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7 10:43
工艺礼品是对有一定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品的总称。它包括的种类很多,有漆器工艺礼品,陶器工艺礼品,瓷器工艺礼品,民间工艺礼品,木雕工艺礼品,桦树皮工艺礼品,麦秸工艺礼品,工艺美术礼品、票证等。按材质还可分为锡器、水晶、炭雕、玉器、陶瓷、琉璃、纸质等工艺礼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一)木头
的特性及选材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
。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着色处理,以加强量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纹的流畅、木纹的肌理,作一些较抒情的作品。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木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十分重要。
二木材的干燥处理
1、人工干燥: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根据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干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仅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发脆失去韧性容易受到损坏而不利于雕刻。通常讲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2、自然干燥:将木材分类放置通风处(板材、方才或圆木),搁置成垛,垛底离地60cm左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或数月,才能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
3、简易人工干燥:一是用火烤干木料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料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或烘干。这两种方法干燥时间可能缩短,但侵水后的木材容易变色,有损木质。
三刀具的应用
刀具是从事木雕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在木雕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刀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练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刀具及用途。
1、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大型号用来凿大型的木雕,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刻线,有强烈的木趣刀味。
2、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
3、斜刀:刃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斜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
4、中钢刀:刃口呈三角型,因其锋面在左右两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因此用里推压越重,三角刀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版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有敲锤、斧子、锯子、木锉。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
四雕刻技法
所谓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如今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惊心动魄,但如处理得当,也可能因险象环生而喜悦。同时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运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木雕艺术创作中,是心理多变而复杂有意义的过程。优美的刀法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心灵与技巧的产物,刀法也如此,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木雕步骤:
1、通常要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
2、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凿粗坯:可从下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凿细坯: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列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 条已趋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
3、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4、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着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一只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们的特点是覆盖性小,有较强的渗透性。油画的丙烯颜料不宜使用。
