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7 13:08
《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列士传》:“六国时羊角衰与左伯桃为权,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伯桃,伯桃墓逼近荆将军陵。而伯桃告云:‘我日夜被荆将军伐之。’哀乃加兵,未知胜否。云:我向地下看之。’遂自刎死。”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七卷“羊角衰舍命全交”,即演此。又明无名氏有《羊角哀鬼战荆轲》杂剧.亦寅此事,今不传。
现代文翻译:楚王招贤,左伯桃应诏前往,路遇羊角哀,结为异姓兄弟,同赴楚都。时值严冬,途遇大风雪,冻饿将死,左伯桃舍命助羊角哀成名。羊角哀奏请楚王,为左伯桃建墓立祠。左伯桃墓适建荆轲墓旁。左伯桃魂为荆轲魂所扰托兆于羊角哀。羊角哀拔剑自刎,诉与阎君,与荆轲魂奋斗,终斩荆轲魂。(明.《今古奇观》第十二卷《羊角哀》/《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左伯桃表墓碑文
嘉庆十四年十月,范县唐太令盛访得县东南六十里新安村有左伯桃墓。考其迹,见《地形志》,又考墓西北有齐皇建亿城寺碑。墓西南有左伯桃庙。询之耆老,咸称以为义士之墓,常有灰迹,不敢侵削。又传有荆将军争斗事,故立庙压之。士民等既捐地作墓田,申请粮道立碑表墓,以记其迹。予案左伯桃、羊角哀事载《烈士传》,其书久亡。见《文选注》及《建康志》所述:羊、左燕人,为死友。闻楚王好贤,同入楚,至梁山,值雨雪,伯桃并衣粮与哀,令往事楚,自饿死空树中。哀至楚为上大夫,乃告楚王,备礼葬之。后梦伯桃告以与荆将军战,困迫求助,觉而悲之,往冢上自刎,就葬伯桃墓中。案:羊、左俱燕人,自燕入楚,道经齐卫。伯桃既自梁山而死,不得之楚,其墓当在范县、郓城之间。今墓东距梁山九十里,东南距廪邱九里,方志以亿城为古羊角城,廪邱城西有羊里水者也。宋景定《建康志》又载:有墓在溧水,颜真卿过此为诗。虽唐时已来相传旧迹,或恐后人以楚事宜在楚附会之,不及魏收所志廪邱羊左之墓为最古。 呜呼!士夫居安乐时,确让自喜,征逐酒食。遭颠沛,掉臂不相顾,或负交,誓天曰:不负。及趋功名,争利己,挤人至死又下石,吾读《张而陈余传》,痛之,及读《范式传》,又知世未尝无节士,不负死友者,若羊、左之行可以风薄俗矣。铭曰:吾读琴操,哀三土穷;猗嗟羊左,淳淳古风;一诺不渝,荣瘁同尽,死爻千古,令闻不殒;梁山永峙,瓠河半湮;死士之陇,重于生人;立石旌义,唯令之德;以历国俗,保此封城。 赐进士及第加授通奉大夫山东督粮道孙星衍撰之。文林郎知范县事唐盛书丹。
左伯桃羊角哀墓
年代:【宋】 作者:【史弥巩】
馀耳当年刎颈交,所争利害仅毫毛。
一朝泜水相屠戮,岂识羊哀左伯桃。
交情切戒勤终堕,以义存心心必果。
死生可托永无睽,自古中山说羊左。
卷464.【桂枝香】(过溧水感羊角哀左伯桃遗事)
书名:《全宋词》 作者:鞠华翁
丁丁起处。在纵牧九京,经烧残树。时见鸟鸢饥噪,鸺鹠妖呼。数间老屋
团荒堵。算何人、瓣香来注。淡烟斜照,闲花野棠,杳杳年度。
世事几、番云覆雨,独此道嫌人,抛弃尘土。眼里长青,谁也解如山否。三三五五骑牛伴,
望前村、吹笛归去。柳青梨白,春浓月淡,蹋歌椎鼓。
《咏左伯桃两首》 当代 董云成
枯桑春又绿,不复遇伯桃。
万古谁无死,成人义自高。
冬来雪寒照,凛凛义何明。
一死千古誉,谁人堪此情!
