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6 16:25
二战后由于美苏对抗日益紧张,面对苏军强大的装甲力量,美国在1949年决定研制T41轻型坦克(即后来的M41 Bulldog“斗牛犬”式坦克)、T42中型坦克和T43重型坦克(即后来的M103重型坦克)3种新的车型,同时对M26坦克进行改进,陆续安装了新的发动机、传动装置和新型火炮。1948年7月30日把改进的M26 Pershing“潘兴”坦克即M26E2,改称为M46 Patton“巴顿”坦克。
1950年8月,用M46坦克武装的韩国军陆军对朝鲜作战,但也不能有效地对付朝鲜人民军的苏制T-34坦克。由于T42坦克试验结果不尽人意,为能有效地对付苏制T-34坦克,临时决定把装有T119式90mm火炮的T42坦克炮塔安装在M46坦克底盘上。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至少装备49000辆M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1944年12月德军使用“虎王”重型坦克突破美军防线,美军惨败,从而决定了M4坦克被淘汰的命运。随后美国即把1944年制造的20辆T26“潘兴”中型坦克运往欧洲使用,得到驻欧陆军的好评。1945年把经过改进的T26E3坦克投入生产、装备并改称M26重型坦克,生产量达2400辆,1946年5月该坦克改称M26中型坦克。
由于T42坦克试验结果不尽人意,军方决定把装有T119式90mm火炮的T42坦克炮塔安装在M46坦克底盘上,从而产生M46E1坦克,有限量生产的M46E1又称M46A1。在M46A1中将原M46坦克的车体前部装甲进行了改进,改善了前装甲倾角,取消了驾驶员和航向机枪手间的风扇壳体,从而产生了M47坦克,又称“巴顿1”型坦克。当时M47还存在诸如T42炮塔内测距仪性能不可靠等许多问题,因此边生产边修改,进度缓慢,到M47坦克出厂时,朝鲜战争已告结束。
从1952年开始,M47坦克装备了美国陆军第一、二装甲师,生产总数达8676辆。由于该坦克仅作为过渡性替代产品,后来很快就被M48坦克取代,并全部移交给北约盟国装备。
M46“巴顿”坦克上,换装了黎里达茵-大陆公司研制的AV-1790-1型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达到810马力,A代表是空气冷却,V表示V型气缸排列,而1790则表示气缸排量为1790立方英寸。M46装备了底特律公司生产的CD850-3型变速箱。正是AV-1790和CD850,奠定了二战后美国坦克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的基础。
1948年春天,底特律工厂开始试制改装车,到5月份完成,并将这些改装车命名为T40坦克生产了10辆试制坦克。经阿伯丁试验场试验和进一步改进后,1948年7月正式定型为M46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说M46坦克是M26坦克的改进型,也是满合适的。在外观上,除了动力舱上部的形状有所不同外,其他的差别很小。这样,新生产的800辆M46坦克,加上由M26改装的1215辆,M46坦克的总生产量在2000辆以上。一段时间内,成为美军在朝鲜作战坦克的主力。
M46和M26的主要区别是火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不同。火炮是一门M3A1型90毫米加农炮,带有引射排烟装置,但取消了火炮稳定器。发动机为“大陆”AV-1790-5型V形12缸风冷汽油机,在转速2600转/分时功率为595千瓦。由于该发动机两排气缸的夹角为90度,因而高度降低,给风扇提供了安装位置,进而保障了冷却的可靠性。此外,发动机还采用了两套独立的点火与供给系统,保证了发动机的可靠性。传动装置为“阿里逊”CD-850-4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由于采用了液力变矩器和双功率流转向机构,使坦克起步平稳,加速性能好,操纵轻便。操纵装置是单杆式的,无论变速或转向,均使用1根操纵杆,同时操纵装置是复式的,驾驶员或其助手均可操纵。行动装置与M26坦克的基本相同,在主动轮和后负重轮之间装有1个履带张紧轮。另外,在前负重轮处增加了2个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