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2:22
巴彦呼舒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中部,东与代钦塔拉苏木接壤,南与高力板镇和义和塔拉林场相连,西与通辽市扎鲁特旗前进苏木、乌努格其牧场毗邻,北与代钦塔拉苏木接壤。巴彦呼舒镇区域面积1039.6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有75262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代钦塔拉努图克之巴彦查干嘎查。
1958年,建立巴彦查干大队。
1962年,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委员会迁到巴彦呼舒建镇。
2001年3月,布敦化苏木划归巴彦呼舒镇。
2004年,西日嘎苏木划归巴彦呼舒镇。
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辖图什业图、伊和苏莫、罕乌拉、霍林郭勒、满都拉、呼格吉勒、呼和、前德门、铁路、布敦化、赛罕11个居民委员会,草高吐、王鲁、莫力哈达、浩特化、西日道木、义和塔拉、海龙屯、哈日道卜、窑艾里、敖尼斯台、查顺化、西布敦化、东布顿化、十三马架子、西日嘎、巴彦温都热、查干敖瑞、乌松、杜锡恩格热、嘎旦扎拉嘎、杜日本格热、罕乌拉22个嘎查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巴彦呼舒镇下辖13个居委会、22个嘎查、5个生活区,镇人民政府驻巴彦呼舒巴彦呼舒大街。
巴彦呼舒镇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中部,东与代钦塔拉苏木接壤,南与高力板镇和义和塔拉林场相连,西与通辽市扎鲁特旗前进苏木、乌努格其牧场毗邻,北与代钦塔拉苏木接壤。巴彦呼舒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0千米,区域面积1039.62平方千米。
巴彦呼舒镇地处大兴安岭南麓边缘科尔沁草原腹地,霍林河中下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西部、北部多山,东部为丘陵,中部和南部是冲积平原,海拔250—300米。
巴彦呼舒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酷热少雨,太阳辐射强,日照丰富;多年平均气温5.8℃,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30.9℃;无霜期年平均151天,太阳年总辐射125.8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8月。
巴彦呼舒镇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土碱、石灰石、制砖土、青石、铜等;境内有桔梗、黄芩、赤芍、防风等10余种野生药材;有狐狸、山兔、野鸡、鹌鹑等20余种野生动物;有榆树、山杏等天然林木和松树、杨树、果树等人工树种。
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辖区人口7.4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万人,城镇化率77.7%,另有流动人口2719人。总人口中,男性37352人,占50.07%;女性37247人,占49.93%。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达6.49万人,占87%;有汉、满、回、朝鲜、达斡尔等10余个民族,共9700人,占13%。2011年,人口出生率5.47‰,人口死亡率2.04‰,人口自然增长率3.43‰。
截至2017年末,巴彦呼舒镇常住人口有96587人。
截至2018年末,巴彦呼舒镇户籍人口有75262人。
2011年,巴彦呼舒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
2017年,巴彦呼舒镇企业个数共355个,企业从业人数1895人,其中工业企业64个,规模以上29个;2018年,巴彦呼舒镇工业企业个数共47个,规模以上1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0个。
巴彦呼舒镇耕地面积27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51.17万亩,林地面积23.63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高粱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
2011年,巴彦呼舒镇生产粮食9.98万吨;生猪饲养量5.31万头,牛饲养量2.54万头,羊饲养量20.81万只;畜牧业总产值3.2亿元。截至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累计造林6300亩。
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23个,建筑面积420平方米,藏书2.42万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乌力格尔、好来宝、秧歌等。
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560人,专任教师129人;小学8所,在校生6490人,专任教师5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5302人,专任教师47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177人,专任教师304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351人。
2011年,巴彦呼舒镇教育经费达25237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5237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6769万元。
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有卫生院2个;病床1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24张,固定资产总值136.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31人、执业(助理)医师0.22人、注册护士0.03人。
2011年,巴彦呼舒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95万人次,住院手术26台次,出院病人148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8万人,参合率96%;孕产妇死亡率2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3‰、1.84‰、1.55‰。
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有体育场地8处,体育社团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5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中青年乒乓球赛、老年门球赛。
1995年9月,巴彦呼舒镇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嘎查级安装新型电视地面接收器1256台,有线电视用户1.6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0.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巴彦呼舒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62户,人数4180人,支出1429.6万元,比上年增长6.1%,月人均285元,比上年增长12%;城市医疗救助33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80人次,共支出24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46户,人数1678人,支出261.8万元,比上年增长2.1%,月人均130元,比上年增长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3人,支出34.84万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9人,支出10.76万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医疗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00人次,共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临时救济233人次,支出27万元,比上年增长170%。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4067人,紧急转移安置5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万亩,倒塌房屋30间,直接经济损失3450万元,救灾支出43.3万元,比上年增长9.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7.98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26人,有183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共帮助17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4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2011年末,巴彦呼舒镇有邮政网店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04米,投递点34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中国国内函件2.7万件,中国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2万笔,中国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31万件,征订报纸1.11万份、期刊500册,业务收入27万元。
巴彦呼舒镇境内有通辽至霍林郭勒铁路线、阿荣旗至巴彦查干省际大通道、111国道通过;通辽至霍林郭勒铁路线境内长39.5千米,设巴彦呼舒车站;省际大通道境内长52千米,双向4车道;111国道境内长26.88千米;日均发送20辆客车,年客运量141.6万人次,年货运量297.6万吨。
地名由来
巴彦呼舒镇因佛教圣地巴彦呼舒黑帝庙(俗称大庙)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