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瑶族

更新时间:2024-06-26 14:24

巴瑶族,又译巴夭族,是东南亚的一个民族,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多数人潜海捕鱼为生,常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被认为是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

名称

巴瑶人是萨马人(通常称Sama,在菲律宾称Samal)中的一个类别。萨马人主要从事渔业,巴瑶人(通常称Bajau,在菲律宾称Badjao)是指萨马人中传统上以船为家、海上游牧的群体。“巴瑶”(Bajau)是外族对这个群体的称呼,在马来语中是“海上之民”的意思。

在过去,人们习惯上把住在岸上过定居生活的萨马人称为萨马(Sama),把以船为家、海上游牧的萨马人称为巴瑶(Bajau)。而海上游牧的巴瑶人通常以自己所在部落的部落名自称或者自称萨马人(Sama),也逐渐接受了巴瑶(Bajau)这一称呼,他们称在陆上生活的萨马人为“陆萨马”(Sama Deya),而对方称他们为“海萨马”(Sama Dilaut)。

起源

巴瑶族具体的起源仍不明确,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和一些遗传特征,例如肤色较深等。生活中,他们通常用自己或是部落的名称来作为名称。

事实上,巴瑶族使用的巴夭萨玛语属于菲律宾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分支,这也证实巴瑶族的起源很可能与自菲律宾有关。不过,也有痕迹显示他们300年前从廖内群岛迁移而来。

口头传说

马来西亚沙巴州

一个版本是,巴瑶族起源于柔佛州苏丹的皇家卫队,马六甲帝国被风暴肆虐后,他们改在秋天沿东海岸的婆罗洲定居。另一个版本为,他们护送苏丹的新娘,路上被文莱苏丹将新娘绑架,因无法完成任务,就在海边住了下来。第三个版本是,相传很久以前,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公主,在一次洪灾中被冲走。她的父亲沉浸在丧女的悲痛之中,便派遣部下出海寻找,并下令他们找到公主后才能返回。后来,这些奉命寻找公主的人,因无法找到公主只能留在海边,这些人就成了巴瑶族的祖先。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又一代的巴瑶人已渐渐适应了海洋环境

印尼苏拉威西岛

一个公主被洪水冲到海面上,最终被救起,嫁给了望加锡国王,巴瑶人就是他们二人的后代。

菲律宾

菲律宾巴瑶人的传说中,巴瑶人是被一个巨型怪物赶到海上的。

现代研究

研究认为,口头传说中涉及的这些王国,其历史离当代太过接近,无法解释巴瑶族的来源。

1寥内群岛起源说

1965年,人类学家David E. Spher认为,巴瑶人、以及生活在寥内群岛海域的奥朗劳特人(orang laut),其祖先是生活在廖内群岛的维达人种群体,生活方式是渔猎,他们不断与南岛人混血。二者仍然保持这种渔猎的生活方式。所以,巴瑶人来源廖于内群岛。

1968年,另一位人类学家Harry Arlo Nimmo,反对该说法。他认为,巴瑶人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与寥内群岛海域的奥朗劳特人没有关系,巴瑶人以海为家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来自奥朗劳特人。

2 苏禄群岛说

1985年,人类学家Alfred Kemp Pallasen提出,巴瑶族的祖先并不在水上生活,而是生活在三宝颜半岛及苏禄群岛的农耕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刀耕火种以及渔猎。而苏禄族(陶撒格人)13世纪才来到当地。

这些人中的一部分8世纪开始了一种以海为家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10世纪开始向外扩展到了巴拉望岛、苏禄群岛、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巴瑶人是11世纪来到婆罗洲的。

地理环境

巴瑶族人住在高高架起在水中的房屋中,生活中使用一种叫莱帕-莱帕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有许多渔民就常年居住在手工船上。

巴瑶族人生活的地方是东南亚广大的珊瑚三角区,那里面积广阔,跨越东南亚6个国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分布着全球约76%的珊瑚和岩礁鱼类,还包括蓝鲸儒艮侏儒海马等诸多海洋珍稀动物

如今,越来越多的巴瑶族人放弃传统游牧生活,在乡村定居,不过,很多人的大部分时间仍在海上度过。

生活

巴瑶人传统捕鱼小船叫“lepa-lepa”,船体狭窄、船头高耸,一般长5米、宽1.5米。

巴瑶人每天清晨,就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航海”和捕鱼,孩子们则在小船周围的海里潜水游玩。

巴瑶族人是自由潜泳的高手,能潜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鱼,寻找珍珠以及海参。海参不仅是巴瑶族的美食,也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巴瑶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潜水时,他们都会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

以前用传统渔具捕鱼的巴瑶人,为了提高捕捉鱼虾的数量和成功率,后来开始尝试自制土火药,在海里引爆用以捕鱼。另外,他们还学来了用氰化物延长鱼类存活时间的方法,用以满足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海鲜餐厅对活鱼不断加大的需求量

由于潜水是每日必须的活动,巴瑶人在幼年时就会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来减少潜水时水压带来的痛苦。但晚年的巴瑶族人听力也因此变得不好。