木雕着色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木质和花纹在颜料的覆盖下还依然可见,有些木纹通过着色更加清晰。所以在调配颜色时不宜过厚,颜料与水的比列是30:1,要适当的稀薄,呈透明状。这样即使多上几遍,木质也不会被覆盖住,如果颜色调配得当,上色的刷笔含水量不宜过多,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有些深凹处积淀颜色易产生不均匀的效果。
着色不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木质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上色时要酌情而定,要求尽量体现出作品内容形式的需求,并符合天然木质的种种美感。
木雕上色不要马上擦光。一定要等干了(约12小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使劲擦拭直至产生均匀的光泽,达到手感光滑。有的作品可以视情况擦漏一些,使木的底色稍有显露,形成丰富的色彩感觉,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层次感。
当我们雕完了一件作品,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有如孕育生命的诞生,会有一种成功和收获的快感,细细品味似经历一次死与生的过程,这便是创造的魅力,但是真正感受到它的这种无穷魅力,但要真正感受到它的这种无穷魅力,需多雕多练,多琢磨,熟能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紫铜浮雕工艺品
红铜又称纯铜、紫铜。红铜的延展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很好,其中延展性是铜饰的重要特性。红铜的熔点很高,不易铸造,而良好的延展性弥补了这一缺点,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加工成各种造型图案。暗红的金属光泽使其在表达现代感的同时还具有沉稳、高贵的品质,是铜饰中最常使用的材料。
传统意义上紫铜浮雕也称纯铜浮雕,是用红铜薄板作为基材经过手工錾制而成,故又称锻铜浮雕。锻铜浮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得到了空前发展,全国各地经济改革、招商引资的浪潮汹涌澎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各地政府争相仿效的成功手段。铜饰产品因其特有的典雅华贵及几千年深厚铜文化的积淀而大行其道,锻铜浮雕则更是风行全国,小到几个平方米的主体浮雕,大到数百平方米叙事式的铜雕文化长廊,到处洋溢着铜艺文化的气息,彰显着铜艺文化的辉煌。给人已强烈的精神震撼。无疑锻铜浮雕在成功展现地方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及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在宣传地方文化提升地方城市品味的同时,也让相关企业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青铜铸造工艺品—“解州关公”铜像
“解州关公”铜像选用关公故里中条山优质电解铜精铸而成,
具有无以伦比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2011年第六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解州关公”铜像
《诚信关公》被山西省政府选为指定礼品,
漆器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中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 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如今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指用粘土成型,经700℃—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具有音哑、不透明、吸水等特点。按粘土所含成分的不同,坯体呈白、青、褐、棕等色。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有灰陶、经陶、白陶、彩陶、黑陶等。随着制陶术的发展和提高,其后又出现了印纹硬陶、铅釉陶、三彩陶等。陶器至今仍兴烧不衰。
在陶器上赋与人物形象,花鸟等,并施以不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彩陶。在唐三彩制品中,彩陶常常和三彩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出土的古物中多见,故现今的仿古工艺中常结合使用。其实唐三彩严格来说也是陶的一种。河南洛阳的代表作品---工艺品中除三彩外,还有黑陶(兵马俑)及彩陶和红陶。
著名陶器
中国陶器比较重要的有: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主要是茶具、酒具、文具等实用品;广东石湾的陶器,多系陶塑的人物、动物及花果等陈设品;安徽界首的三彩釉陶;山东淄博的绛色陶;湖南铜官的绿釉陶;四川崇宁的雕镂釉陶和荣昌的素烧陶器;云南建水及甘肃天水的本色陶等。
