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4 21:47
布依族勒尤,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及南北盘江沿岸的布依族聚居地区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布依族简史》记载:“在清乾隆年间普安州畔(今贵州省兴义市)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勒尤大约产生于布依戏之后,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勒尤出现以后,为布依族八音坐唱乐班所吸纳,成为重要的演奏乐器。勒尤产生于盘江流域布依族群众居住地,据乐师相传,勒尤是一种布依族世代传承的独特的民族乐器。勒尤制作材质简单,用竹(木)制成,盘江一带遍地竹,勤劳智慧的布依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制成了这种独特的乐器,用于各种集会、庆典活动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娱乐生活中。勒尤被运用于布依戏乐曲中,它在布依戏中最能表达旦角、小生复杂的内心情感和潇洒浪漫的性格。后来,在不少布依族八音坐唱乐班中,也加入了勒尤这种乐器。
勒尤系布依语译音,“勒”作名词讲,意为“喇叭”,作动词讲则为“追”之意;“尤”意为“情人”“恋人”。所以,勒尤可意译为“对情人发出信号的小喇叭”或“唤醒情人的小喇叭”。
勒尤用于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常被作为定情信物。常常在路途、田间、山野中,由男性青年吹奏,或自娱自乐,或消愁解闷,或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追求,或用以呼唤情人,女性以木叶回应,被布依族称为“情人的小喇叭”。后逐渐演变增加到布依族集会、节庆活动、青年男女的爱情、娱乐生活及布依民族文化活动中。
勒尤演奏的曲调可配上歌词演唱,名“勒尤调”。其曲调常以“思念调”“喊妹调”“浪哨调”冠名。“勒尤调”可分为两类:一是用勒尤吹奏的器乐曲,流传下来的有10余种;二是用勒尤的曲调填词唱的声乐曲,流传下来的有10余种。
勒尤管身长约四十厘米,由共鸣筒、管身、铜箍、芯子、虫哨五个部分组成,音域a-a1。勒尤分大、中、小三种型号。
大号:管身长40cm,音域一个八度、5声音阶、羽调式,音色低沉、浑厚、饱满,用于叙事性,适于中老年吹奏。
中号:管身长21cm,音色明亮、抒情、委婉动听,富有田园风情。
小号:管身长18cm,孔距根据管身不定。音色明亮、高亢,富有穿透力。
1、布依族勒尤音域宽广,发音清脆而甜美,演奏技巧丰富,曲调圆润流畅、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
2、布依族勒尤乐曲委婉抒情,柔美缠绵,具有田园风味与民族情调。
3、布依族勒尤首尾有规律,吹奏者往往只根据一个固定的杨心乐旬或动机自由发挥,同一曲调,每次吹奏都会有很大变化。
4、布依族勒尤制作工艺特别,音色独特,优美、明亮、缠绵,常与木叶相呼应。
5、布依族勒尤采用自然换气法和循环换气法,技巧丰富,发音甜美,具有圆润流畅、优美动听的艺术风格,长于表情达意。
布依族勒尤的代表作有《浪哨调》《勒尤的思念》《夜半三更喊妹醒》《妹妹啊,你不要哄我!》《吹起勒尤喊妹来》《喊妹调》《漂游调》。
传承价值
布依族勒尤演奏艺术是盘江流域的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独特民族音乐形式,它体现着布依族的生活观念和艺术才能,在音乐学、民俗学等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承状况
布依族勒尤的吹奏者日渐减少,这一珍贵的民族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亟待保护。
传承人物
吴天平,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布依族勒尤,序号:05-2146,申报地区:贵州省兴义市。
2012年3月14日,贞丰县白层镇中心小学和鲁容乡中心学校布依族勒尤音乐文化班正式开班,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贞丰县文化馆、兴义市文化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布依族勒尤”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布依族勒尤项目保护单位贞丰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荣誉奖项
2019年10月,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这一届非遗节非遗节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兴义布依族勒尤获邀参加该届非遗节“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活动,获选“我最喜爱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