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17 14:30
工作贫穷(英语:Working poor),又称在职贫穷、穷忙族、薪贫族、勤劳贫困阶级、工作贫困阶级,是指拥有固定工作但相对贫穷(例如收入低于特定贫穷线)的人士。有别于失业者,他们虽然有得到工资,但工资的金额不足以维持一个合理的生活品质。
相对于失业人士,政府较难对工作贫穷人士提供合适的支援。而工作贫穷的家庭,因缺乏资源为子女提供好的教育机会,较易使贫穷问题延续至下一代,造成跨代贫穷。当工作贫穷扩及高学历的年轻人,代表社会制造出一整个失败的世代,而高学历者应付贫穷的方法为不生育,将会造成低生育率的后果,而低生育率也会打击内需,造成恶性循环。
台湾在2012年,根据主计处的统计资料,在台湾未满30岁、30至34岁、35至39岁三个组群的平均年所得,都低于15年前的水平。但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已是15年前的16%以上。对于整个青年就业人口都有落入在职贫穷的风险,台湾媒体有一个新名词“青贫族”。
台湾因油电双涨导致的物价上涨,与炒房的房价高涨,为存钱买房、贷款,必排挤消费、生活、教育等费用支出,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许多年轻人成为穷忙族。
日本如下表为日本调查21世纪前10年间收入阶层分布变化表,年薪400万日圆以上的人数皆为下降,而低薪群的人数却增加显著。
资料出所:日本民间给与実态统计调查(国税厅)
针对工作贫穷,有人提倡以最低工资解决这个问题,但因其也有不少缺点,因此没有很多国家实施;而且实施最低工资也不一定能舒缓工作贫穷的问题,例如台湾的最低工资(时薪103元/2012年起实施)离实际合理工资还有一大段距离,但台湾仍有相当部分的时薪制工作低于基本工资。另外,部分雇主也会规避最低工资或劳基法规,主要方法是使用责任制,强迫加班但不给加班费,另外也大量使用时薪制、人力派遣劳工、低薪实习生以及业务外包,医院及慈善团体喜好使用志工来节省成本、但也容易增加在职贫穷。
为减少在职贫穷,也必需立法限制责任制、派遣制度、志工及实习,并有效执法、处罚违法雇主。台湾医疗及慈善机构利用志工名义变相规避劳动法规、并造成工作机会缩减的情形亦时有所闻。
在税制上不奖励雇用外劳或产业外移,并要求医疗及慈善机构尽避免以志工取代聘雇给薪劳工,可以增加本国人民的工作机会;以供需原理论,增加工作机会可以提高受顾者向雇主议价的能力。
而由于医疗及房屋经常是非富裕者的重大负担,因此有效的打房政策、全民健保都可以降低人民负担,进而降低生存成本、人民省下来的钱也会投入消费、扩大消费市场及就业率。
改变社会对工作者的态度也是减少工作贫穷的方法,例如有许多工作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容易造成职业伤害、甚至薪水低,因此造成年轻人不愿意投入,而有高失业高缺工的问题;但只要加薪并改善工作环境(例如职场严格禁烟、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并教育职场前辈不能过度倚老卖老,让新人只需要努力熟练技能、而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的经营职场人际关系),提高该工作的形象,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或是政府实施社会救助制度:
提供实用、高品质且廉价就业训练、学校教育
提供全民健保、医疗补贴
提供数量多品质高的廉价住宅
提供足够的生育津贴、托育补助,最好能给予养育子女者更高的住宅补贴
提供实质的薪资补贴,或是指定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如食品)的消费券
提供劳务补贴,例如对于非富裕阶级使用本国看护、钟点佣人等补贴其薪资,对于慈善机构也可以提供劳务补贴及监督其对志工的使用,让多数志工能获得接近营利事业标准的薪水,这样私人企业必须给予较佳的条件才能找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