指以粘土配适量长石、石英(或瓷石)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1300℃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不吸水,釉层较厚达0.1毫米以上,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创制于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浙江上虞“小仙坛”发现东汉瓷窑遗址,对其青瓷残件测试的结果表明,胎色灰白,胎质坚实细致,烧成温度达1300℃,吸水率低于0.15%(已达到现代细瓷吸水率标准),胎的薄层微透光,烧结良好,釉的玻化良好,胎釉结合牢固,釉层厚度为0.1—0.2毫米,淡青色釉,纯正美观,釉面光亮,达到瓷器标准要求。至唐已达成熟,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最著名。宋代制瓷业蓬勃以展,瓷窑林立,名窑涌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所烧的白瓷、青瓷、青白瓷,都各具特色。元以后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有重大发展。瓷器品种丰富,有青白黑紫黄绿红蓝等高、低温色釉瓷以及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装饰的彩瓷。瓷器品类通常分为日用瓷、陈设瓷、艺术瓷等。
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蓝印花布、蜡染、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广义指凡属于器物装饰方面的绘画。狭义指装饰壁画、商业美术中的广告画等。装饰绘画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和一般写实的绘画不同
向客商推荐商品的一种设计美术。运用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介绍商品的性能、特点、用途,包括各种商品造型、装潢、广告,橱窗陈列,及其他有关宣传品的设计制作等项目。
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隅饰纹样(即角隅纹样)、˙边饰纹样、散点纹样、连续纹样(包括˙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印染工艺之一。将织物经线按照设色要求,把不要染色的区段用包裹物包扎,然后进行染色,使经线呈现出一段一段的异色色彩。用它制作的织物,形成一种直向的参差自然的斑纹,别具风格。新疆和田生产的丝绸(又称“爱德力斯”绸),即采用此法织造。
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用漆的历史
中国用漆的历史,可上溯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所出漆碗内外髹以朱色,是已知最早的漆器。其他地区也发现了喇叭形器、觚形器、嵌玉高柄杯等,反映出原始制漆的水平。
广义指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有的器物(如某些木器家具等),除了造型结构,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范畴(或称“立体图案”)。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
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此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比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柳条编
一种用杞柳条制成的工艺品。杞柳亦称“红皮柳”,丛生灌木,枝条韧性强,适于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如箱、盘、篮、玩具等。主要产地为河北固安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一带。
藤编
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利用山藤编织的各种器皿和家具。主要产地广东。历史悠久,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
玉米皮编
建国后北方新发展的一种工艺品。玉米皮质地柔韧,编织提篮、篓、筐、盒、门帘、门毯等各种生活用品,结实耐久。产品中以茶垫最为精美。玉米皮还可染色,能编出十字花、菱形花及文字等多种图案花样。主要产地山东。
草编
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术。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主要品种有河北、河南、山东的麦草编,上海嘉定,广东高要、东莞的黄草编,浙江的金丝草编,湖南的龙须草编及台湾省的草席等。
竹编
一种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嵊县,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贡等。四川自贡艺人龚玉璋的扇子,称为“龚扇子”,所用篾丝,细如绢纱。
著名品种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广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各异。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刺绣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装,枕套、台布、靠垫等生活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亦称“铜胎掐丝珐琅”。特种工艺品之一。一说早在唐代就有此种工艺制作;一说据故宫博物院最早的存品系创于明宣德(1426—1435)间,至景泰(1450—1456)间才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制作工序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复杂细致的是掐丝和点蓝的技艺。品种有瓶、碗、盘、烟草、台灯、糖罐、奖杯等。产于北京。
