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8 17:13
9月29日傍晚5点30分,由杨澜及“阳光文化基金会”协助,“盖茨基金会”承办的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昌平区拉斐特城堡庄园如期举行。
当天赴会者有50人左右,包括有几位嘉宾携太太同往。出席晚宴的中国富豪在财富榜和慈善榜排名靠前,嘉宾中不仅有民营企业家曹德旺、陈丽华、陈发树、王传福、郭广昌,还有民政部长李立国等数位部长及工商银行姜建清、中国人寿杨超、招商银行马蔚华等央企领导和IT精英张朝阳、李彦宏、马云等。
晚宴上,巴菲特认为中国慈善发展之快超过想象,未来发展会比美国快。“我们发展了100多年,现在有很多好的NGO,但在中国会发展得更快。”他表示,慈善捐赠是很私人的决定,到此只是和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树立榜样,他一生都在捐赠”。巴菲特说,“我没有因为钱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捐出的钱却可以改变千百万人的生活方式”。
盖茨在随后的一份新闻公报中称:“我和巴菲特先生都非常期盼这次交流,很多慈善家、商业领袖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这次讨论,并发表了他们对于慈善的深刻见解。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更多地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巴菲特表示。他强调:“不论从哪个方面讲,这都是一次成功而卓有成效的会议。我们非常愉快地交换了意见,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慈善领域正在开展的大量有意义的工作。”
究竟是商演还是慈善
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慈善之旅”,偏偏在中国闹出这么大动静,估计连“巴比”两位“大师”也始料未及。两人在受访时曾表示,“中国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分享慈善经验。
然而,不少人却从巴菲特的行程表里嗅出了些许“商业味儿”:从深圳到北京再到长沙,作为民企比亚迪公司股东的巴菲特,要相继参加“比亚迪汽车第100万辆销售庆典”“比亚迪新车发布”“比亚迪与南方电网签约”等一系列活动。在华4天中,除29日晚参加“慈善晚宴”外,可谓“天天都有比亚迪”。一边是“股神”,另一边是“炒作”,“炒股”就这样诞生了:受巴菲特“效应”刺激,比亚迪股价28日大涨逾4%。
“究竟是商演还是慈善”好像并未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反倒陷入“走味儿”的“宣传”中:要么想方设法挤入慈善晚宴“直击现场”,要么绞尽脑汁编辑策划“名人专访”,“赴宴富豪能捐多少”的话题始终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聚光灯下,一场普通的慈善晚宴变成一次道德表态赛,把不少富豪吓得“逃之夭夭”。贴着“商业化”标签的“慈善之旅”就这样打了折扣,“炒”掉了“慈善中国行”的面具,“炒”掉了“国人行慈善”的热情。
慈善,慈悲为怀、践行善举,从盖茨、巴菲特到普通百姓、媒体,以冷静、低调为妙,弃浮躁、炒作之风。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本公对此事件进行全面深入解读。李本公说,对于富豪捐赠者要宽容、理解和鼓励,只有这样,才会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下去,才会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捐赠行善环境。
很多人认为陈光标表态裸捐是在炒作自己,“我们不宜刻意地挑剔,当然也不必去推广和号召模仿。”李本公说,如果陈光标能按照他的承诺兑现的话,那么他的这种做法会产生一种效应,至少会引发很多人去思考,这无疑会对整个社会有积极的一面。
李本公认为,中国富豪之所以显得低调,除了各自的其他原因外,可能与不认同“巴比”的慈善理念有关。“慈善还是应崇尚多层次、多形式、多理念为宜,不认可盖茨、巴菲特的理念不等于不认可慈善理念,更不能就此认为慈善意识差。”中国富豪能否接受“巴比”的游说并赴宴,是他们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
国外慈善形式不可照搬
李本公介绍,美国式捐赠或者说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在国际上是先进的,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中国借鉴。从长远看,中国的富豪有朝一日能放弃把全部财富留给子孙后代的传统理念,转而接受把财富回馈给社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到如此程度有其特殊的国情,如浓厚的宗教观念、高额的遗产税收、巨额的财富积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李本公说,慈善事业如同其他事业一样,要积极开放、大胆借鉴,但一定不能照搬照抄,重犯过去拔苗助长、盲目引进的错误。
李本公认为,中国慈善事业在前行的过程中,除了应汲取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也要牢牢立足于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开拓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慈善发展之路。
此词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审定入选2010年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
提示性释义:指富豪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于2010年9月29日在北京举办的慈善晚宴。旨在向中国宣传两人的慈善理念,并交流了解中国的慈善现状。也称“巴比宴”。
例句:昨天,就“中国如何应对慈善国际化挑战”这一话题,数十位中国慈善领域的学术专家举行学术沙龙进行联袂回应,他们认为,应借助“巴比晚宴”引发的慈善热,审视中国的慈善现状,引发全社会思考和推动中国慈善模式的发展。(2010年9月27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