无题现代诗歌 佚名
不期而遇的一次相聚
成就了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
彻夜不眠的一次长谈
才发现深藏彼此心底的志趣
一段艰难困苦的旅程
结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情义
冰冷的风雪吹不散心头的热切
星月也感动于彼此意志的坚决
痴情的羊角哀
执迷于报答朋友的关爱
忽视了满腹才华的有用之身
忘却了君王的赏识与报国的情怀
舍生忘死的朋友情义
该珍藏在心底里深埋
满腹的诗书才华治国韬略
应为民安康为国富强绽放光彩
题晋南二峰山羊角哀左伯桃祠
全交舍命两先贤,朋友如今飞满天。
只叹满天寻未见,一掊黄土二峰山。
【明】冯梦龙 著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背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看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两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之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积石山,有一贤士,姓左,双名伯桃,幼亡父母,勉力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年近四旬,因各诸侯互相吞并,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未尝出仕。后闻得楚元王慕仁好义,遍求贤士,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有一篇《西江月》词,单道冬天雨景:
习习悲风割面,蒙蒙细雨侵衣。催冰酿雪逞寒威,不比他时和气。
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还微。天涯游子尽思归,路上行人应悔。
左伯桃冒雨荡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看看天色昏黄,走向村间,欲觅一宵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那个去处。见矮矮篱笆,围着一间草屋,乃推开篱障,轻叩柴门。中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立在檐下,慌忙施礼曰:“小生姓左,双名伯桃。欲往楚国,不期中途遇雨,无觅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来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闻言,慌忙答礼,邀入屋内。伯桃视之,止有一榻,榻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伯桃已知亦是儒人,便欲下拜。那人云:“且未可讲礼,容取火烘干衣服,却当会话。”当夜烧竹为火,伯桃烘衣。那人炊办酒食,以供伯桃,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幼亡父母,独居于此。平生酷爱读书,农业尽废。今幸遇贤士远来,但恨家寒,乏物为款,伏乞恕罪。”伯桃曰:“阴雨之中,得蒙遮蔽,更兼一饮一食,感佩何忘!”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终夕不寐。
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待,结为昆仲。伯桃年长角哀五岁,角哀拜伯桃为兄。一住三日,雨止道干。伯桃曰:“贤弟有王佐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角哀曰:“非不欲仕,奈未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长之命。”遂收拾些小路费粮米,弃其茅屋,二人同望南方而进。
行不两日,又值阴雨,羁身旅店中,盘费罄尽,止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负之,冒雨而走。其雨未止,风又大作,变为一天大雪,怎见得?你看:风添雪冷,雪趁风威。纷纷柳絮狂飘,片片鹅毛乱舞。团空搅阵,不分南北西东;遮地漫天,变尽青黄赤黑。探梅诗客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断魂。二人行过岐阳,道经梁山路,问及樵夫,皆说:“从此去百馀里,并无人烟,尽是荒山旷野,狼虎成群,只好休去。”伯桃与角哀曰:“贤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死生有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休生退悔。”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紧,山中仿佛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我思此去百馀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俱去,纵然不冻死,亦必饿死于途中,与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将身上衣服脱与贤弟穿了,贤弟可独赍此粮,于途强挣而去。我委的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待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未迟。”角哀曰:“焉有此理!我二人虽非一父母所生,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而求进身耶?”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傍寻个歇处。”见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筼些枯枝,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伯桃曰:“若皆饿死,白骨谁埋?”角哀曰:“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穿了,兄可赍粮去,弟宁死于此。”伯桃曰:“我平生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滞,可宜速往。”角哀曰:“今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也,我不为之。”伯桃曰:“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不凡,以此劝弟求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已变,四肢厥冷,口不能言,以手挥令去。角哀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伯桃死于桑中。后人有诗赞云:寒来雪三尺,人去途千里。长途苦雪寒,何况囊无米?并粮一人生,同行两人死。两死诚何益?一生尚有恃。贤哉左伯桃!陨命成人美。
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至楚国,于旅邸中歇定。次日入城,问人曰:“楚君招贤,何由而进?”人曰:“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凡,慌忙答礼,问曰:“贤士何来?”角哀曰:“小生姓羊,双名角哀,雍州人也。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裴仲邀入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