亦称“铁花”。特种工艺品之一。用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山水、花鸟画的形式,用成挂屏、挂灯。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鹏所创造,以后逐淅流传到北京、山东等地。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唐代一种低 温铅釉陶器的总称。南北朝时期这种釉陶又有所发展,以白釉或黄绿釉挂上了绿色彩带。唐代初期一般是黄彩或绿彩单彩釉,武则天当朝 后这种工艺出现了一个飞跃,即在同一器物的胎体上,同时使用多种 颜色,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彩”器。所谓“三彩”也并不仅限 于三种颜色,除白色(微带黄色)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 蓝色、褐色、翠绿等多种颜色,其实是一种多彩。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颜色中的一种,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 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为“三彩”。因这种彩釉陶器创制于唐朝,故后人称为“唐三彩”。
新疆玉石是中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以和田玉最负盛名,尤其是和田白玉又是和田玉中之最上品。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混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用羊脂玉镌刻的玉雕,是出口的珍品。
铁艺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铁艺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也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出如今17世纪初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盛行时期,一直伴随着欧洲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的欧洲工匠手工工艺制品,有着古朴、典雅、粗犷的艺术风格和辉煌历史,令人叹为观止,流传至今。
木艺,皮艺
木雕、宝石、绘画和民族服饰都是坦桑尼亚旅游纪念品的经典,价格从几美元到上万美元不等。
坦桑木雕分乌木雕(又称马孔德木雕)和油彩木雕(也称伊兰嘎木雕)两种。前者源于莫桑比克北部与坦桑尼亚接壤的林区,以世界上质地最密实的木材之一乌木为雕材,最出名的雕刻主题有家族树、马塞人以及非洲动物等。上乘的乌木雕必须是单材整雕,也就是雕材没有拼接。后者源于乌木雕,但以普通木头为雕材,再涂以重色油彩,主题为手指脚趾不足5个的夸张人物造型。在桑给巴尔还有用柚木雕成的首饰盒和微型门饰。
坦桑尼亚绘画可分为在画布、兽革和树皮上作画三大类。画布类以艾德瓦尔多-廷嘎廷嘎画派著称,此类作品在用白灰膏磨平的画布上用油漆作画,主题多为非洲人、动物或景观等。这种色彩亮丽无立体透视的绘画在东非和北欧西欧十分流行;兽革画系以烙铁在鞣制后的野牛皮光面上烙刻动物形象或几何图形;树皮画则是在椰子树极薄的内层纤维上绘制而成。
坦桑尼亚是蓝中透紫的坦桑蓝宝石的产地。这种宝石1967年被发现,预计2020年将开采殆尽。当前发现的最大坦桑蓝宝石坯石(未经精细切割打磨的宝石)重16839克拉(超过3公斤)。坦桑蓝宝石的国际售价在1克(约5克拉)700到2000美元之间,具体价格视天然成色和切割打磨质量而定。在宝石的珍稀、质美、耐久和价高四大属性中,坦桑蓝仅在耐久性上差些。它在莫氏硬度计上测得的硬度读数为6.5-7,远不及钻石的硬度(莫氏硬度计上的最大刻度为14,钻石在11-13之间),因此坦桑蓝适合制作项链坠、胸针、手镯、耳环和耳钉等,不适合做戒指。
铜器。在中国古代多指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褥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奏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当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利用棉纤维织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之初,到了十三世纪末手工棉纺织技术已在苏皖、江浙等地区广泛传播,蓝印花布工艺也随之得到普遍应用。
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它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
在南通地区,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在明清时期,由于南通当时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棉花和“蓝草”的生长,并且“蓝草”和棉花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地的民间纺织技术又十分发达,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家家可闻布机声,户户都有织布娘。故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古时称为药斑布。《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明清时期,药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间,所以老百姓又称之为浇花布,在这基础上发展至今。蓝印花布最具典型的就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这种蓝白底相交的传统工艺有着繁杂的制作工艺流程。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第一道就是镂刻花版,在牛皮纸上勾出大体的图案,用自制刻刀以刀代笔,进行镂刻,镂刻中有分刻面、刻线、刻点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断刀的刀法,来表现大块图案,这也是蓝印花布中最具典型的刀法,刻线要刻得流畅、通顺,蓝印花布图案中的线又分阴线、阳纹。“刻点”一般用自制的工具舂子来舂,点一般在图案中起装饰作用。除了镂刻以外还有替版,早期用过的版面通过涂色把图案保留下来,再进行镂刻,这样可以反复使用。花版镂空后,经刷桐油加固,分类保存,需要用时就可直接印纺染浆。织好的白布从织布机取下,在印纺染浆之前要洒上水润湿,这为了让白布更好地吸收染浆。蓝印花布的染浆是用黄豆粉和石灰调制的,黄豆粉和石灰的比例是一比七,再加上水调成糊状,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就可以进行刮浆。刮浆时要注意用力均匀,接版时要把布和花版放在边沿,这样才能使版面匀称相接,印好染浆的白布需要两天的时间阴干,待灰浆晾干后,投入缸内染色。
