对稳定。

(2)价格机制对生产资料市场的调节效应低。

购买量大次少

受生产企业的周期性及规模化特点的影响,生产资料市场的购买频率低,次数少,批量大,购买者相对集中。

交易方式

为了避免双方利益受损,维护购销活动的正常进行,生产资料的购者与销者之间,经常以合同的形式缔结购销合同,确保各自的营销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理智购买

生产资料市场具有购买数量大、技术复杂、金额大的特征,决定了生产资料购买者不能像消费品市场购买者那么冲动或盲目,而是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比较,熟悉待购商品的技术与性能的基础上,由专家和行家拍板决策,理智购买。因为决策失误,不仅造成大量投入资金的浪费,而且影响企业生产的有效进行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成本与定价,影响企业最终经济效益,严重的失误会使企业因此而破产。因此,生产资料市场的购买需要相当慎重与理智。

需求性质

这是农业生产季节性特征决定的。即要求以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为转移,保证不违农时,满足供应。同时,不同地区受不同气候、土壤、地势等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与供应的方式和时间都会有所不同。

分类

工业生产

主要指进行各类工业生产所需的物质要素交换的市场。这个市场又可分为直接工业品市场间接工业品市场

直接工业品市场是指经过生产加工能够转化为产品的物质要素的市场。包括:

(1)原料。指虽未加工但可以经过制造程序变成产品实体的一部分工业品,如原油、原煤、矿石、农产品原料等。

(2)半成品。指已经过部分加工程序,变成产品实体的一部分工业品,如棉纱、钢、铁。

(3)零部件。指经过加工用于整机装配的工业品,如电机、轴承、轮胎等。

生产资料市场

间接工业品市场,是指用于加工和生产产品的物质要素的交换市场。包括: (1)主要设备。即生产所需的主要工业机械装置,包括厂房建筑、交通运输工具、电子计算机、重型或大中型机械设备等。其特点是价值大,使用时间长,属于购买者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2)次要设备。即处于辅助地位起辅助作用的设备,如工具、模具、小型电机、打字机、复印机、手推车等。此类产品多属于标准化、通用化产品,价值低,使用时间短。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是指进行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质要素交换的市场。包括:农业机械设备、中小农具、半机械化农具、种子、化肥、农药、耕畜等。

面临问题

1.要充分重视国际经济与市场变化的挑战。

首先,生产资料是一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呈加速趋势,由美国到西欧、日本、东南亚以至中国,时间越来越短。目前中国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广阔的市场吸引国外资本,但是能源与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已呈上升趋势,中国将面临着印度等一批新兴国家的挑战。如果人们不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转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加快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将很快失去自身的优势,世界制造中心地位转瞬即逝,新型工业化道路更趋艰难;

其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跨国流通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管理、信息方面的强大优势,快速抢滩中国市场,中国流通业面临严峻考验。沃尔玛现象说明,流通产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引领生产、调整结构、配置资源、促进消费、抵御风险的强大功能,流通企业正在逐步取得对制造商、供应商的支配地位。尤其是石油、钢铁等关系中国经济命脉战略资源的流通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将始终处于低附加值的末端;

再次,中国生产资料参与国际竞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将日益增多。中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贸易摩擦问题,大大影响中国贸易发展步伐。

2.通缩苗头不可轻视。

2005年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并从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反映出市场需求增势减弱的势头。生产资料价格属于先行指标,价格的持续走低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能传导到最终消费品市场,并对居民消费价格产生影响,形成新的通缩。

3.部分资源性产品比价关系不合理。 成品油、水、电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滞后,价格水平国际市场相比长期偏低。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偏低加剧了供求紧张的矛盾,也带来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上升的压力。

4.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形势有加速之势。 如钢铁、氧化铝、焦炭等部分生产资料商品已经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趋势,而部分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甚至煤炭也在向供大于求方向发展。由于这些产品相关的行业近两三年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增长,今年及至今后一定时期必然出现产能集中释放和产量持续增加,并带来市场价格持续下降、企业亏损增加、同业竞争加剧、银行呆坏账增加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5.市场发展不稳定因素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进入2006年,伊朗的核问题和尼日利亚局势动荡不安预示着国际石油市场仍将在动荡之中。

应对措施

1.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调控水平。

生产资料市场运行将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供大于求,二是市场需求对出口的依赖性较大,三是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全年价格总水平将降至3%以下。为保持市场的平稳运行,要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资料市场的监测与调控,着重做好生产资料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衔接工作,密切跟踪了解生产资料进出口动态情况,防止和避免进出口贸易出现较大起伏;进一步加强国内市场重要资源性产品的供需衔接和平衡工作,努力抑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2.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前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规模偏小,市场份额仅占28.4%,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差较大。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档次和水平,以扩大农村生产资料需求。

3.大力创新流通业态,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中国生产资料批发业态还十分落后,主要采取“一买一卖”的传统交易方式服务链价值链短,流通附加值低。要根据不同类型产品的流通特点,有重点推进经营业态提升。加大推进汽车零配件、建筑装饰材料连锁超市业态建设。大力促进金属加工配送业发展,加快发展散装水泥配送,促进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由单纯的贸易向加工配送、物流配送方向发展。

4.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中国目前有生产资料批发市场6545个,销售额近万亿元,占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额的8.8%。但交易方式比较落后,信息手段滞后,服务功能单一。要加快制订批发市场改造和提升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实行分类指导。建材装饰等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市场应向连锁超市发展,建在城市边缘的金属材料等市场应向城市配送中心发展,建在铁路与公路、机场与公路枢纽上的市场应向区域物流中心发展,变交通枢纽为物流枢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