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豪森效应

更新时间:2022-08-25 17:40

巴克豪森效应(英语:Barkhausen effect)指将铁磁材料退磁状态加磁场磁化到饱和,在中间阶段,铁磁材料是以磁畴突然长大,不可逆和不连续位移过程实现磁化的。磁畴的这种运动方式,称为巴克豪森效应。它是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巴克豪森于1919年发现的。

简介

巴克豪森效应(英语:Barkhausen effect)指将铁磁材料退磁状态加磁场磁化到饱和,在中间阶段,铁磁材料是以磁畴突然长大,不可逆和不连续位移过程实现磁化的。磁畴的这种运动方式,称为巴克豪森效应。它是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巴克豪森于1919年发现的。

巴克豪森效应说明二点:在磁化的中间阶段,铁磁材料以磁畴完成磁化;而不是以单个原子完成磁化。巴克豪森效应提供了磁畴存在的直接证据,而存在磁畴是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外斯对铁磁性解释所提出的二个基本假设之一。

海因里希·巴克豪森

海因里希·乔治·巴克豪森(德语:Heinrich Georg Barkhausen,1881年12月2日-1956年2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生于不来梅。出生在一个德国贵族家庭的海因里希·巴克豪森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他曾分别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1901);柏林工业大学(1902);慕尼黑大学(1902),并于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11年,29岁的海因里希·巴克豪森成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教授。日本物理学家八木秀次曾是他的学生。1919年,他发现了之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巴克豪森效应。该效应阐述了外加变化磁场下,铁的磁化强度改变的不连续性。1921年,巴克豪森提出的巴克豪森稳定性准则:电子振荡器系统信号由输入到输出再反馈到输入的相差为360°,且增益为1,为振荡器振荡的必要条件。该准则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振荡器的设计中。

退磁

消磁(英语:Degaussing),又称为退磁,是一种减少或消除永久磁铁剩磁的方式,其英文名称可能是得名自磁的单位高斯。因为磁滞现象,大多无法将磁场完全降到零;因此退磁一般会引入一个很小的已知磁场,称为偏移量。消磁可用来减少CRT显示器的磁场,也用来清除磁储存元件中的资料。

退磁可以用许多方式进行,包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