蓝印花布蓝得清纯,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蓝草。据《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出如皋白静,染缸水赋予了蓝印花布灵秀之气。精心养护染缸是祖传的绝活,不传外人。为了保密,染缸人总是在每晚仔细察看染缸水后,及时调整他们的配方。每天凌晨赶在染布以前,都用一种神秘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可以染布,通过头上的油渍和染料融合的多少来判断染料是否成熟,方可以染布。染缸水是蓝印花布的生命之源,染缸人也是染坊中受尊敬的艺人。东方文化的古老和神奇,在蓝印花布的染印技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染好布匹通过晾晒后再进行刮灰。刮灰是第四道工艺,把染色以后的防染浆刮掉。刮浆时特别要小心仔细不能刮坏棉布。染好的布去了浅浮灰浆,密封处露出本色。灰浆块大的地方,灰层在染色的卷动中自然裂开,蓝靛随着裂缝渗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纹理。自然纹理就是蓝印花布艺术的灵魂。
蓝印花布的美是淘洗出来的美,经过反复淘洗再来晾晒。将染好的蓝印花布挂在太阳底下晒的情景,确实叫外地人感到惊奇,一幅幅蓝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而当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悬挂的布匹们则做着优美的舞蹈,给人一种眨眼的功夫就有可能飞上天去的感觉,我们在这些悬挂的蓝印花布前站了很久,欲读出它的清新,读出它缤纷图案下的深厚文化底蕴,读出织就它坚韧质地的江南织女灵巧的手,读出描绘、染制那清纯图案的染布工人乌青的手和美丽的心灵。
蓝印花布有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织锦的华贵。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古象的文样。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饱含着浓郁的乡俗民情。我们说蓝印花布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是它的平民化。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摩擦而发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11世纪,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有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之,至今民间用焉。”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图》所绘的胡琴图与如今的二胡很相似,即卷颈龙首,二弦,用马尾拉奏,并置有千今。
弓弦乐器,虽比其他乐器出现得较晚,但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尤以明清以来,弓弦乐器以“能歌善唱”的特质,为适应地方戏曲伴唱所需,逐渐繁衍出各式各样的胡琴,粗略统计便有50多种:如伴奏梆子戏的板胡、京剧的京胡、粤剧的粤胡、越剧的二胡,其普及程度居于胡琴类的前列。如以琴筒结构分类,皮膜结构的就有11种,板面结构的约有12种。胡琴,音色柔美圆润,擅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可独奏、合奏,可说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便有“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的记载。
到了清代,多种变体胡琴的出现,胡琴遂成为中国弓弦乐器的统称。至于二胡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据考,可能是清末南方民间艺人给取的名字,它最初叫“二嗡子”,“二”是与高音胡琴相比较而言,意即高音第一位,低音第二位;而当时流行京城的京剧,伴奏所用的京胡,它的发音高亢、嘹亮,但为使伴奏更富于层次感,特别加入了发音柔软、比京胡低八度的第二把胡琴。由此分析,从京剧伴奏中排第二位的胡琴,再从它的定弦和音色来看,可否说明胡琴名称的由来。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弦乐器。关于它的由来,有一个浪漫的爱情传说。
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个叫康木巴尔的青年,爱上了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当他向这位姑娘求婚时,姑娘想试试这位青年的智慧,便指着他身边的一棵古松树说:你如果能让松树开口说话,求你求婚,我就答应嫁给你。小伙子百思不得其解。天黑时,小伙子杀了一只羊,把羊肠挂在这棵古松树上,架起篝火烤羊肉充饥,吃饱后就入睡了。
这时,一阵美妙悦耳的声音,轻轻地唤醒了小伙子。他觅声寻源,发现美妙的声音是从古松树上发出来的。原来是热风吹干了挂在树枝上的羊肠,这古松树上有一个洞,微风一吹,羊肠抖动着,便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大自然的启示,使小伙子恍然大悟。他于是锯下一块松树木,在上面也挖了一个洞,再绷上两根干羊肠,用手一拨,果然发出悦耳的声音。到了约定的日子,康木巴尔托着匙形的松木,弹拨着绷在上面的两根羊肠,用这美妙的琴声表达对姑娘真挚的爱情,从而打动了姑娘的心。一对恋人终于结成幸福的伴侣。从此,这种乐器便在哈萨克人中盛行起来。
