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11:10
巾(拼音:jī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佩巾下垂的样子,一说中间一竖表示系佩巾的带子。巾指供擦拭、覆盖、包裹、佩戴等用的块状饰物。古人以巾裹头,所以巾又指头巾,是冠的一种。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条两头下垂的织物,是佩带在衣服上的丝巾,既是擦汗或擦东西的实用物品,也是一种装饰品。字的形象也很像巾挂在腰间下垂的样子。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所以随身携带的物品一都挂在腰间的带子上。挂在腰间的刀叫佩刀,挂在腰间的玉叫佩玉,当然,挂在腰间的手巾也就叫佩巾。“巾”的字形比较稳定,从甲骨文到楷书,一脉相承,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楷书右边的“㇕”变为“㇆”。
也有人认为,巾是权杖的象形,中间一竖表示木棍,两边字符表示装饰物。权杖的装饰物是丝织品,由此产生织品的引申义。
【卷七】【巾部】居银切(jīn)
巾,佩巾①也。从冂②,丨象糸③也。凡巾之属皆从巾。
〖注释〗①佩巾:徐灝《说文段注笺》:“巾以覆物……亦用拭物”,“因系于带,谓之佩巾。②从冂,徐《说文段注笺》:“从冂象巾。”③糸(mì):细丝。
佩巾也。
段注:带下云:佩必有巾。佩巾,礼之纷帨也。郑曰:纷帨,𢂑物之佩巾也。按以巾拭物曰巾,如以帨拭手曰帨。《周礼》:巾车之官。郑注:巾犹衣也。然《吴都赋》:吴王乃巾玉路。陶渊明文曰:或巾柴车,或櫂孤舟。皆谓拂拭用之,不同郑说也。陶句见《文选》江淹杂体诗注。今本作或命巾车,不可通矣。《玉篇》曰:本以拭物。后人著之於头。
从冖。
段注:巾可覆物,故从冖。《周礼·幂人》注:以巾覆物曰幂。
丨象糸也。
段注:有系而后佩於带。居银切。十二部。
居银切,平真见 ‖巾声文1部(jīn)
巾,《释名》曰:“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於四敎。”居银切。一。
【寅集中】【巾部】巾
《集韵》《韵会》《正韵》并居银切,音䘜。《说文》:佩巾也。《礼·内则》:盥卒授巾。注:巾以帨手。
又《正韵》:蒙首衣也。《玉篇》:佩巾,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头。《急就篇》注: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头也。扬子《方言》:覆结,谓之帻巾。《释名》: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於四敎也。
又《正韵》:羃也。《周语》:静其巾羃。注:巾羃,所以覆尊彝。
又被巾。扬子《方言》:帍裱谓之被巾。注:妇人领巾也。
又《类篇》:衣也。《周礼·春官》:巾车。注:巾犹衣也。疏:谓玉金象革衣饰其车,故训巾犹衣也。
又《正韵》:帉也。《说文》:楚谓大巾曰𢁥。
又扬子《方言》:蔽厀,魏、宋、南楚之间谓之巨巾。
又《急就篇》注:巾,一曰裹足之巾,若今裹足布也。
又巾车,官名。《周礼·春官·巾车》注:巾车,车官之长。
又《五音集韵》:姜螼切,音卺,饰也。
又《集韵》《类篇》并香靳切,音焮。义同。
“冂”居中,在横中线部位。首笔竖略短,㇆(横折钩)的横段略向右上斜,钩底与首笔竖底部持平。末笔竖在竖中线。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存在差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