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皆切当世之急务。元王大喜!设御宴以待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段百匹。角哀再拜流涕,元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也?”角哀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一一奏知。元王闻其言,为之感伤。诸大臣皆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已毕,却回来事大王。”元王遂赠已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跟随角哀车骑同去。
角哀辞了元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颜貌如生前一般。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沐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围筑墙栽树。离坟三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
角哀是夜明灯燃烛而坐,感叹不已。忽然一阵阴风飒飒,烛灭复明。角哀视之,见一人于灯影中,或进或退,隐隐有哭声。角哀叱曰:“何人也?辄敢夤夜而入!”其人不言。角哀起而视之,乃伯桃也。角哀大惊!问曰:“兄阴灵不远,今来见弟,必有事故。”伯桃曰:“感贤弟记忆,初登仕路,奏请葬吾,更赠重爵,并棺椁衣衾之美,凡事十全。但坟地与荆轲墓相连近,此人在世时,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渐离以其尸葬于此处。神极威猛,每夜伏剑来骂吾曰:‘汝是冻死饿杀之人,安敢建坟居吾上肩,夺吾风水?若不迁移他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有此危难,特告贤弟。望改葬于他处,以免此祸。”角哀再欲问之,风起忽然不见。角哀在享堂,一梦惊觉,尽记其事。
天明,再唤乡老,问:“此处有坟相近否?”乡老曰:“松阴中有荆轲墓,墓前有庙。”角哀曰:“此人昔刺秦王,不中被杀,缘何有坟于此?”乡老曰:“高渐离乃此间人,知荆轲被害,弃尸野处,乃盗其尸,葬于此地。每每显灵。土人建庙于此,四时享祭,以求福利。”角哀闻其言,遂信梦中之事。引从者径奔荆轲庙,指其神而骂曰:“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奉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入秦行事,丧身误国。却来此处惊惑乡民,而求祭祀!吾兄左伯桃,当代名儒,仁义廉洁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当毁其庙,而发其冢,永绝汝之根本!”骂讫,却来伯桃墓前祝曰:“如荆轲今夜再来,兄当报我。”
归至享堂,是夜秉烛以等。果见伯桃哽咽而来,告曰:“感贤弟如此,奈荆轲从人极多,皆土人所献。贤弟可束草为人,以彩为衣,手执器械,焚于墓前。吾得其助,使荆轲不能侵害。”言罢不见。角哀连夜使人束草为人,以彩为衣,各执刀枪器械,建数十于墓侧,以火焚之。祝曰:“如其无事,亦望回报。”
归至享堂,是夜闻风雨之声,如人战敌。角哀出户观之,见伯桃奔走而来,言曰:“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荆轲又有高渐离相助,不久吾尸必出墓矣。望贤弟早与迁移他处殡葬,免受此祸。”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伯桃曰:“弟阳人也,我皆阴鬼;阳人虽有勇烈,尘世相隔,焉能战阴鬼也?虽絪草之人,但能助喊,不能退此强魂。”角哀曰:“兄且去,弟来日自有区处。”次日,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打毁神像。方欲取火焚庙,只见乡老数人,再四哀求曰:“此乃一村香火,若触犯之,恐贻祸于百姓。”须臾之间,土人聚集,都来求告。角哀拗不过,只得罢了。
回到享堂,修一道表章,上谢楚王,言:“昔日伯桃并粮与臣,因此得活,以遇圣言。重蒙厚爵,平生足矣,容臣后世尽心图报。”词意甚切。表付从人,然后到伯桃墓侧,大哭一场。与从者曰:“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去往无门,吾所不忍。欲焚庙堀坟,又恐拂土人之意。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之右,生死共处,以报吾兄并粮之义。回奏楚君,万乞听纳臣言,永保山河社稷。”言讫,掣取佩剑,自刎而死。从者急救不及,速具衣棺殡殓,埋于伯桃墓侧。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骨散于墓前。墓边松柏,和根拔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乡老大惊,都往羊、左二墓前,焚香展拜。从者回楚国,将此事上奏元王。元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敕赐庙额曰“忠义之祠”,就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荆轲之灵,自此绝矣。土人四时祭祀,所祷甚灵。有古诗云: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二士庙前秋日净,英魂常伴月光寒。
古往今来,重情重义、生死与共的历史典故数不胜数,羊角哀与左伯桃的传奇忠义故事一直被世人传颂。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李胡同村的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于2015年6月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周时期距今已两千余年的合葬墓。
据史料记载,羊左墓始修于春秋时期,历经多次黄河河患冲刷淤积,湮灭于地下难见天日。清嘉庆十四年,著名经学家和史学家孙星衍修葺羊左墓并立左伯桃表墓碑一栋。
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东西长20米,南北宽25米,占地500平方米。墓葬封土直径6米,高2.7米。墓前南2米处有清嘉庆十四年墓碑一通,碑高170厘米,宽64厘米,厚20厘米。“碑文首题‘范县古义士左伯桃表墓碑’,正文隶书14行,满行38字,末行缺5字,共527字。碑向正南,青石质,方首委角,碑阴无字。碑文叙述左伯桃羊角哀两人的义行故事和对羊左合葬墓的考证,为防止人为传拓石刻,造成石刻上文字损失,设置玻璃罩将石刻封闭。该碑文所引用史料丰富,考证详明,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在鄄城县东北20公里的箕山镇李胡同村西的孙膑旅游城内,走近这处合葬墓看到,墓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墓碑前青砖铺地,两侧灌木成林。墓前60米,有羊角哀、左伯桃石质雕像。在墓葬封土堆前立有清朝嘉庆十四年(公元1807年)“范县古义士左伯桃表墓碑”,碑后即是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墓现状保护良好。该墓地的东北方是孙膑旅游城的佛教文化游览区,西北部为孙膑墓及纪念馆,不远处有荆轲墓。
羊角哀、左柏桃的故事在史籍《烈士传》《文选注》中均有记载。明末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第七卷也记载有‘羊角哀舍命全交’亦言此事。”“两人舍命相互帮助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其义薄云天的品德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羊角哀左伯桃合葬墓为春秋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对古代鄄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古至今,人们崇尚重情义、轻利禄的仁义之举。时至今日,羊、左二人的传奇还在不断演绎,其忠义精神仍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