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7 08:50
布拉格父子,英国物理学家。
他们的主要贡献都在X射线晶体学方面,并将X射线衍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土壤学、金属学和生物学等领域。W.H.布拉格(WilliamHenryBragg1862~1942)1862年7月2日生于威格顿。1881年入剑桥大学学习,1885年毕业后去澳大利亚,1885~1908年担任阿德莱德大学教授,其间1903年兼任澳大利亚科学发展学会天文数理组主席,190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09~1915年任英国利兹大学物理学教授,1915~1923年任伦敦大学教授,1923~1942年任皇家研究所教授和所长。1935~1940年为皇家学会会长。W.L.布拉格(WilliamLawrenceBragg1890~1971)1890年3月31日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在阿德莱德大学学习数学,1909年随父回国转入剑桥大学改学物理,1911年毕业。1912年在剑桥大学J.J.汤姆孙的指导下工作。1919~1937年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192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1953年任卡文迪什实验室教授和主任。1954~1966年任皇家研究所教授和所长。1954年任皇家学会会长。1948年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名誉会员。W.H.布拉格从1904年开始研究放射性物质。1912年他从M.von劳厄晶体的X射线衍射中推导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这个公式反映了X射线的波长和晶面间距之间的定量关系,因而既可测定X射线波长,又可作为探索晶体结构特征的有力工具。1913年W.H.布拉格制成了第一台X射线摄谱仪,测定了许多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他们父子二人利用这台仪器测定了金刚石、水晶等几种简单晶体的结构,并提出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这就从理论及实验上证明了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几何对称性,奠定了X射线谱学及X射线结构分析的基础。为此,1915年布拉格父子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布拉格父子首次推算了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改进X射线摄谱仪及计算方法,并用以测定X射线的衍射强度及多至11个参量的复杂晶体结构,包括当时所能得到的各种硅酸盐结构。他们的研究领域从无机物扩大到有机化合物、金属和合金乃至生物肌体等。在W.L.布拉格的指导下,A.J.布莱德雷和H.利普森等人发展了X射线粉末(多晶)衍射法。W.L.布拉格大力支持他的学生们对血红蛋白、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和肌肉收缩时的滑移机制、金属位错理论等的研究,从各方面推动了X射线光谱分析和晶体学乃至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卡文迪什实验室建立了居于世界前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1957~1958年间,他和学生们合作,用置换重原子的技术和测定同构衍生物结构的方法解读出了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三维结构。布拉格父子特别是W.L.布拉格在综合与组织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还十分注意科学教育工作,培养与他们合作的各国学者(包括中国学者在内)近百人。W.H.布拉格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和讲演家。
他曾经研究中国古代的青铜“透光”镜,分析其成像的原因,并将其结果撰入其1933年出版的科普著作《光的世界》一书中,该书在20世纪40年代已出版中译本。W.H.布拉格于1942年3月12日逝世于伦敦。W.L.布拉格1966年退休后仍关心晶体学研究及科学普及工作,1971年7月1日在英格兰的伊普斯威奇逝世。