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8:31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1904—1906)由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是建筑设计历史上经典之一,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 是高迪完成度最高的新艺术自然主义风格建筑。这座公寓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共有6层。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房子内部的设计秉承高迪一贯的风格,没有棱角,全是柔和的波浪形状。高迪曾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他认为大自然界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
一楼主厅(Piano Nobile)是整栋房子最精华的部分,也是巴特罗全家住的地方,拥有单独的入口和楼梯——这是典型的高迪风格,大厅内部随处可见的是充满现代风味的工艺品。房间顶部是巨大的螺旋造型,像大海的漩涡一样,漩涡中心是海葵样的顶灯。
另外,主厅还通向一个现代主义风格的庭院,为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户外空间。同时,有内部楼梯通向Jujol Rooms(巴特罗公寓的二楼)和Coach House - Coal Cellar。
Coach House - Coal Cellar内部空间宽敞,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人,可以从加西亚大街上通过单独的入口进入这里,因而十分适合举办大型庆典或是其他活动,比如为大型招待会或节日晚宴,下层著名的Coal Cellar更是举行派对的好地方。同时,入口正面有12米宽,让房间还可以用作商业用途,比如可举行展览、陈列或其它集会。
一层层往上走,离顶层越近,瓷砖的颜色就渐渐加深,从浅蓝到深蓝,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改变,楼梯一侧水纹样的玻璃映着墙壁的蓝色,使房子看起来又像是在海中一样。而且,一层层往上看,会发现建筑各层的门、窗、楼梯的造型都各有不同,甚至墙面都会配合门窗的造型进行选材和设计,运用充满了趣味性。
位于楼顶的“龙腹”(The Dragon's Belly)是阁楼,正是龙脊内部。内部主色调是牙白,采用了精巧的悬链拱。这一点充分体现了高迪的自然主义倾向——拱形是一种仿生结构。有意思的是,这种结构模仿的恰恰是曾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大爬行动物恐龙,恐龙巨大的身躯、长颈和粗长的尾巴的重力中心是在腰部,身体的重量通过身体重心传递到粗壮的四肢上,整个身体的上部犹如一座拱桥,是一种承受巨大负荷的理想结构的造型,而且用料省,坚固耐压,外观美观大方。
巴特罗公寓与高迪设计的其他建筑不同,它的外墙全部是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的,一种奇诡的颜色组合,远望去颇像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但色彩很和谐,萨尔瓦多·达利曾经将这面外墙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
巴特罗公寓的门、窗、屋顶、天台全是大波浪形的曲线,地面和天花的线条都是无比圆润,甚至房间内的灯具和一些家具也是高迪亲自设计的,以便与房间本身的风格相协调,使房间的布置更趋于高迪最初的设计。
巴特罗公寓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都各有其怪异形状,表面贴以五颜六色的碎瓷片。
巴特罗公寓(Casa Batllo) 的外墙缀满了蓝色色调的西班牙瓷砖。这座6层楼建筑物很怪异,它的露台设计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
巴特罗之家位于格拉西亚大街43号,二十世纪初,巴塞罗那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们都会选择这条大道作为炫耀他们地位和财富的理想地点,在这里兴建了许多非常吸引眼球的巴塞罗那现代主义标志性的建筑物。 巴特罗之家的外墙非常引人注目,有些人在外墙看到了坐着马车途经此地的游行队伍所佩戴的面具,另一些人则看到了人类头盖骨上额骨的形状,还有在最高处盘踞的一条龙的龙脊。
起伏有致的建筑物外墙覆盖着陶瓷的环形图案,上面饰以不同颜色及大小的玻璃碎片。
整个巴特罗之家就是一个海底世界。但是,高迪在设计改建这栋建筑时,并没有绘制任何施工图。整个方案仅限于一张草图和高迪亲手制作的一件石膏模型。 巴特罗之家的外墙上有四根骨形支柱,其间装饰有植物的图案,巴特罗之家因此被戏谑为“骨头之家”。
外墙阳台的设计,仿若张开的大嘴,这座建筑也被称为“呵欠之家”。
在巴特罗之家的顶楼,有一个小小的花瓣阳台,这就是公主阳台。当年恶龙把公主抓到山洞,公主就是在这个阳台眺望遥远的家乡。
在巴特罗之家的最上面,有一个大蒜一般底座所支撑的十字架。这是高迪设计的立体十字架,整体造型象征着当年圣乔治屠杀恶龙时所使用的圣剑。
巴特罗之家的屋顶就是一个龙脊造型。虽然看不见龙头和龙尾,但龙鳞龙脊和龙骨清晰可辨。如果你站到屋顶,可以看到高迪用釉彩瓷砖做的龙鳞。
进入巴特罗之家,会有两个入口。一个右边的楼梯,那是给楼上的租客和佣人使用的。左边的门厅和走廊,专供巴特罗一家使用的。
龙脊造型扶梯
