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3 11:58
巨颏虎(Megantereon) 是晚新生代出现于600万年前的早上新世,在旧大陆以及北美洲都有分布,一直延续到中更新世。巨颏虎是剑齿猫科中最早被研究的类型,体形小(体长1~1.3米),上犬齿长(超过10厘米)。与一般的剑齿猫科不同,巨颏虎的下颌第二犬齿处长有很明显的虎牙,虽然不及古代的大型猎猫类,却胜过当时的剑齿猫类。在早期剑齿猫类中,巨颏虎可算是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类。
巨颏虎哺乳动物群中的一种常见猫科剑齿虎,中等大小,上犬齿扁长弯曲(前后刃缘光滑,无锯齿) ,下颌颏突(叶) 显著,四肢粗短,颈椎长而腰椎短。它的地理分布广泛,横跨欧亚非北美等大陆,生存和延续的时间较短,除北京周口店的Megantereon inexpectatus 外,绝大多数出自Villafranchian(维拉方期)和与之相当的地层中,是Villafranchian 动物群的一个标志性化石。
法国St-Vallier 的M. megantereon 以前臼齿相对发育、上裂齿前附尖小而前尖粗壮、下裂齿前后刃叶夹角较小、下门齿和下犬齿着生位置抬升不强烈以及下颌颏突较小等为特征,北美洲Nebraska 的M. hesperus 、欧洲{原文如此——ANDRE}塔吉克斯坦的M. vakhschensis (参见Scharapov ,1996 , fig. 4) 和北京周口店的M. inexpectatus 等在上述特征上与此相似,显示出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而且北美洲的Smilodon 极可能源于这一支系。
法国Senèze 的M. cultridens 则以前臼齿退化、上裂齿前附尖粗大而前尖弱、下裂齿刃叶发达且前后刃叶夹角较大、下门齿和下犬齿着生位置抬升强烈以及下颌颏突突出等为特征,我国河北泥河湾的M. nihowanensis 、陕西蓝田的M. lantianensis 以及意大利Tuscany的大部分巨颏虎化石材料与此比较接近,应属于该支系。
南非Schurveburg 的M. whitei 以个体小、前臼齿极度退化为特征,南非Sterkfontein 的M. gracilis 、Kromdraai A 的M. eurynodon 、肯尼亚South Turkwel 的M. ekidoit ( 参见Werdelin and Lewis , 2000 , fig. 1) 以及East Rudolf 的标本(AM 101471) 应属于该支系。该支系主要分布在非洲,历史上也曾一度扩散至欧洲西班牙的Venta Micena 、希腊的Apollonia和格鲁吉亚的Dmanisi (Martínez Navarro and Palmquist , 1995 , 1996) 。
似似剑虎肩高1米,体形相当于非洲狮,分布于旧大陆及北美。
大体上,学术界把已知的猫科动物按照形态和亲缘关系归入三个亚科:剑齿亚科、猫亚科和豹亚科,有时也把猫亚科的猎豹类单独列出(显然猎豹类在形态上有别于三个亚科,显得更为原始)。猫科起源于古灵猫科(一类较原始的小型食肉目动物),在进化的早期,剑齿亚科即已与猫亚科分化,各自独立发展,因此,剑齿猫科动物在各方面与现存的猫科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剑齿猫科动物的上颌具有一对硕长而扁平的第二犬齿(其他猫科动物的第二犬齿呈圆锥状),下颌第二犬齿相应退化消失,颈部较长,前肢长而粗壮,体形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