马头琴和冬不拉一样,是少数民族著名的乐器之一。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其音质悠扬浑厚,适合于表现豪放的情调。
马头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产生于东湖的奚部,因此被叫做“奚琴”或“奚胡”。北宋欧阳修有“奚琴本出奚人乐”的诗句,其中的“奚琴”就是马头琴。清代称之为“潮尔”。
马头琴的产生还有一段故事:赛马会上,赛手苏和的小白马取得胜利,引起了王爷的嫉恨,小白马被害死。苏和怀念心爱的小白马,用木头仿照小白马的样子调出了马头琴杆,用马尾作琴弦,制作了马头琴。粗犷深沉的琴声,抒发了他失去了小白马后忧伤思念的心情,也道出了对王爷的愤恨。牧民们同情他的遭遇,一人唱万人和,马头琴很快就在草原上传播起来。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传承,蒙古族人民对马头琴愈加热爱。
筝,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但同时其他地区亦有使用。历代所用的筝有十二弦、十三弦等多种。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唐宋时筝已经发展定型为十三弦了。传说东晋时桓伊,曾抚筝而歌,讽谏孝武帝不应猜疑有功之臣——宰相谢安。
到了近代,除了以右手三指弹弦外,还发展成双手均可弹奏的新技巧,弦数又扩充为二十五弦,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了。筝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代时,十三弦筝传入日本,至今,日本的弹筝仍保持一千多年的传统,弦数十三,采用丝弦。朝鲜的伽耶琴,是汉朝由中国传入分化发展的,弹奏时一端放在膝上,一端置于地上。筝的每根弦用音柱支撑,其音色优美流畅,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筝由于左手的吟、按、滑等指法的不同,加上右手大指的手法的区别,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如河南派活跃欢快,山东派刚劲有力,浙江派流美清丽,广东潮州派婉转优雅。各流派都有自己的演奏特点,音调与风格也各异,但相互之间又有共同之处。
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奏。琵琶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东汉时期,刘熙在《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后曰琶。”
由此可见,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经过千百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参加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的中低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原来乐器的音译(Sura)。唢呐又名喇叭,在有些地方称为鼓吹。在西晋时期(公元265-420年)开凿于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公元460-494年开凿)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从现存于武氏祠和于1977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印证,早在1800多年前,山东西南(位于济宁、菏泽两地之间)一带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唢呐不但用于独奏,也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在古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它的,在如今的民族乐队中它也是很重要的乐器。
如今的箫,一般都是一根管子做成,被称为“洞箫”。但在古代却是一种编管乐器,即排箫。它历史悠久,《风俗通》上说:“舜做箫,其形参差,以象风翼。”说明那时的箫并不是单管,而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状很像飞鸟张开的翅膀。
据记载,箫有大小之分,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由于竹管长短不齐,吹出来的声音就有高低,“长则浊,短则清”。生活在春秋时代的箫,吹的正是这种直排横吹的箫。成语故事中有“弄玉吹箫”,讲的就是秦公的女儿因箫产生恋情的优美传说。
今日竖吹的单管箫,是从古代的“笛”改造过来的,借鉴了“羌笛”的制作工艺。这种乐器,大约在汉武帝时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最初,它只有四个孔,经汉代京房改造,,才成为五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又多了一孔,便成为今日箫的样子
《风俗通》记载笛子为汉武帝时丘仲所制。马融《长笛赋》则说是出自羌,本四孔,京房加一孔。《说文》在诠释“笛”字时又说:“笛,七孔,羌笛三孔。”《乐府杂录》的记载更干脆:“笛,羌乐也。”杜佑的《通典》中也有“汉灵帝好胡笛”的记录······从这些材料看来,关于笛的起源问题,很复杂。笛这一管乐器的来历,尽管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后,从新疆、中亚细亚一带传入。
笛在外国起源同样很古老。公元14-15世纪间,西班牙殖民者将秘鲁等地的固有文化做了最彻底的摧毁。在这以前,秘鲁人本地的印第安人建立了“印加王国”,印加人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考古学家在出土的印加文物中发现,印加人拥有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很多笛子,而且还有由不同材料(如兽骨和陶土)精工制造的笛。从地理环境看来,这些笛和其他乐器,都是印加人的创造,不大可能由另外什么地方传来。
