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质量控制

更新时间:2023-01-07 18:16

工序质量控制是指控制工艺过程、防止出现废品的管理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抽查和分析工序产品质量,从中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加以消除。一般常用控制图、直方图、主次因素图、相关图等统计图表反映质量变异情况。而涉及工序产品质量的因素,如加工零件的尺寸、光洁度等物理应量,一批产品中废次品供数,一件产品上的疵点数等,则作为被控制的目标。抽查产品后获得的这些因素的数据,作为计量(加工的物理度量)控制、计件(废次品件数)控制、计点(疵点数)控制的依据。

定义

工序质量含义

工序质量是指当前工序的输出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的程度;其包括两部分:本工序的产品质量特性的符合程度;本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的因素的符合程度;属于制造质量的范畴;优劣判断:符合性质量。

工序质量控制含义

工序质量控制是指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所进行的活动。工序质量控制是利用各种方法和统计工具判断和消除系统因素所造成的质量波动,以保证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内。

方法

由于工序种类繁多,工序因素复杂,工序质量控制所需要的工具和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场工作人员应根据各工序特点,选定既经济又有效的控制方法,避免生搬硬套。企业在生产中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自控;二是工序质量控制点;三是工序诊断调节法。

自控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得到数据后,将数据与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相对比,根据数据来判定合格程度,作出是否调整的判断。操作者的自控是调动工人搞好产品质量的积极性,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日常控制应是监视工序能力的波动,检测主导因素的变化,调整主导工序因素的水平。通过监视工序能力波动可得到主导工序因素变化的信息,然后检测各主导工序因素,对异常变化的主导因素及时进行调整,使工序处于持续稳定的加工状态。

按一定的间隔取样,通过样本观测值的分析和判断,尽快发现异常, 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使工序恢复正常的质量控制方法,称为工序诊断调节法。尽快地发现工序状态异常,就是所谓的工序诊断;寻找原因,采取对策,使工序恢复正常,就是所谓的工序调节。工序诊断调节法,适用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的生产过程。

主要工序因素

  主要工序因素的质量控制,即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就航空产品而言,对这类工序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航空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及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在生产中要加强工序的关键件、重要件制造中的严审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周密的工序质量控制,尤其是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这类控制很适合于研制和批量生产的军民品的工序控制。其方法是: 

  1、工艺规程的编制。根据企业工艺管理特点,采用细化工艺堆积编制方法,把关键或重要图纸尺寸、技术要求写入工序名称栏内,工序图纸中的关键尺寸、重要尺寸或其它技术要求(如形状、位置公差标量),在该尺寸旁加盖“关键”或“重要”印记。同时要明确工、夹、量、模具的使用及产品检测要求,必要时增订“内控标准”,纳入工艺规程。 

  2、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工艺资料的更改与试机。要求更改慎重,其审批比一般工序规定提高一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其鉴定结论认为可行时方可纳入工艺规程。 

                                                                         

  3、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必须实行“三定”,即定人员、定设备、定工序。实行“三定”前要对操作者进行应知应会上岗考核,只有取得上岗合格证时方可上岗。 

  4、工、夹、量、模具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工位器具配套齐全适用,温度、湿度和环境符合生产规定。 

  5、严格批次管理。批次管理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厂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严格按批次进行的科学管理,它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搞好批次管理,能确保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出厂交付的每个环节,做到“五清六分批”。五清指批次清、数量清、质量清、责任清、生产动态清;六分批指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转工、分批入库、分批保管、分批装配。这样就能使在制品在周转过程中工序不漏、数量不差、零件不混,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能够迅速准确地查出原因,把返修报废的数量和用户使用的影响限制在最低程度。 

  6、检验人员必须执行“企业质量手册”的有关规定,严格首件检验,巡回检查和总检,并监督操作者严格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操作,测量和填写图表,对不执行者,有权拒绝检查和验收。

原理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在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 (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工序因素

主要工序因素的质量控制,即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就航空产品而言,对这类工序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航空企业都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及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在生产中要加强工序的关键件、重要件制造中的严审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和周密的工序质量控制,尤其是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这类控制很适合于研制和批量生产的军民品的工序控制。其方法是:

1、工艺规程的编制。根据企业工艺管理特点,采用细化工艺堆积编制方法,把关键或重要图纸尺寸、技术要求写入工序名称栏内,工序图纸中的关键尺寸、重要尺寸或其它技术要求(如形状、位置公差标量),在该尺寸旁加盖“关键”或“重要”印记。同时要明确工、夹、量、模具的使用及产品检测要求,必要时增订“内控标准”,纳入工艺规程。

2、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工艺资料的更改与试机。要求更改慎重,其审批比一般工序规定提高一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其鉴定结论认为可行时方可纳入工艺规程。

3、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必须实行“三定”,即定人员、定设备、定工序。实行“三定”前要对操作者进行应知应会上岗考核,只有取得上岗合格证时方可上岗。

4、工、夹、量、模具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工位器具配套齐全适用,温度、湿度和环境符合生产规定。

5、严格批次管理。批次管理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厂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实行严格按批次进行的科学管理,它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搞好批次管理,能确保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出厂交付的每个环节,做到“五清六分批”。五清指批次清、数量清、质量清、责任清、生产动态清;六分批指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转工、分批入库、分批保管、分批装配。这样就能使在制品在周转过程中工序不漏、数量不差、零件不混,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能够迅速准确地查出原因,把返修报废的数量和用户使用的影响限制在最低程度。

6、检验人员必须执行“企业质量手册”的有关规定,严格首件检验,巡回检查和总检,并监督操作者严格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操作,测量和填写图表,对不执行者,有权拒绝检查和验收。

工序质量

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设置原则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尔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

影响因素

1。人的行为

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如对高空作业、水下作业、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重型构件吊装或多机抬吊,动作复杂而快速运转的机械操作,精密度和操作要求高的工序,技术难度大的工序等,都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对操作者全面进行考核。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

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S)量和含磷(P)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N级钢筋可焊性差,易热脆,用作预应力筋时,应尽量避免对焊接头,焊后要进行通电热处理,又如,石油沥青卷材,只能用石油沥青冷底子油和石油沥青胶铺贴,不能用焦油沥青冷底子油或焦油沥青胶铺贴,否则,就会影响质量。

4。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筋张拉,在张拉程序为,要进行超张和持荷2min。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减少钢筋的松弛、孔道摩阻力、锚具变形等原因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持荷2min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在操作中,如果不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就不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若张拉应力控制不准,过大或过小,亦不可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这均会严重影响预应力的构件的质量。

5。施工顺序

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否则,就会失去冷强。屋架的固定,一定要采取对角同时施焊,以免焊接应力使已校正好的屋架发生倾斜。升板法施工的脱模,应先四角、后四边、再中央,即先同时开动四个角柱上的升板机,时间控制为10s,约升高5~8mm为止,然后按同样的方法依次开动四边边柱的升板机和中间柱子上的升板机、这样使板分开后,再调整升差,整体同步提升,否则,将会造成板的断裂。或者采取从一排开始,逐排提升的办法,即先开动第一排柱上的升板机,约10s,升高5~8mm后,再依次开动第二排、第三排柱上的升板机,以同样的方法使板分开后再整体同步提升。升板脱模是升板法施工成败的关键,若不遵循脱膜的顺序,一开始就整体提升,则因板间的吸附力和粘结力过大,必然造成板的破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