文化

船屋

仍有一些巴瑶人过着船屋生活。一个小家庭住一条船,通常是5口之家。一个船屋家庭会与近亲属们的船屋组成船队,在远洋捕捞、家族仪式等时候进行合作。在这些时候,夫妻二人会决定,到底加入妻子家族的船队,还是丈夫家族的船队。

在一年的某些时候,他们会把船停靠在岸边某个固定的地点,每个地点属于一个固定的家族。停船的地方通常由家族首领或长者守护,并且靠近水源或者靠近家族墓地。家族成员会周期性的在这里举行婚礼或者其它仪式。他们在日常一般不会远离停船地点40公里。

这些海居的巴瑶人会周期性的与过陆居生活的萨马—巴瑶人或者其他民族进行商品交换。为了捕鱼、贸易或者走访亲戚,他们可能会周期性的穿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国界。巴瑶人女性喜欢在脸上涂一种叫burak (或borak)的白色粉末用于防晒,其成分是水生杂草、大米以及香料。

夜幕降临,巴瑶人会把船只停靠在小岛附近的红树林里,有时候有五六艘,有时候一整个巴瑶部落都汇集起来,会有四五十艘船。他们在船尾生火,或炙烤海贝,或煮炖海鲜,对于他们而言,与大自然亲近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候,还会有部落首领出来讲话或唱歌。

自由潜水

巴瑶人以超强的自由潜水能力而著称。潜水者一天潜入水中的总时间超过5小时。为了便于潜水,一些巴瑶人会有意在早年把耳膜刺破。但是却导致许多年纪较大的巴瑶人有听力障碍

由于一千多年来的潜水生活,使得巴瑶族人的基因发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化。2018年,对生活在苏拉威西岛东部海域的一支巴瑶人的研究中发现,当地巴瑶人的脾脏比其旁边的萨卢安人(Saluan)人大50%。这使得巴瑶人在潜水时,脾脏会提供更多的氧气。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巴瑶族人体内的PDE10A基因变体有关。影响巴瑶人超强潜水能力的其它基因还有BDKRB2、FAM178B。

音乐舞蹈及艺术

巴瑶人的民歌依靠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口耳相传。通常在结婚的时候唱歌,伴舞是pang-igal,乐器有笛子木琴、锣、小提琴。在现代社会,又加入了电子琴。巴瑶人的歌曲分几种类型:isun-isun、runsai、najat、syair、nasid、bua-bua anak、tinggayun。

巴瑶部落传唱着一种被称为“Iko-Iko”的史诗般的歌曲。如果不间断地唱,这首歌可以一直持续两天两夜。歌词里记录着巴瑶的历史,包括他们到过哪里,看到过什么海洋生命,海的灵魂在向他们传递什么信息等。传统的巴瑶宇宙论泛灵论,它揭示了人与海洋的复杂关系。对巴瑶人来说,海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生命活体,水流、潮汐、珊瑚礁乃至红树林都是有灵魂的。而这种认知和敬畏应该用来保护而不是糟蹋大自然。

巴瑶人有三首爱情歌曲,统称为Sangbayan。这三首歌曲是:Dalling Dalling、Duldang Duldang、Pakiring Pakiring。其中最有名的是Pakiring Pakiring(字面意思:扭屁股)。苏禄人有这首歌的现代商业化版本,叫Dayang Dayang。苏禄人声称:这首歌是他们固有文化的一部分,这首歌的最早版本是来自他们还是巴瑶人,说不清楚。大部分巴瑶民歌已经失传,主要原因是年轻人欣赏口味的改变。巴瑶人还善于纺织、刺绣以及tagonggo音乐(一种苏禄群岛地区的传统音乐,以锣为主要乐器)。

视觉艺术方面,巴瑶人在历史上有叫做okil的雕刻传统,用来装饰船屋、精灵信仰仪式中的物品。其使用最多的场合是墓碑,这些墓碑发现于苏禄群岛及塔威塔威群岛的一些地区,通常是无人区。其中一些最古老的墓碑上的okil雕刻使用珊瑚与石灰岩为原料。而木雕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木雕所用的原料通常是来源于逝者生前的船。这类雕刻通常是人物形象,用来代表逝者。这些墓地旁常有旗布与贡品,显示出古代巴瑶人的万物有灵论信仰。巴瑶人的okil艺术启发了马拉瑙人的类似艺术。

骑马文化

沙巴州西海岸的巴瑶人已经过上了陆居生活,他们是优秀的骑手,在马来西亚很有名望。当地也是马来西亚唯一拥有骑马文化的地区。

现状

长期的海洋潜水作业,让部分渔民患上了减压病

同时,由于巴瑶族的活动范围位于国家之间的边境地带,过去的几十年里,在海上漂泊的巴瑶族人总是和那些有着确定边界的国家产生冲突。为避免争端以及对海域资源的保护,一些周边国家政府强制他们上岸定居。在Torosiaje地区,印尼政府不断施压,让巴瑶族人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区盖吊脚楼,甚至让他们直接上岸,生活在村庄里。这导致生活在“lepa-lepa”传统小船上的巴瑶族人越来越少。

如今生活在海上的巴瑶族人数量正在减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