白水晶:有聚焦、集中、扩大记忆的功能,是所有能量的综合体,称晶王。可镇宅、辟邪、挡煞,净化全身,去除病气,趋吉开运。
紫水晶:开发智能,平稳情绪,提高直觉力、帮助思考、集中念力、增加记忆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给人勇气与力量。代表高洁坚贞的爱情,常做为情侣的定情石。紫水晶在西方国家也代表着「爱的守护石」,能赋予情侣、夫妻间深厚之爱、贞节、诚实及勇气。
紫黄晶:象征着智能与财富,换句话说就是具备紫水晶及黄水晶的双重功效;更可加强第六感。有化解小人的作用。具有调合两种极端能量的功能,最适合合伙事业、亲子沟通、长官部属、情侣、夫妻间的沟通宝石。
紫龙晶:主智能,带来灵感、创意,教人开放心胸,加强对美的鉴赏力。
黄水晶:属理智体,增强个人自信,聚财、主偏财运,常带给人意外之财,属财富水晶。有助于心境情绪平缓,教人按部就班的实际做法。强化肝肠胃及消化器官,尤治胃寒。
幽灵水晶:别称“鬼佬财神”,原因是它的色彩跟美金很相似,而且更名符其实拥有吸引财富的能力,所以它能成为生意人的宠物,有助提高思维,开放心灵,具有招财和高度凝聚财富的力量,属正财,是代表因辛勤努力而累积的财富。强化心脏功能,平稳情绪(紧张、失眠、愤怒、妄想)。对心、肺、免疫系统、胸腺、淋巴腺,心脏病、高血压、呼吸困难有辅助治疗功效。
钛 晶:钛晶也是发晶族群里能量最为强大的, 常象征大吉祥、富贵、如神佛加持。一般钛晶皆具有六大主能量,主财、偏财、人缘、避邪、健康、防小人。(注:身体较虚弱或本身气场虚者,建议不要佩戴)
发 晶:具有强大能量,可加强气势,带给人积极旺盛的企图心、冲劲、胆识,加强一个人的信心及果断力,能带给人勇气,可助人投射出的能量,有助于领导人命令的贯彻与执行。招主财、偏财;可去病气,对筋骨、神经系统有帮助。
红发晶:招主财、偏财;可加强活力,自信心,主健康。调整女性荷尔蒙,帮助治疗妇女病,治疗虚弱、低血压、皮肤没有光泽,脆弱敏感等。止经痛,气血调和,对荷尔蒙失调也有疗较效。
绿发晶:(加力发晶)主正财运,增加事业运,令工作事业顺境,更可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人的运势。
金发晶:拥有最强能量,乃开运水晶,可促进健康,消灾解厄,加强财运,挡煞之力,给人积极旺盛的企图心、冲劲、胆识。
黑发晶:加强自信,可避邪,治病、改运。
粉 晶:可开发心轮促进情感发达的宝石,可帮助追求爱情,把握爱情,享受爱情的宝石。协助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缘,并招生意缘,开门做生意的服务业最佳的利器。可以协助深入内心,发现自我提高悟性。
茶 晶:促进再生能力的发达,使伤口愈合更快,增进免疫力,活化细胞,恢复青春,有返老还童的功效。能助事务分析及掌握能力,助品味的提升。尤其是吸收浊气,避邪效果最佳。强化海底轮,所以对男性的性功能有显著的增强效果;对女性来说,也可调解血气,对妇女病有强化疗效的功能。
粉玉髓:意谓着温柔的恋情、浪漫相遇和爱的醒觉。令爱情保持动力,时刻处于恋爱幸福之中。能提高双方的爱意,促使恋人永结同心。增进皮肤光泽、消除情绪不稳。
紫玉髓:能令头脑及心境清爽,时刻明媚动人,激发深层内在美,提升个人气质,有助建立和谐、融洽圆满的人际关系,突显动人美貌。
蓝玉髓:有对应喉轮,可增加自我表达及沟通协调能力,避免负面能量的侵害,有开辟邪化煞的作用。有助喉部健康,可增强呼吸道的免疫能力。
闪灵钻:使愿望促成,俗称“幸运石”。增强个人气场,促进能量流动,增加自我保护作用,对皮肤有益。同时更可提高其它水晶功效。
托柏斯:有助增强表达能力及说服力,增强个人信心,使人冷静处事。可改善呼吸道及气管的疾病,平冲及调节淋巴腺机能。
太阳石:能成为众人焦点,加强凝聚力,有助人际关系及工作事业。散发强大生命能量,提高健康及增强生命力。可驱走暗黑思想及悲观情绪,带来正确积极观念和光明前景。
白晶簇:柱向四面八方放射可避邪挡煞,能量随时获得补充,具自动充电自动化解负能量的功能。水晶簇为一能量净化随身的水晶宝石,更可防辐射。放在公司或家中财位一定又旺又发。
紫晶洞:紫晶洞内部晶柱密集,彼此能量共振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可凝聚屋内正气改善屋内风水,是最佳的风水石。放在家中财位,可避邪防煞又凝聚财气。
绿东陵:打开心结,安抚不安情绪及有助开启智能及真爱。青龙可招贵人。亦主正财,可化解不安情绪,带来正面思想能量,是企业家、创业者、冒险家、先锋者的幸运石。
红兔毛:又称维纳斯水晶,发散温暖的女性动人气质,在温婉中透出自信与积极的行动力。可调整女性生理,安抚情绪,美容养颜,促进血液循环与内分泌。
橄榄石:有助舒缓紧张情绪,令人心旷神怡,也可使睡眠安稳,与外界更加融洽。绿色能量有助于聚财。可辟邪当护身符及防邪,对肝病的改善有助益。
黑曜石:(红曜石)能量强劲刚烈,可避邪、镇宅,可消除病气、浊气、霉气,带给人健康、快乐、正常的人生,有「黑金刚武士」之美誉。
石榴石:可让人拥有难以抗拒的魅力,招来幸福与永恒的爱情,增加自信,对抗忧郁,可加强生命力、活力与耐力,有益生殖系统与相关器官的健康;促进再生能力和血液循环,有养频美容返老还童的功效。能改善皮肤的毛病,防止伤口恶化。增加人思考时的灵感,避邪化煞,成为不受外力侵犯的护身石。
玛 瑙:是最具疗效的宝石之一(如:消化系统、胃痛),可平衡正负能量,消除精神紧张及压力。维持身体及心灵和谐,增强爱、忠诚、及勇气,可促进富足、幸福及长寿,有保平安功效。能发挥如王者的力量,令事件容易达成协议,名成利就,有避邪招财及聚财的作用。能激发勇气,带来信心使人勇敢的宝石;做事能贯彻始终,做人能坚守原则;亦可加强肉体生命力,适合体弱多病、或刚痊愈的人配戴。
电气石(碧玺):又称愿望石,有极大的落实力能帮助愿望达成,亦能改善人际关系。红绿碧玺还聚财纳富帮事业发展。有助血液循环关节毛病是一种健康的晶石。
红色碧玺:能吸引友情、爱情。激发慈悲心、同情心,带有火热的亲和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黑色碧玺:可吸收消除负能量,增进人体活力、体力,及整体的生命力,是健康长寿的代表宝石。
红纹石:有“爱神”之称号因为它可帮助你吸引到合适的异性。建立自我价值观,培养出高贵情操。娇嫩、可爱、十分稀有。可改善皮肤、美容,令爱情、家庭、社交等圆满,有助平缓激动的情绪及过滤负能量。