走上扶梯,进入一个金色的房间。这个房间曾是巴特罗先生的办公室。左侧墙上凹陷去的蘑菇状小房间是一个奇特壁炉室。这个壁炉室内壁为陶瓷耐火材料,可以更好地保持热量,两端安置了一大一小两个座位。据说,这是为一对情侣和女方的陪同设计的。陪同通常是个上了年纪的 妇人,专门在小姐们上街和约会时陪着她们,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 在壁炉的通风罩上,还能看到建造者的铭文刻章:拉蒙·热古昂,巴塞罗那。
利用彩色玻璃和柔化室内光线,是高迪建筑的一大特点。光线透过可开关的薄板天窗,彩绘玻璃窗或弯曲有致的大玻璃窗射入室内。对于高迪来说,光线是建筑的一部分。光线可以塑造空间,使空间沉浸在一种魔幻的气氛之中。 在这座公寓,哪怕是最小的房间也会设置一个开放式的结构,用来采集自然光。
进入大厅,大厅由大片落地窗构成的大观景窗。 观景窗几乎与房间同宽,通过每扇窗户上的垂直开启系统可以完全打开。这一系统依靠隐藏在两端的重量平衡器来发挥作用。
巴特罗之家的餐厅也充满了梦幻的弧线,在这个餐厅里,可以看到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元素。
巴特罗之家的顶层阁楼,当时顶楼被住户们用作储物间和洗衣房。佣人和住户们会上来晾洗衣物。
高迪在顶楼采用悬垂拱形结构。使用悬垂拱,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能扩张空间。 这些弧形拱顶由砖砌成,用石膏粉刷,再进行打磨抛光,这一结构支撑着整座平台。
在这个独特走廊的右边,是开放式的墙壁,状如鱼鳃。
餐厅紧连着后庭院。 高迪使用了和主立面相同的手法工艺技法,在花园和地面使用拼贴马赛克,创造出色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地面的瓷砖,都是旧有房屋内原装的瓷砖,在高迪的指导下泥瓦匠自由创作出抽象的几何图形。
巴特罗之家的庭院外墙上,有几个嵌入墙中的花坛,它们也是由陶瓷和碎瓷砖拼贴图案组成的,这也是高迪设计的作品。
从饭厅通过一道小桥,可以进入后庭院。小桥两侧是波浪形线条的栅栏,充满动感。两块蓝色的玻璃,是高迪设计的池塘,池塘旁边是五颜六色的瓷砖植物花卉。池塘采用蓝色玻璃,其实是为了楼下区域的采光。
平台栅栏
巴特罗之家在200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现代主义装饰风格的居家展厅。展厅还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富裕的资产阶级生活的场景。
展厅内的所有家具和器皿,都是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董。装修风格也是尊重了当年那个年代的生活习惯。
栏杆装饰的是高迪设计的水纹玻璃。
巴特罗之家楼顶这个开放的空间。
巴特罗之家正立面上的屋顶被设计成了一个由大的陶瓷鳞片组成的巨龙脊背,暗合了传说中被加泰罗尼亚的保 护神圣·乔治所战胜的巨龙。巨龙,也是加泰罗尼亚文化中的一个传统符号。
在龙脊附近,有一个四面伸展的十字架,十字架被安置在一个奇怪的球茎状物体上方,这反映了高迪对宗教的虔诚态度。
巴特罗公寓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的灵感来源于此,所以这座房子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的外立面用彩色瓷片镶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则是面具……当然,也有人说那是骷髅,这样恰恰与屋内大厅人骨造型的支架相互呼应。不过,这样的设计一点也没有给人阴森的感觉,阳光照耀下色彩缤纷的拼贴玻璃叫人眼花缭乱……
高迪把童话搬到了熙熙攘攘的巴塞罗那加西亚大街上。
首先,是一楼主厅的设计,这里是整幢房子最精华的部分。因为西班牙非常强调家庭厅:家庭厅在房屋的最好位置,采光效果也最好,是家人聚集的地方,体现了以居住者为本的功能性。其次,便是庭院的出现。巴特罗公寓主厅通向一个现代主义庭院,西班牙建筑中最突出的便是它的庭院建筑,西班牙文叫Patio(帕提欧)。“帕提欧”,是西班牙语对建筑物之内、柱廊四围的露天庭院的称呼。西班牙的这种庭院在欧洲建筑中是独树一帜的,由于西班牙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照充沛,西班牙人喜欢在午后的庭院里喝茶、聊天、休憩、沐浴阳光,因此庭院之于西班牙建筑来说其功能有如其他欧洲建筑中的living room(客厅),是西班牙民宅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另一层含义来说,西班牙崇尚奔放的情怀,浪漫与自由是它的理想。昂扬的斗牛与热烈的弗拉门戈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拘谨,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在这种文化的濡染下,西班牙没有陌生人。将这种理念导入居住,以融洽自然的邻里关系为出发点,讲究形式的美感与空间的流畅,从而绽放浓郁的“院落情怀”。
再次,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巴特罗公寓内部就运用了大量的蓝色瓷砖和水纹玻璃。
高迪(1852—1926),西班牙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设计的经典建筑物有:圣家族大教堂(Temple De La Sagrada Famelia)、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米拉之家(Casa Mila)和奎尔公园(Parc Guell),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留世界建筑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