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分析法

更新时间:2024-08-18 21:35

差量分析法是了解各种备选方案而产生的预期收入与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别的基础上,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

两类因素

差量收入

差量收入是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入的差额。

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是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的差额。

如果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正数,则前一个方案是较优的;反之,如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即差量损益为负数,则后一个方案是较优的。

如某企业面临生产哪一种产品的决策,生产甲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预计销售量为1000件,预计销售单价为 110元;生产乙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220元,预计销售量为500件,预计销售单价为260元。生产甲乙产品的固定成本相同。则生产甲产品与生产乙产品的:

差量收入=(110元×1000)-(260元×500)= -20000元

差量成本=(80元×1000)-(220元×500)= -30000元

差量损益=(-20 000元)-(-30 000元)=10 000元说明生产甲产品比生产乙产品可多获利润 10 000元,生产甲产品对企业是有利的。

运用

利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1)、差量分析法

在决策分析中,差量是指不同备选方案之间的差异,差量又分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和差量利润。差量分析是指在充分分析不同备选方案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和差量利润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差量分析的一般步骤为四步:

1、计算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

2、计算备选方案的差量成本;

3、计算备选方案的差量利润;

4、比较最优方案。

(2)、职前教育投资分析

某企业人事部门提出一个对新雇员实行职前教育的方案,该方案详细列出了培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并对该项职前教育提出了四个实现目标:第一,将职工就职后三年内的主动辞职率降低17%。第二,把新雇员学习掌握自己工作的时间减少17%。第三,在职员中培养出一种对于公司的目标、原则、战略的高度统一的认识。第四,建立起一种对于公司及其外围团体的友好、合作的态度。这个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呢?我们假设实施职前教育的方案为A方案,不实施职前教育的方案为B方案,并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分别对A、B两方案利用差量分析法来进行分析:

第一步,计算差量收入。

B方案收入为0因为B方案没有进行职前教育,所以不可能获得收入。A方案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工作在三年之内的职员主动辞职率降低17%,为企业节约85200元人员流动费用。另一部分为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时间由6个月减少为5个月,为企业增加了新职员在一个月内对企业的贡献,收入额为48900元,总收入为134100元。差量收入为:A-B=134100-0=134100(元)。

第二步,计算差量成本。

B方案没有进行职前培训投资,所以成本为0。A方案组织了职前教育,发生了培训、教学人员和组织人员的工资及材料消耗等费用,总额为17100元。差量成本为:A-B=17100(元)。

第三步,计算差量利润。

差量利润=差量收入-差量成本=134100-17100=117000(元)

由于A方案与B方案相比,存在高达117000元的差量利润,很显然方案A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差量分析法用于医院的经营活动

(1)业务量增减的决策。如病床增减、门诊量增减、手术等业务量增减等。

(2)设备购置问题决策。

(3)价格决策。即分析开展新项目服务数量与价格的关系。

(4)医用产品生产、药品制剂生产产量决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