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村镇

更新时间:2023-01-05 18:10

巴村镇,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地处商水县境西南部,东接舒庄乡,南连大武乡,西接漯河市召陵区青年乡,北邻谭庄镇,区域总面积63.77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康熙初年,巴村镇地域分属西邑(西华)县、商水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商水三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商水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商水县清廉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郾西商民主政府建立后,设置商水县巴村区。

1949年,郾西商民主政府合并于商水县民主政府后,属第九区。

1958年9月,成立商水县巴村农场公社。

1960年,成立巴村公社。

1975年12月10日,从巴村公社划出焦寨公社;将谭庄公社的上城、韩庄、黑朱家、崔庄4个大队划归巴村公社。

1983年12月,由巴村公社改为巴村乡。

1988年4月,由巴村乡改为巴村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下辖巴南、巴北、胡集、小訾家、大家、西安庄、于庄、张杨、朱郭、袁吴徐、贾庄、上城、黑朱家、吕刘、党寨、刘楼、前党、后党、董村、小胡家、双田楼、大邵庄、娄庄、杨楼、司李家、韩庄、西张庄、崔庄28个行政村;下设206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巴村镇下辖28个行政村:巴南村、后党村、董村、小胡家村、前党村、胡集村、小訾家村、大訾家村、西安庄村、双楼田村、于庄村、朱郭村、张杨村、大邵庄村、党寨村、刘楼村、巴北村、袁吴徐村、娄庄村、杨楼村、贾庄村、四里村、上城村、韩庄村、黑朱家村、西张庄村、吕刘村、崔庄村,镇人民政府驻巴南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村镇地处商水县境西南部,东接舒庄乡,南连大武乡,西接漯河市召陵区青年乡,北邻谭庄镇,区域总面积63.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巴村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7.552.5米,地面起伏不大,较为平坦。

气候

巴村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雨风;多年平均气温14.5℃,1月平均气温0.2℃,极端最低气温-21℃,(1955年1月);7月平均气温27.5℃;无霜期年平均223天,年平均降水量785.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水文

巴村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河流总长度22千米,河网密度0.3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汾河,从巴村中部纵穿全境。清水沟发源于巴村镇,流入舒庄乡;白马沟由巴村镇流入大武乡境内。

自然资源

2011年,巴村镇有耕地7万亩,人均1.4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总人口有4985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800人,城镇化率13.6%;另有流动人口6000人。总人口中,男性25427人,占51%;女性24430人,占49%,其中人口以汉族为主,达48841人,占97.98%;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1016人,占2%。2011年,巴村镇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5.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781人。

截至2017年末,巴村镇常住人口为36463人。

截至2018年末,巴村镇户籍人口为5549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巴村镇财政总收入110万元;全年一般预算收入160.9万元;其中,国税完成地方收入26.4万元,地税完成134.5万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5%。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

截至2018年末,巴村镇有工业企业5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01年,巴村镇发展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5万亩,占麦播面积30%,间作套种模式发展到10余种,面积达5.5万亩,建成了沿城巴路、巴吕路套种示范基地;粮食总产达4371万公斤,其中小麦总产量2250万公斤。2001年,巴村镇生猪存栏42683头,比1998年增长222%,黄牛存栏14856头,比1998年增长75%,家禽存栏413986只,比1998年增长39%,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比1998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巴村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巴村镇生产粮食66000吨,人均600千克。巴村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等。2011年,巴村镇瓜果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主要品种有西瓜、甘蔗、草莓、大葱。巴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巴村镇年末生猪存栏69684头;羊存栏21467只;牛存栏4560头;畜牧业总产值15113万元。

工业

2011年,巴村镇工业总产值为3.2亿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商业网点270个,专业集贸市场2个。2011年,巴村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6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600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28所,在校生4862人,专职教师164人;初中2所,在校生1480人,专任老师1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35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0人,经营管理人才90人,技能人才1240人,农村实用人才210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29个。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体育场地2处,安装健身器材2处;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广播喇叭1.1万只,入户率98%;有50多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163户,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个,2个乡级医院,村卫生室36个;设病床58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2张;有医生89名,每千人拥有医生1.8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8万人,参合率98.1%。

社会保障

2011年,巴村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10户,人数2299人,支出182万元,比2010年增长7%;农村医疗救助2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817人次,共支出8.4万元,比2010年增长5%;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18人,支出72.5万元;孤儿48人,支出16.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6万元,比2010年增长6%;有敬老院1家,床位75张;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000人,参保率67%。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有固定电话用户6500户,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

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变压器42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7.6%,供电可靠率99%。

交通

巴村镇有219省道过境,境内长3.5千米。截至2011年末,巴村镇有县乡公路3条。

历史文化

巴村镇因明初,有“八里长村”之称,后演变成巴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