月亮石:亦称“恋人之石”,能改变人的饮食习惯,达到减肥效果。可助人安然入睡,改善皮肤有美容功效,是爱情石的一种。有助吸引异性。增进情侣双方了解,使感情更加融洽、幸福,快乐。
班彩石:具爱情、事业、财富、健康的多功能宝石。
鳄鱼水晶:亦称骨干水晶,特殊的颜色与结构,有助于消除疾病、促进健康、增加体力,且因价廉物美,广受医护人员、气功界及出家师傅们的喜爱。
孔雀石:能松弛紧绷的神经,平衡情绪,保护旅行者平安,能聚财,也是业务员去谈判、做生意时的幸运宝石。主喉轮,美化音质,消除口角争端,可吸引爱意,亦有助宽恕他人的错误。
萤 石:亦称彩虹水晶,所有颜色的功能都是一样,能去除人体的煞气、洁静全身磁场,可防别人的病气、霉气或蓄意的搭讪、勾引及性骚扰。
方解石:可化解心中怀疑嫉妒报复等的负能量,亦可吸收空气中的怪味道,适合摆在浴室、库房、车内或隐密不通风之处。
捷克陨石:可消除忧郁症,有助贯通中脉,可聚财,可避邪,是带来好运的幸福宝石。
泰国陨石:对应海底轮,可激活拙火,带出生命灵力,驱除病魔,避除邪灵,增强禅定功夫的稳定性,是修行练\u529f者的最佳朋友。
镍铁陨石:即天铁,带有强大能量,可用来袪魔除邪、镇宅、开运,亦是修行中的绝佳法器,是保护所有善良灵魂的守护神。
黄铁矿:可增强记忆,改善健忘、失意等毛病,有助于博闻强记、背诵、考试,是莘莘学子理智体的大补帖。
黄铜矿:可加强理智体,可健胃整肠,刚劲的能量有助于去风湿、邪寒,改善手足关节的疼痛。
青金石:对应第三眼,可开启灵魂之窗,加强洞察力及透视事物内在的本能,有助头脑清晰,带来灵感,是帮助创作人员「无中生有」的「发明宝石」。也有冷静、降低冲动、替热情降温的作用。
水胆水晶:包括带水玛瑙,带有水的特质,让人聪明、灵活、懂得进退应变之道,教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亦可增加夫妻、情侣间的渔水之欢。
海蓝宝:可改善呼吸系统的毛病,加强表达能力、说服力、企划能力,亦可保护旅行者平安。含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具强大的治疗、净化、灵通力量,是最具疗效的水晶。
绿宝石:主心轮,财富的象征,可消除眼睛、肝脏方面的疲劳,带有富足、丰盛、美好的幸运能量。
血 石:带来生命中的积极力量,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促进运动时的爆发力;可聚财;可保护产妇、胎儿及各种新生生命的安全。
澳洲玉(绿色石髓):开心的宝石,教人常保持新奇、兴味,易教新朋友,可聚财,有助新事业的开创。
黄 玉:可带给人活力及乐观极向上的心;可防火灾及意外。可吸引爱情接近,可治胃寒及消化不良的肠胃问题,也可协助减肥。可加强分析力及推理能力,增加聪明才智、敏感度和反应力。
沙漠玫瑰:带有唯美情怀,加强对美的鉴赏力,促进联想力、想象力,有益于艺术创造者,亦可当成少年男女互表钟情、传达爱意的礼物。
翠铜矿:能消除心灵上的迷思,化解怀疑、不信任,可开阔心胸,广结善缘,带来各种好运到。
蛋白石:能激发灵感、想象力,带来突破性、跃进式的思想与观念,是有专才、天才型人士们的宝石。强化个人能力与才华,有果断执行能力,能聚财及招财。招来客人,商户必备。
蜜 腊:镇静神经,排除消极情绪,有巨大吸纳病气的功用。
土耳其石:圣石,可聚财、疗病、避邪、防止意外、增进心理、生理的健康,是世所公认的幸运石。
舒俱涞石:可提高灵性,加强慈悲心,开发智能,助人于身心灵中取得平衡与协调,有助于个人的灵性进化。
堇青石:具有招财能力,帮助提高灵性和保持头脑清醒,更有助平衡身
树脂工艺品是以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模具浇注成型,制成各种造型美观形象逼真的人物、动物、昆鸟、山水等,并可制成各种仿真效果。如:仿铜、仿金、仿银、仿水晶、仿玛瑙、仿大理石、仿汉白玉、仿红木等树脂工艺品。
小型的树脂工艺品一般的原材料是:固定树脂,石粉或其他任何仿古原料,如仿大理石产品,可用树脂品牌、大理石粉.
大型的树脂工艺品一般的原材料是:树脂、石粉,色膏.中空可以填充树脂废料,大型树脂产品一般为树脂废料填充.
树脂工艺品分类
彩绘树脂工艺品、做旧树脂工艺品、立体画树脂工艺品,仿铜树脂工艺品、仿银树脂工艺品、仿金树脂工艺品、贴金树脂工艺品、镀金树脂工艺品、仿水晶树脂工艺品、仿琉璃树脂工艺品、仿玛瑙树脂工艺品、仿汉白玉树脂工艺品、仿翡翠玉树脂工艺品、仿象牙树脂工艺品、仿大理石树脂工艺品、仿陶树脂工艺品、仿红木树脂工艺品、仿木树脂工艺品等.
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过程
1、生产工序:开料、压胚、粗抛光、细抛光、打孔、雕刻、喷砂、粘胶、质检、包装。
2、水晶成品分类:刻面、平面、刻面加平面及手工雕刻四种。
3、加工工艺说明:
①、开料:将整块材料以大锯片高速锯出压胚所需之形状和大小。
②、压胚:以模具制作出成品所需尺寸及形状,再将原料加高温至900℃以上熔化,注入
模具,冷却压铸而成。
③、粗抛光:是将模具压出之毛胚,以金刚石盘直接磨出成品之刻线。
④、细抛光:在粗抛光之后,以抛光粉来磨成品至晶莹剔透为止。
⑤、打孔:是在水晶成品未完成前,根据其所需打孔之尺寸及位置,以钻头加工,如制
表件、笔筒、瓶孔等。
⑥、丝印:水晶表面附有不同的色料进行效果处理,颜色层面较厚,着力后方可脱落。
⑦、镀彩:运用类似电镀的手法在水晶表面以不同的色彩,层面较薄,经摩擦可划伤,
出现划痕,由于镀彩经常位于底部,因此在镀彩底部经常采用其它对象附着,如生
肖文镇。
⑧、雕刻:立体感强,工艺高,做工精细,成本高。分手工雕刻图形、机器雕刻文字。
⑨、喷砂:立体感弱,较平整,无凹凸感,机器雕刻文字、图形等后进行效果处理。成
本低制作快。
⑩、激光水晶内雕:以计算机辅助激光设备在水晶对象中进行三维图案的成型,艺术效果好,
可以任意表达各类图案,图形,达到逼真效果。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芜湖濒临长江,交通便利,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条件。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技艺高超著称于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曾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会堂。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芜湖市的杨光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